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随着日历上数字的改动,悄然而至。前一年的喜乐悲欢尽收心底,新的计划与期冀雀跃着涌上日程。
这是《中华瑰宝》陪伴读者度过的第三个新春。因为热爱,我们相聚。因为相知,我们相守。
2017年,我们用剪纸、楹联、年画、门神等纷呈的新年元素传递喜庆。2018年,我们以邮票为窗口,开启了吉祥如意的戊戌年。2019年,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新年?思考良久,最终,锁定为探寻究竟什么是属于中国人的“中国年”。
近年,时有人说起年味儿渐淡。似乎伴随着年岁的增长、物质的丰饶,曾经过年的喜悦、兴奋与憧憬正在远去。有人说,我们好像渐渐迷失了过年的意义,有人甚至因各种压力而视过年为一种负担。
当我们说“过年”时,究竟过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可以从历史的记忆里找寻到一些踪迹:古人为禳灾纳福策划出众多具有仪式感的习俗;民国百姓顶着政府推行“新年”、废除“旧年”的压力,热闹地庆贺传统的“旧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在当家作主的喜悦中,欢庆新春;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在对春晚的翘首等待中,盼望着一年比一年更好的生活;今天,人们以自驾回家、异乡团圆、旅游过年等多元的方式追求着家的圆满。
时移世易,中国人过年的形式不断更迭,然而,慰藉自身、与家人团聚、以崭新的心情迎春纳福,始终是“中国年”最重要的主题。年,是整理收獲的终点,也是整装出发的起点。
愿你的新年,过得轻松、温暖而充满期待。愿你在人生路上不忧不惧,在喜悦时有人为你欢欣,在疲累时家中永远有一盏灯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