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蓝天的巾帼飞鹰

2019-09-10 07:22陈辉
新华月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女飞行员空军直升机

陈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从1951年到2017年,累计招收女飞行员11批651名,最终300多人毕业,80多人在蓝天飞翔。前七批女飞行员主要从事运输机、直升机的驾驶、领航、机上通信等工作;2005年招收的第八批是首次培养的女战斗机飞行员,16人从航校毕业,其中4人飞三代战斗机,全部在“八一”飞行表演队;2011年招收第九批女飞行员33人,毕业后有10人进入歼轰机部队,驾驶“飞豹”型歼轰机;2013年招收第十批女飞行员40名,已经毕业;2017年招收的第十一批女飞行员35名,还在航校学习。此外,女飞行员中还诞生了刘洋、王亚平两名航天员,已经成功飞入太空。

飞行员是高风险的职业,新中国培养的651名女飞行员中有6人献身蓝天,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英烈墙上镶刻着她们的英名:第一批飞行员陈志英,第二批飞行员潘隽如,第三批飞行员徐保安,第四批飞行员马杰、王春,第八批飞行员余旭。

陈志英——解放军第一个女飞行指挥员

人民空军第一位牺牲的女飞行员是陈志英。她是牺牲的女飞行员中资历最老的,解放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她是牺牲的女飞行员中职务最高的,飞行团副参谋长;她是第一批参加受阅的女飞行员,首次女飞行员编队飞过天安门。她还是共和国第一个女飞行指挥员,第一个飞特技的女飞行员,第一批飞直升机的女飞行员。她多次立功受奖,出席过全国、全军和空军的英模大会,是女飞行员的领军人物,有“大旗”之称。

陈志英,又名陈新妹。192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宝山区一个工人家庭。1949年8月入伍。1951年1月被选为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进牡丹江空军第七航校学习飞行,年底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西郊机场专机团。195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机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团副参谋长等职。

1951年4月,空军从中南军区、武汉中南预科总队、华北军区预科总队、华东军政大学挑选出来55名女战士奔赴牡丹江第七航空学校学习飞行,陈志英就在其中。毛泽东曾勉励陈志英等共和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不要培养成演员,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

凭着“女性不比男性差”的信念,陈志英和姐妹们顺利毕业,参加了朱德在西郊机场主持的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首飞盛典。

第一代女飛行员周映芝回忆了陈志英和她第一次编队飞过天安门的情景:

那是1952年3月8日,北京西郊机场彩旗飘扬,大红幅上写着:“庆祝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三八’起飞典礼”。六架草绿色的里-2运输机整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7000多名各界妇女代表,各国驻华使节夫人和中外记者聚集在这里等候观看。

10点20分,起飞典礼正式开始,空军刘亚楼司令员陪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和总政副主任萧华同志来了,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等首长也到达会场。顿时,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女航空员们盘坐在地上,聆听朱总司令的讲话:“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向解放了的新中国妇女表示热烈祝贺!新中国的妇女从解放以来,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在建设祖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伟大运动中,已经有了很大贡献——现在我们又经过两年的培养,训练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她们都是我们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我们解放了的妇女的榜样。”

典礼仪式结束后,女航空员们立即跑步到各自的飞机前右侧列队。11点20分,朱总司令在萧华副主任的陪同下,乘坐第一辆敞篷汽车,邓颖超乘坐第二辆敞篷汽车,检阅了女航空员队伍。

11点45分,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和陈志英等六名女航空员迅速进入机舱,六架里-2飞机同时启动。我作为带队长机,第一个驾驶飞机滑进跑道对准起飞中线,陈志英后面各架飞机也依次起飞了。六架飞机编队在空中盘旋三圈后,即组成梯队按规定的飞行速度、高度,从通县由东向西飞过天安门上空,成千上万的人群向我们欢呼。后来,部队首长告诉我们,毛泽东主席也走出中南海办公室观看女航空员的飞行。毛主席满意地说:“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就在我们头上飞过!”

1952年3月24日下午3点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我和陈志英几个姐妹。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来,微笑着向大家招手,我们立正向毛主席敬礼。

“她们都成器了吗?”毛主席走近刘亚楼司令员,指着女飞行员问。刘司令员回答说:“都成器了。”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要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这时,刘少奇副主席和周总理走了过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女飞行员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时,几只小鸟从中南海上空飞过,毛主席指着空中的小鸟对大家说:“你们是学了它们的。”当时我和陈志英都沉醉在激动和幸福之中。

飞行结束后,空军党委决定将55名女飞行人员、地勤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划归空军某独立运输团建制,单独编为第二大队六中队,陈志英为中队长。

1954年寒流入侵内蒙古,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锡林郭勒牧场大批牲畜死亡。上级决定派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抢救牲畜。陈志英负责此次任务。飞机越过长城飞向内蒙古。刚进入草原,天气突然变坏,恶劣的气流给飞行带来困难。陈志英沉着操纵着飞机,毫不退缩,仔细搜索着地面目标。领航员首先发现蒙古包,陈志英按领航员指引的航向飞去。牧民们欢呼雀跃,一包包的粮食和饲料,空投到牧民手中。

1956年3月,陈志英通过考核验收正式担负飞行指挥任务,成为空军航空兵部队的首个女飞行指挥员。从拟订飞行训练计划到给女飞行员下达任务,以及空中指挥均由她协助领导组织。陈志英出色地指挥一批批女飞行员完成改装训练,指挥过飞行员驾机抢险救灾和执行专机等多项任务,均保证了飞行安全。

1963年8月,陈志英所在团扩编为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师,陈志英被任命为驻沙河某团副参谋长。为了给女飞行员开拓更广阔的飞行领域,陈志英和女飞行员潘隽如、韩淑琴一道首批改飞直升机,并率队驾驶直升机执行飞行任务。

1968年7月25日,陈志英作为飞行表演的指挥员陪同访华的外宾到天津杨村观看飞行表演。由于乘坐的直升机因故障坠毁,陈志英等人牺牲。

潘隽如——解放军第一个直升机女机长

潘隽如,1937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56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人民空军要培养第二批140名女飞行员,进徐州空军第五预备学校学习,潘隽如就在其中。1957年2月,潘隽如转入长春空军第二航校学习飞行。经过航校理论学习阶段的筛选和淘汰,最后进入外场训练时只有44人,学习飞行的有21人,潘隽如有幸在她们之中。

潘隽如所在的空34师是空军直属的一支运输航空兵部队,主要担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的专机任务,同时还担任大军区值班、战备空运、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任务。

潘隽如毕业不久就进入了为中央首长服务的专机部队。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第二批女飞行员在老机长的带领下参加执行各种飞行任务,提高飞行技能。一次,潘隽如飞夜间复杂气象时,因为飞机打滑差点出事,但她沉着应对,转危为安。由于潘隽如飞得好,接受能力强,完成任务出色,在第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个被提为中队长。

1963年8月,潘隽如和陈志英、韩淑琴一同改飞直升机。潘隽如是我国第一个直升机女机长。

1968年7月25日上午,空34师派出三架直升机由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到天津杨村执行外賓参观任务。3584号直-5是先遣机,机长潘隽如,飞行员陈祖著,随机人员有准备下机后担任两架主机指挥员的陈志英和4名机务维护人员以及3名记者,共有10名乘员。

在杨村西北6.5公里处,3584号直升机在下降至300米高度准备着陆时,操纵瞬间失灵,尾桨一部件断裂。由于高度太低,来不及处置,直升机当即坠毁。潘隽如当时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被摔出驾驶舱。当抢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她指着燃烧的直升机吃力地说:“先别管我,机上还有人。”因失血过多,她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停止了呼吸,时年31岁。后两架载有外宾的直升机安全着陆。

徐保安——解放军第一个运输机女领航员

徐保安,1946年4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65年8月入伍,196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空34师、北京沙河机场当机械兵。1965年8月被选为空军第三批女飞行员,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学习。1966年6月入第一航校学习,1967年1月毕业于该校第18期领航专业,任空13师39团领航员,所飞机型为运-5、伊尔-14。

飞机领航员是驾驶员的“指南针”,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方向,以免飞机“迷路”。少了领航员的导航,驾驶员就如同盲人一样失去了对方向的辨别。领航员特别需要工作细心负责,并且需要很强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徐保安是解放军培养的第一个女领航员。她在空13师39团任领航员时,先后飞过运-5运输机、伊尔-14运输机。运-5是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种运输机,其原型为20世纪40年代苏联设计的安-2运输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8年成批生产,当年即生产了90架,共生产了728架。徐保安牺牲时执行任务的是伊尔-14运输机。伊尔-14为活塞式双螺旋桨设计,时速为412公里,最大航程1785公里,可载乘员18—24人。中国空军1956年从苏联进口了49架伊尔-14飞机,主要执行专机和运输任务。

1970年6月28日,空13师39团二大队中队长王虎臣驾驶伊尔-14飞机从宜昌土门垭机场起飞,徐保安是这架飞机的领航员。飞机爬升阶段,因调整片被安装反了,导致飞机触地坠毁,徐保安及机组五名成员全部遇难,牺牲时她才24岁。其他四人是:中队长王虎臣、飞行员赵庆福、通信长李勇、空勤机务副中队长杜荣太。

马杰——解放军运-5飞机机长

马杰,1952年出生于江苏大丰县。1969年3月参军,在海军榆林基地医院当卫生员。1970年9月被选为空军第四批女飞行员,进空军第二航校学习飞行。1973年转到空军第一航校继续学习,1974年12月毕业。毕业后被分到北京通县空军运输团一大队任飞行员。

1976年4月部队整编后,马杰任北京航空兵运输团一大队飞行员。1976年夏,“文革”中的保定地区两派斗争十分激烈,情况复杂。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安定团结,中央直接向北京航空兵运输团下达了撒传单的任务,宣传“要安定团结,不要搞派性”等方针政策。飞行任务艰巨,要钻山沟。由于山间气流大、不稳定,随时都有撞山的危险,因而部队挑选了八位技术较好的同志,出动四架飞机,马杰和另外一名女飞行员被选上了。她和战友共同努力,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北京军区领导的接见和表扬。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马杰驾机参加了抗震救灾,出色地完成了运输工作。1977年秋,马杰代表大队参加团里的岗位练兵,她画的座舱图受到全团的一致好评。

1980年3月13日,马杰的左腿不慎扭伤,而且肿得厉害。第二天下午有飞行任务,爱人华菊明劝她向领导请假,改日再飞,但她仍坚持飞行。14日下午,马杰像往常一样,驾着银鹰向碧空呼啸而去。爱人和她在一个团。马杰驾驶的这架飞机正好是华菊明上午驾驶的,然而,在这次飞行中发生了事故。

马杰在副驾驶位置上,与一名男飞行员驾驶的运-5飞机进行超低空课目训练。那天阳光灿烂,他们从北京通县飞机场西南方向返航。由于返场时逆光飞行,突然,飞机机翼被视线死角处一座刚竖立的30多米高的高压电线铁架擦了一下,失去了平衡。剧烈震动的飞机向一座民房斜冲而去,一刹那,飞机又凌空而起,翻了一个跟头,坠毁在农田里,爆炸起火。

民房保住了,马杰却献出了生命,牺牲时才28岁。

王春——为领导人驾机的蓝天女神

“巾帼不让须眉,你的飞行技术不简单!”胡耀邦总书记曾笑着夸奖王春。

王春,为领导人驾机最多的直升机女机长,先后为胡耀邦总书记、杨尚昆主席等领导驾机服务。她多次出色地完成军事运输和抢险救灾任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王春,195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9年3月入伍。1970年被选为空军第四批女飞行员进第一航校学习飞行。1974年底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沙河机场直升机团,历任飞行员、机长。

1977年初冬,内蒙古锡林浩特遭遇特大暴雪,大量牲畜饿死、冻死,数万牧民陷入绝境,急需空投粮草援助。王春受命送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到灾区组织救援和慰问灾民。

接到命令后,王春驾驶直升机火速从北京飞抵灾区。她从机上往下一看,草原、河流、公路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引导飞行的地标已无处寻找。飞行员长时间在白色的雪域上空飞行,很容易产生雪盲,随时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尽管是第一次放单飞,气象比预想的复杂,但王春没有惊慌失措,她稳稳地驾机盘旋,寻找目标。终于,目标找到了,飞旋的直升机由远而近,稳稳地降落在蒙古包旁。望眼欲穿的牧民欢呼雀跃。

1985年,王春驾机护送胡耀邦赴西北视察,从乌鲁木齐起飞到西北地区数县。时而穿云拨雾,时而顶风飞行,时而与漫天黄沙较量,王春凭借娴熟的飞行技术,将胡耀邦安全送达目的地。完成任务返回乌鲁木齐后,胡耀邦专门设宴招待机组人员。

1995年,青岛航空公司成立,缺少顶尖飞行员,王春告别军营,到青岛航空公司担任直升机机长。上任后,她又多次执行抢险救灾的飞行任务。

1996年4月23日,蒙古国的一场草原森林大火,越过国境,窜入我国呼伦贝尔的红花尔基地区,直逼国宝樟子松林。青岛航空公司接到救援请求,王春义无反顾驾机直飞火场。

4月28日,15名森林警察在救火中下落不明,王春根据指令,开始了艰难的搜索救援。莽莽林海,到处是一个模样,从烟雾弥漫的天空更看不到明显的地标。当天下午1时,越来越暗的天空,能见度只有400米,飞机不得不一次次降低高度。因为愈接近火场,氧气越稀薄,越容易引起飞机发动机熄火而造成机毁人亡。王春冒着生命危险,沿着火场超低空一遍又一遍地搜索,终于在一个山沟里发现了用许多橘红色被面拼成的地面求救信号,救出了失联多日的15名森林警察。

经过七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王春也因此赢得了“火海飞行女神”的美称。庆功会上,大家纷纷给王春敬酒。一位“老森林”端着酒杯来到王春的面前说:“18年前,杨得志将军来林区视察的时候,开飞机的也是一位女飞行员,她可真能喝啊!”王春笑了笑,对老人说:“那就是我啊!”

2004年9月16日下午,王春驾驶直升机,执行杭州电视台和宁波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天上人间看杭州》航拍任务时,直升机坠入竹林中,机上七人中有四人遇难,王春也在其中,时年51岁。

余旭——解放军首位三代战机女飞行员

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空军上尉,二级飞行员,曾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2005年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2007年12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4月2日,空军第三飞行学院隆重举行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学员毕业典礼,余旭和另外15名女飞行学员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和军事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空军三级飞行员等级证章和证书。毕业后,余旭任北京军区空军某部飞行员。毕业五天后,受命参与组建教-8梯队,担任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她以娴熟的技术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的检阅。

2012年7月29日9时56分,余旭跨入歼-10战机座舱,直飞苍穹。这是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驭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完成单飞。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六架红、蓝、白三色涂装的歼-10表演机分别以单机、双机、三机編队依次腾空而起,直入云霄。六机超密集三角队形迎着朝阳,如一支利箭从天空划过。转瞬之间,两架战机脱离编队,以极限坡度回转,从跑道两侧高速对头交叉,就在即将相撞的一刹那,战机突然上升横滚分开,引起现场观众一片惊呼。余旭就是驾驶战机的一员。

2015年3月17日,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上,余旭等四名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驶歼-10战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首次在海外进行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和中国女性的风采。

在2015年珠海航展上,余旭驾驶战鹰的飒爽英姿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个与观众亲切合影、交谈的邻家女孩也让中国空军圈粉无数。在航展开幕当天,余旭驾驶二号机升空参加飞行表演。“我是最先起飞的一架,在空中23分钟,表演了全部动作。第一次在那么多观众面前表演,我感到既新奇又激动”。这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也是她面对镜头最后一次自信地说:“我会驾驶双座型号的歼-10,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

在“八一”飞行表演队中,余旭的代号是“金孔雀”,是全国仅有的几名具备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之一,先后飞过四种机型,两次荣立三等功。

八年的飞行生涯,余旭似乎顺风顺水,但光环背后是“金孔雀”长久的坚持和付出。特技飞行表演被世界公认为是“在刀尖上跳舞”。战斗机的速度快、机动性大、负荷变化大,这样对飞行员的身体要求更严格,需要更大的耐受力。对飞行员的选拔标准不会因为是女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八一”表演队女飞行员需要比一般的女性飞行员更加勇敢、果断、敏捷、反应快,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心理、体能方面也是极大的挑战。

2016年11月12日,“八一”表演队两架歼-10进行飞行训练。飞机在练习“双机滚转”项目时相撞,其中一架表演机坠毁在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镇大杨浦村西南。前舱飞行员成功跳伞,后舱的女飞行员余旭弹射时撞上僚机副翼,不幸以身殉职。

在人民空军牺牲的女烈士中还有一位专机乘务长,她不是飞行员,没有献身蓝天,但也应该为她留下一笔:赵月,江苏兴化人。2001年12月入伍。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沙河场站战士、空34师专机服务队乘务员。2005年9月入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6月毕业于该校护理系。任空34师专机服务队乘务长、排长,空军中尉军衔。飞行时间1400小时,荣立三等功一次。2010年10月13日,在执行任务时遭遇车辆事故牺牲,年仅28岁。

(摘自《党史博览》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女飞行员空军直升机
岁末话“空军”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
直升机很热等5则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