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蓉蓉
摘要:在中学基础学科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最为明显,它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地理知识与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如讲授某一地理位置时可插入相应的历史小故事等。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地理教学;联系渗透
在中学基础学科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最为明显,它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因而,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其与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渗透。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舞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教学与各学科知识进行联系与渗透,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地理教学与文科知识的整合
地理学本身就包括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多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内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或提炼清晰、明快的语言,或结合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一)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在學习“东南亚、南亚”时,我把该部分内容与“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教学效果良好。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我通过计算机为学生展示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到福建长乐、泉州,再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经过马六甲海峡,最后抵达东非肯尼亚的曼巴萨。学生有了解郑和所到之处自然和人文情况的意愿,学习兴趣大增。通过学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自觉地把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
课后,许多学生还自觉地登陆相关网站,甚至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从1405年至1433年,哥伦布到达中部美洲的时间是1502年,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命令率领远航队环游地球的时间是1519年,荷兰人合恩发现美洲最南端的时间是1616年。通过对比,哥伦布的远航比郑和的远航几乎晚了整整一个世纪,这是不是说明15世纪中国的航海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在学习中国城市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知晓各个朝代的建都地基本上都已发展成为大中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各朝代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建立都城。课后,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做出了许多可行的分析。
例如西安,历史上的周朝、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唐各代,均在此建都,这与西安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渭水之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既可控制西北,又可俯视东南,进可攻,退能守。选在此处建都,很有道理。
又如北京,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均在此建都,这也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永定河的冲积扇上。西部和北部分别靠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经过西部和北部的山口可分别通往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南面和东面为辽阔的华北平原;东北面经辽西走廊通往东北地区。北京市中心东南距海也只有100多千米。北京这种平原与山地和高原交接、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是建都的首选地。
(二)与语文知识的联系
众多文人墨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吟颂,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教师如果恰当运用,也能够为地理课堂增添不少色彩。如在学习黄河、长江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黄河、长江的画面,重温一些文人名言,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课后还主动搜集这些名篇佳句。
在学习长江部分内容时,当讲到“三峡山高峰多,云雾缭绕,一座座青峰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的景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早发白帝城》,并结合多媒体播放三峡地区险奇俊秀的优美风光与人文地理,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情感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当讲到黄河在潼关的大拐弯处时,我引用了唐朝李世民《黄河万里行》的诗句——“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在讲到北方的自然景观时,我通过播放北方冬天的景象,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前部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讲到中国的旅游业时,教师可引用的诗句更多,如“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等。
二、地理教学与理科知识的整合
在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理化知识来讲解,使得学生顿悟、通彻。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如初一学生在学习比例尺的时候,仍觉得有困难。我通过计算机对地图进行缩放,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定义进行计算,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渗透简单的数学知识。又如讲授纬线的性质——所有的纬线都互相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相交时,可以利用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圈)和平行线定理进行证明。
(二)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对于初中生而言,虽然他们所学的理化知识有限,但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渗透部分相关内容,当学生真正接触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会更容易接受。自然地理部分内容,涉及非常多的物理知识,如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形成、风的形成、大气的环流、潮汐能的利用等知识。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物理知识,如潮汐能的利用、降水的形成等,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理解此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下难以接受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对学生进行初步渗透,等到学习相关知识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三)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许多地理知识与化学知识也密切相关。如石灰岩溶洞中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的形成,可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教师为学生演示该部分知识的动画,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又如,人口、资源、环境教學内容中提到的工业“三废”中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化学手段回收二氧化硫,把其制成工业所需的硫酸,就可以变废为宝了。当然,对于还没有化学基础的初一、初二学生来说,教师只能通过图片演示,点到即止,不能展开太多。
(四)与生物知识的联系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的生物知识也有很多。在学习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时,教师可以把该部分地理知识与生物学科中动植物的分布相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不同环境中动植物的不同特征。如企鹅为什么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企鹅的体形特征和身体功能与南极洲的气候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南方又甜又大的“橘”到了北方就变成了又酸又苦的“枳”、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等问题,都与生物学科有关。
三、地理教学与艺术、体育知识的整合
(一)与艺术知识的联系
与艺术有关的内容同样可以渗透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学习长江之前,我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视听资料,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知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的荣辱兴衰。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习读吟咏长江的名言佳句,把视与听、音乐与非音乐、直接与间接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学生从雄壮的旋律中领略到长江的气势磅礴,从视频画面中了解长江沿途的风光,了解三峡地区的摩崖石刻。学生从中认识了长江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感受了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的无穷魅力,在从美的熏陶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二)与体育知识的联系
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及体育赛事普遍很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渗透相关的体育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一些大型的国际比赛,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等,教师都可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比赛所在地国家、地区的基本情况。
如在学习“巴西”一课时,许多学生都知道“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有许多巴西足球队员在欧洲的一些球队效力,那么巴西与欧洲有什么联系?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我就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经过探究,学生们发现巴西以混血种人为主,讲葡萄牙语。巴西(包括整个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15世纪后流入欧洲白种人,16~19世纪期间殖民者又从非洲贩来大批黑奴,长期以来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产生混血种人;巴西又曾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使这里的社会、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语言等都深受宗主国的影响。学生还了解到巴西人擅长跳拉丁舞、桑巴舞,巴西的足球技法也融入了桑巴舞的舞姿,所以看巴西足球队踢球,似乎在欣赏优美的桑巴舞。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链接”丰富课堂教学,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使其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高宝君.浅析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J].新课程学习(上),2013(9).
[2]朱燕丽.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