杨芝
11年前,一座跨海大桥征服了杭州湾天险,屹立于东海之滨,创造了“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它就是全长36公里、总投资134.54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天之间,万顷碧波之上,杭州湾跨海大桥缩千里于咫尺,变天堑为通途。建成通车以来,大桥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带动杭州湾南北两岸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同时,随着更多中国桥梁的陆续建成,其现代化养护管理也为其他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平均每2秒就有一辆汽车驶过大桥,11年来,共有1.27亿辆次汽车经过这一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这条卧波长龙俨然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跨海大桥之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汇聚和扩散,高端产业项目和创新要素加速流向长三角南翼,内融外联的“大桥效应”喷薄而出,不断崛起的“大桥经济”释放出巨大潜力。
敢为人先“大桥时代”开新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書写了开拓进取的历史篇章,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由我国自行设计、投资、建造、管理,是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建成通车,对于完善华东地区交通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对于提高浙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率先发展目标,进而推动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引领浙江发展、影响深远的“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和系统部署。作为这一战略重要支撑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万千群众关注的焦点,大桥连接着杭州湾南岸的宁波和北岸的嘉兴,建成后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120公里,受杭州湾分割的长三角南北两岸的十多个城市将连成一片,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
同年6月8日,习近平出席了大桥工程奠基仪式,启动了南岸滩涂区试验段工程按钮。从那一刻起,这项经过长达10年时间论证的伟大工程正式启动,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浙江人民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勇于创新建世界“一流大桥”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是古人对千古奇观钱江潮的惊叹。要在杭州湾上建桥,到底有多难?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局长余华介绍,大桥主要工程实物量如混凝土耗用245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8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达到钢材82万吨,相当于再造7个鸟巢;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风力大、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滩涂宽及浅层气,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一年的有效工作日仅为180天左右;复杂的建设条件给大桥建设带来了种种困难,如海洋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强潮急流条件下的架梁,宽滩涂下的主梁运架等,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海上施工船舶多、作业点多、工程战线长;桥跨宁波、嘉兴两地,海域管理各占一半,距离远,两地地方政策、施救力量调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宏大的工程规模、恶劣的建设条件、现成技术规范和专用施工设备的缺乏等都是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大桥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面对杭州湾复杂的地质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大桥建设者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出色完成了建设任务。为此,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举摘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形成九大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其中有5项成果填补了世界建桥史上的空白。“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桥梁建设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余华说,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等一系列荣誉。
科技先行大桥管护更“智慧”
一流的大桥需要一流的管理,科学现代化的管理不仅使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行顺畅,也为后续建设的跨海大桥的运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桥在运营初期就编制了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这是国内率先基于30年跨度对特大型桥梁养护工作进行规划,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被国内多座知名大桥所引用。该项目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的《特大型跨海大桥养护定额》,填补了国内特大型跨海长桥养护工程计价依据的空白。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有一支专业的养护管理、技术团队,共300余人从事着大桥养护工作。大到索塔、箱梁,小到护栏、标牌,都会得到他们的悉心保养。在11年里,1844盏路灯和雾灯,500多台监控设备,33个情报板,以及数不清的复杂的内部机电设备,都没有出现过较大故障。这离不开养护技术人员日复一日的检查维护。桥面上他们每天开车往返数圈,箱梁内部他们每月坚持步行巡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车流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大桥也逐步从建设期的“钢筋水泥”转变为运管期的“智慧大桥”。据介绍,目前,大桥已建成由桥面视频事件检测报警系统、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检测系统、海事VTS船舶管理系统等12个系统组成的运管安全防控网络,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实现对桥域海、陆、空全方位高效护卫。
杭州湾跨海大桥36公里的桥面上装有344个桥面监控,桥面车辆通行情况、联勤管理车辆的运行情况、大桥各个设施的运作情况、大桥的气象特征等信息都能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总面积108平方米的LED大屏上。在这个集事件智能监测、智能预警、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于一体的指挥平台上,能够直观、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异常事件,甚至当桥上有车辆停车、逆行、倒车、低速行驶或出现抛洒物时,系统都会在桥上发出报警,提醒车辆。
此外,搭载20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可以发现头发丝一般细的裂缝,精度可以达到1毫米;行动灵活的智能爬索机器人,自带拍摄功能,能轻松爬上194米高的索塔,一天能爬20根斜拉索,基本上一个多星期就能把大桥南北航道桥3个索塔192根斜拉索都检查一遍。“大桥每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健康体检。把桥养护好确保其结构健康安全,为大桥安全畅通运营和百年寿命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我们养护人的初心使命。”大桥公司技术养护部经理沈翔说。
因桥而兴经济效益跨海而来
“长三角”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支撑起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沪宁杭”“沪甬通”经济走廊交融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持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勾勒着连接亚太和世界的“超级门户”。
建成通车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接宁波慈溪,将杭州湾南北两岸相连,直接带动嘉兴海盐、平湖的发展,推动宁波杭州湾新区从无到有,同时也将长三角区域原“Z”字形发展转变为“A”字形发展空间格局,拉近宁波与上海、江苏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对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一体化发展、港口协同发展、产业统筹布局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通车之初平均每天2.8万辆次的车流量到如今的3.99万辆次,巨大的交通流量带来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区的崛起。位于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因桥而谋、与桥同兴。2016年7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全方位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总部经济、汽车研发、文化旅游、智能终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如今,上汽大众汽车、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仁济医院等纷纷在新区落户。而在2009年以前,这里不过是一片望不到头的芦苇荡。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崛起是‘大桥经济’的最好写照。”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说,大桥让新区占据了区域格局中的“黄金区位”,这一优势成为许多企业落户的原因。
大桥还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大桥两岸进出口贸易、旅游等业态的发展。如海天一洲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子公司,位于杭州湾大桥南航道桥以南约1.7公里的延伸处,距大桥南岸18公里,通过匝道桥与大桥主线连接。海天一洲是集游览观光、精品酒店、大桥展示馆、长三角主题旅游购物中心、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景点。2011年以来,海天一洲共接待游客368.8万人。方特东方神画、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游客人数逐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杭州湾地区的著名景点,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
一座桥带来一座城。因为这座大桥,宁波杭州湾新区集聚的产业正成为宁波今后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也让宁波全面对接长三角、融入杭州湾大湾区有了实实在在的可能。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我国沿海高速公路及长三角区域路网布局得到完善,也彻底改变了宁波交通末梢的区位,确立了宁波长三角南翼交通枢纽的地位,使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大桥直接助推南北两岸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宣布,国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设立宁波前湾新区,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之城……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创造越来越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以“守护大桥安全通畅,保障大桥百年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初心,牢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科学运管,服务至上,保障大桥“安全通畅,和谐高效”,在宁波前湾新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