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的班级应该是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共同体。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丰富的班级活动,丰富的班级活动能营造融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帮助师生获得快乐成长的不竭动力;此外,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建设还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构建班级群落,努力将班级群打造成一个和谐温暖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共同体;班级活动;班级群落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9-0036-05
【作者简介】邱轶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在我心中,理想的班集体应该是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及家长的生活和情感,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努力构建班级群落,让共同体里的每一个人向阳而立、向善而行、向美而生。
一、因时而进,向阳而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班主任工作要紧跟时代节拍,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育人的新办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我借鉴微信里“朋友圈”的功能,指导学生用笔记本模拟微信平台,请他们每天大胆、随意地“写圈”,内容可以是他们看到的、想到的,或是让他们感到好玩的,特别高兴的、特别郁闷的,都可以表达,不管字数多少,一句或一段都可以。学生们晚上回家“写圈”,第二天交给我。我逐一看过后,会挑出特别生动的、有个性的内容,在电脑上整理出来并发布到班级群里,供家长阅读、评析。因为每一段文字后都是学生的微信名,所以,学生们也不用顾忌隐私问题。而我和家长们则通过阅读“朋友圈”里的话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时间过得真快呀,离我的大提琴比赛只有一周不到了。今天,上完最后一节课,我感觉心里七上八下的。(纯真岁月)
今天双11,好多妈妈又疯狂采购起来。可我老妈却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全家也跟着她,该做作业的做作业,该洗衣服的洗衣服,该炒菜的炒菜……瞧瞧,这就是女强人的影响力。(月亮忘记了)
元旦到了,我的毛衣坏了,看来它是为辞旧迎新而笑得咧開了嘴!(摩天轮)
学习如同做仰卧起坐,躺下容易,但要坐起来就得费好大的劲。(奔跑的蜗牛)
你像风一样地向前奔跑,我追逐着你的身影,你奋力地纵身一跃,我也高举起双手。我在心里呐喊:六(8)班,决赛加油!(昨夜星辰昨夜雨)
“写圈”活动在我们班整整持续了两个学年。现在,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每日“登录”那方小小的天地自由表达,尽情倾诉。我相信,这群会从看似日复一日雷同的生活中寻找独特视角、生发独特思考的学生,长大后定能用独特的眼光观照世界,以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而等着班级群里更新“发圈”,也成了家长们每日的期待,他们和我一样,喜欢上了用这样特别的方式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共同的“读圈”中,我们心手相连。
二、因事而化,向善而行
每个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向善的意愿,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寻找契机,开启他们内心这种原始而又朴素的情感。
记得我曾带过的一个一年级班,临近“六一”儿童节的某一天,我翻看手机,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学生小轩的妈妈晒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小轩正在跟一个明显比他大得多的男孩做游戏,男孩咧着嘴笑开了花,可看得出来这个男孩的笑容明显异于常人。在与小轩妈妈聊天后,我知道了她在残联工作,她经常会带小轩到儿童福利院去做志愿服务,而小轩也从原来的不情愿变成了每到周末就会主动提出做志愿活动。当时,我就邀请小轩的妈妈参加我们班的晨会课。小轩的妈妈应邀走进我们的教室,她和小轩一起向学生们介绍那一群特殊的孩子。听着小轩妈妈的讲述,全班静默了。我感觉,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牵住了全体学生的心。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带着我们班这群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小不点儿们,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儿童节活动。我们带上精心准备的小节目和小礼物,来到了那群特殊儿童的身边,大家轻轻牵手、静静相拥。小宸的爸爸是班级的校外辅导员,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他全程随行,抓拍了上百个珍贵的镜头。当晚,我精心选取了一部分活动照片,制作了一期专题美篇并及时推送到班级群里。那个夜晚,家长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纷纷留言,直至午夜。有家长说,看着图片,读着文字,听着音乐,一下子感动得流泪了;有家长说,一米阳光,一点微光,一分力量,让爱延续;有家长说,只要轩妈随时在群里知会一声,他们可以捐款捐物,可以做义工……
一次活动,一个美篇,凝聚起几十位家长、几十个家庭向善的力量。有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支持,爱就真的延续了下来。第二年,也是“六一”儿童节,我与学生又一次去了残联。学生们说,小学里的每一个“六一”儿童节,他们都要去那里。
三、因势而新,向美而生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每逢节假日,我会向学生倡议——少做低头族,学习当大厨。一到假期,我们的班级群里就会热闹非凡,每天都有小厨师秀出自己的作品,有的还用文字对作品的色、香、味进行生动描述。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增进了与家长的交流,厨房的温度也提升了家庭的温度。而且在练习厨艺的过程中,孩子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了切身的感受,感恩、反哺之意在他们心田悄然萌发。一年寒假,小源的妈妈在班级群里上传了一段小视频,并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那天上午,小源惹妈妈生气了。妈妈自己独自进了房间,关起了门,戴上耳机听音乐。中午12点,小源妈妈打开房门,居然看到厨房里小源高高撸着袖子,站在小板凳上,有模有样地烧着蘑菇汤;再看灶台上,已经摆着一盘正冒香气的花菜炒鸡蛋了。那一刻,妈妈除了感觉幸福还是幸福。烟火气,就是幸福生活的气息,不是吗?
假期里的我,隔屏闻着香气,忙着点赞,乐着评价。假期结束前,我会将每一道成品搭配上出品人的照片,制作专题美篇;同时,我会将描述成品的文字搭配上小作者的大头照,整理出专题简书。美篇、简书是我送给勤劳能干者的特别奖品,美篇与简书成了学生们提升厨艺的催化剂,他们彼此切磋,互相竞争,兴致盎然。这样的劳动,是美丽的、愉悦的;这样的劳动教育,是深入的、高效的。
班级群落是家校同呼吸共前行的精神家园,其让班集体充盈正能量,不负新使命,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班级生命成长共同体唤起了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内动力,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个性的解放、价值的体现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