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深刻洞悉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围绕新时代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对外工作中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内涵深刻、体系完整、哲学基础深厚、文化渊源绵长,是我国外交事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中国对全人类的重要思想贡献。
一国的外交政策,是其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充分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在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重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强调尊重发展道路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向何处去”“打造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高度,对世界未来的和平发展提出设想,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和外交工作的新需要为出发点,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和平外交思想。
外交无小事,外交大权在中央,外交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等等,这些是我们党在外交的定位和角色、使命和任务等方面形成的规律性认识。这些重要观点鲜明体现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大国关系,重视改善、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世纪之交,我国初步确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对外关系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洞悉历史规律、把握时代大势,围绕新时代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发挥这一思想的“定海神针”作用,中国外交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稳步前行。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外交如鲲鹏展翅,在国际风云激荡中翱翔,彰显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奏响中国最强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我们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观察、深入思考世界层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展变化的状况与趋势,得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人类历史由地区史、国别史演进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也表现为国际关系适应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而变化的过程。近代以来,在世界层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在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世界秩序开始向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调整与变革。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关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是在统筹分析国内形势和世界大局的前提下得出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外工作、把握变局中的机遇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同志强调,“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洞悉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精髓,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等问题,我们党提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思想理念,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社会整体发展进步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于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具有历史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优良传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爱好和平是中国人民的悠久传统。《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的都是对和平的珍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我们党在外交工作中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追求。中华文化善于从全部、从整体看世界,对天下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孔子讲“有教无类”,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兼济天下、共生、共处、共享始终是中国人民崇尚的美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世界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对待人类其他文明的态度。中国古人认为“和”是在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这奠定了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特质的哲学根基。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先哲名言。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对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性的强调一以贯之。习近平主席强调,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为汇聚文化文明力量、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指明了方向。(执笔:李文)
(摘自9月1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