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员增效:多与少的博弈

2019-09-10 07:22何欣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裁员工程师机械

何欣

在著名的Mini cooper汽车制造厂的装配厂区,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出现的以ABB、KUKA为代表的机械手臂。每100平方米左右的区域,大概只有一两个工人。据厂区的华人工程师介绍,他们是从5年前開始大批量使用机械臂的,原先100平方米的厂区需要8个工人。

富余的人去了哪里?

如果按照纯理论推算,他们的裁员比例应该在50%—70%之间——这应该是一次大面积的裁员。不料这位工程师告诉我说,由于欧洲工会力量的强大,企业是无法做出超过20%的大规模裁员的。他们最近3年的员工流动率,算上主动和被动离职,也不到15%。那么富余的人去了哪里?

这位工程师给出了三个途径: 前后转岗。公司决定引入机械臂的那一年,就暂停了所有职能板块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客服部等的人员招聘,将业务线多余的人员转岗至职能线。

混编军团。将约20%的工人转移到了由该公司控股的新兴业务单元,开展新的业务工作。

新增岗位。引入机械臂之后,出现了一些新增技术及支持性岗位。该公司将部分原有技术能手组织起来,由机械臂厂家提供相关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将其转至新增岗位工作。

减员即裁员?结构性调整!

在企业中,人才似乎永远处于一种相对过剩或相对不足的状态。如果一家企业是在向前发展,那么看似多余的人才可以通过转岗、再培训、储备、拓展新业务等手段来消化;如果现有人才的能力不足以应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那么也会带来相对过剩,这和过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钢产量过剩问题本质极为相似,都是一种结构性过剩。

某企业转型之后,公司的营销队伍出现了相对过剩;但从商管方角度来看,负责商业管理的人员就相对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淘汰了少部分业绩不佳的销售人员,对优秀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转岗到商管部门,从而使内部人员达到相对的均衡。

华南某公交集团,该集团在公交车上应用了微信支付等技术之后,车上就不再需要售票员,同时,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司机不太会使用车上的APP工具,被迫转到其他岗位。由于该企业是国企,国资委对其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不能在人员不适应岗位时随意推给社会,于是该企业就安排了一个“再培养、再定位、再出发”的人才培养项目,原有司乘人员通过培训之后,转岗到后台从事汽车驾驶培训、客户服务工作,或者转到干部活动中心、工会、图书馆等岗位,体现了“人尽其用”的原则。

总体来说,笔者对于减员增效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减员不一定裁员,企业可以将主业中的富余人员转到多种经营或其他团队,以精干主业;其二,富余人员仍是企业的人力资本,而不能一概视为包袱,他们依然有可能增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其三,正确理解和处理减员与增效的关系,要把关注点放在增效上,即做强组织能力。关于组织的赋能,将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更重要的人才战略话题。

摘自《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裁员工程师机械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调试机械臂
比裁员更可怕的,是我知道了新同事的工资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