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育,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把他们真正锻造成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特质明显的、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的新人。如何在高职学院做好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为载体,培养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育人工作重要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劳动教育;爱国主义;劳模精神;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讨论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讲话中对我国教育方针进行了全面论述,习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深化了教育方针内涵,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对新时代学校培养全面发展新人作出了科学论断,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深刻地阐明了学校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高校劳动教育要深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因此在高职学院如何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健全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模式,是高职学院育人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开展的实践育人结合专业特色,实施的是“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活动等多元化载体,以达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
一、“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体系的设计要素
1、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学院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从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
2、培养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学校是培养未来劳动者的基地,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充实和壮大社会的劳动大军,他们的劳动素养和敬业精神,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品质,使劳动成为每个学生追求人生幸福的自觉行动。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含劳动知识教育、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掌握、勞动情感培植、劳动习惯养成、劳动精神弘扬等各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整合劳动资源,搭建学生劳动体验平台,建设劳动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走入生活,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增加劳动的直接感受,丰富劳动的体验,积累劳动的经验,从而陶冶心性和开启智慧。最终要形成和建立学生劳动考核的评价体系,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档案中,作为奖励学生和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
3、掌握劳动技能,有创造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是建立在开放性思维和挑战性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不仅仅是靠激情、靠运气、靠蛮干,而是要以扎实的学识和技能为其逻辑支点的。创造性劳动就是一种巧干,这种巧干,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甚或以一当十的经济效益。要使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当代工人的创造性劳动是不可或缺的,创造性劳动乃是新时代劳模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又是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创造性劳动充分体现出当代工人的敬业精神。因此,需要设计能够启发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专业活动,提升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性劳动的成就感。
4、打造工匠精神、树立劳模典范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具体体现,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工匠精神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等多个层次,是一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既在于学习,更在于创新。因此开展诠释工匠精神的各类学生活动,在同学中大力宣传模范典型,让优秀示范引导更多同学不断进步,成长为适应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三、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建设目标
1、工作体系构建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搭建更细化的实践育人活动方案,将活动方案标准化、专业化管理,制定学院实践育人手册。
2、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制定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方案。
3、要有实施评价和成果考核
4、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主题实践育人精彩活动的效果及“劳动教育”进课程进课堂的方式,在项目中精心设计,录制完整活动,作为成果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