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阅读教学思考与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黄珏明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从文中分析教学

黄珏明

一篇文本阅读的核心题图,当然是解读“写作意图”。为了达成这个宏大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像几何推理一样,有一套严密的思维过程。研究几何,首先我们要从图形本身入手,它是点?线?面?线段长度?面积多少?其次,我们要从图形之间的关系入手,比如中位线、三角形底边的高、线段中点等。最终,证明某个命题。

如果说《老王》一文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什么而写”,那么,要推导出这个结论就要从两个大维度进行解构:1)老王本身的人物特点(即人物形象);2)文本中,老王与他者间的关系。

首先,解读第一则:老王人物形象。老实良善、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不幸,这些要素基本构成了老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通过文中叙述的关于老王的言行,或者叫“事件”(一般,“事件”就是由人物的言行构成的)。也就说,进行这一部分阅读(或教学)时,要着重语言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即从文本中,提炼出老王的言行、老王的遭遇,从而总结出老王的人物形象。(知识技能层面的获取)

1)老实良善:老王夏天给我们家送大冰块,车钱减半。还抱到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老王骑三轮送钱先生去医院,坚持不肯收钱。还关心我们是否有钱看病。

2)为他人着想:老王在运送一位老先生时,把三轮车边缘加高,使客人不至于掉落。

3)知恩图报:老王病重临死前,还亲自到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

4)不幸:失群落伍;生活的拮据;没有亲人;生理疾病;得不到人们的理解(这部分需要展开讲讲,乘客的回避;同阶层人的嘲笑——有人说,这个老光棍;老李只介绍回族人的殡葬特点,对老王的病情和死前的状态,只字未提)。

其次,再解读第二条:老王与他者的关系。文章中,老王的主要交往对象,就是作者“我”。也就是说,这里就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我”对老王的态度,以及老王对“我”的态度。这一部分是阅读的难点所在。比较容易看出的是,“我”对老王的关系始终建立在“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上。但困难的部分在于,这种看似“平等”的关系,实则是不平等的。其原因在于,这与老王对“我”的态度不等价。老王对于“我”(或者“我们一家”)始终是以“亲人般的温暖”。比如,第2段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倾诉给“我”,而“我”却始终以一种冷静的语调转述他的“不幸”。老王病重,临终前还要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而“我”只是用一种惊恐的眼光,打量着老王的身体状况,甚至只想到了用钱来打发老王的好意。乃至老王离开后的“十多天”里,“我”也未探望过他。在听说他去世后,“我”因为不懂回民的殡葬风俗,对于老王病故的状况,“没多问”。这种种的言行背后,都体现了“我”对于老王的距离感、疏离感,诚如第1段里“他蹬,我坐”,这就是“我们”之间远大的鸿沟。“我们”常常在“闲聊”,却永远不能“走心”!

如何能解读出这些内容,这就需要一些“叙述话语”的分析技巧。比如,第2段本身是以“我”的转述呈现的,其语调平静,无情感。若将之转化成“以老王为第一人称的亲口倾诉”,恐怕就会变得低沉压抑。这两者之間的差异,就表明“我”根本不懂老王心中的痛苦、心中的诉求。又如第11段里,“我强笑说”。此处的“强”,应该为“勉强”之意。面对老王的好意,“我”的笑为何勉强?“我”心底的潜台词是什么?当然是:欠了老王的人情,该怎么还?又如第14~15段,“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知道什么?当然,老王不是要钱?但“我”为什么快速转身拿钱给老王?因为,“我”压根没有意识到鸡蛋和香油,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寄托。“我”只是把它们当做一种人情世故,不愿欠老王东西。此时的“我”心中会想什么?站着等“我”的老王,心里又会想什么?不妨做一些“心理活动”的补充描写。

正是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导致“我”在老王去世后,逐渐感到“愧怍”。愧怍于没能真正理解老王的需求,没有能像亲人般关心温暖老王的不幸。然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此文仅仅是作者表达对于老王的亏欠之心?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为何这种愧疚感越来越清晰、明显了呢?

这就必须回到原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老王身上存在着一对矛盾——善良与不幸。从理论上讲,善有善报。然而,善良的老王为什么得到了“不幸”的回报?我们就需要从“不幸”着手。老王的“不幸”,主要有两种情况:1)天然的,如疾病、亲人稀少;2)人为的,如失群落伍、同阶层人的嘲笑,甚至“我”对他的疏离感。善良的老王,为什么与他者无法亲近?反而疏离呢?这部分阅读分析,就要观察人物身上的矛盾点,并探索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

基于上述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信息提炼、概括,语言转化、重组等手段,理解老王的老实良善、不幸的形象,以及“我”对老王“看似平等,实则冷漠”的态度。

2.通过分析老王形象的矛盾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仍保持人性光辉的老王,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老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提炼、概括,语言转化、重组等手段,理解老王的老实良善、不幸的形象,以及“我”对老王“看似平等,实则冷漠”的态度。

2.通过分析老王形象的矛盾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仍保持人性光辉的老王,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二、教学过程:核心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此分解为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老王”是

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老王生前,作者对于他的情感态度是什么?老王对于作者的情感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主要教学手段:第一人称改写、心理活动补充等语言信息转化、重组。)

3.文末,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此时老王已故去多年,作者为什么要不断反省?不断表达出对于“老王”的愧疚感?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设计:

(注意:“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整合”为课前预习作业;“分析与解释”、“反思与评价”为课后巩固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根据课下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以及解释:

1.伛(       ):

2.翳(       ):

3.滞(         )笨:

4.愧怍(          ):

(二)理解与整合:

1.阅读全文,作者眼中的“老王”是______________的人,

请从文中提取、概括出你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與解释:(以下五题,第一题必做;后四题任选两题完成)

1.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请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将这段文字改写)

2.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请根据上下文,补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3.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请根据上下文,补写一段老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4.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请根据上下文,补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5.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请根据上下文,补写一段“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四)反思与评价:

请根据课堂上分析《老王》一文的过程,请简要回顾、叙述此文的阅读分析路径。(可使用“首先……,接着……,然后……”等关联词连接你的叙述)

猜你喜欢
从文中分析教学
Humor and Laughter: Health Benefits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值日生
教育教学
Units 13—14解题分析
答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