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脑子都是精忠报国、赤胆为民” 吴洪甫:为保密自我尘封37年

2019-09-10 07:22耿建扩陈元秋武健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侦察机部队

耿建扩 陈元秋 武健

不管日子怎么苦,他始终遵守“两个不能”:

“不能泄露国家机密,

不能因地方没安排或待遇差就闹意见”

2018年9月3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小学,一位屡立战功的77岁退伍老兵正在为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讲述当年所在部队“英雄营”官兵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故事。

讲故事的老人叫吴洪甫,退伍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2营的一名标图员。20世纪60年代,导弹2营历史上3次击落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其中有两次是吴洪甫参与完成的,他是国家一等功臣。

退伍后的吴洪甫,在长达37年时间里始终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没向组织要过任何待遇。

“你这个‘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

1959年12月,18岁的吴洪甫报名参军。不久,他被选作新中国第一代导弹兵,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2营。

吴洪甫说,进入部队上的第一课就是保密课,工作性质、驻地等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

作为一名标图员,吴洪甫主要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他头脑灵活、刻苦训练,很快就成为了技术标兵。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窜入江西省南昌市上空,8时32分进入2营的火力范围。

“可以打下来!”负责导弹发射标图工作的吴洪甫迅速标出飞机航迹,并把参数上传给指挥部。随着时任营长岳振华的一声令下,敌机被成功击落。这一击,创造了历史——这是我军首次击落“U-2”型侦察机。

消息传开后,时任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领导迅速赶来,慰问2营官兵,并给吴洪甫等人记功晋衔一次。周恩来也专门来电祝贺。

沒过多久,敌方研制出对付地空导弹的电子预警装置,当雷达开机波束锁定飞机时,这个预警装置就会自动报警。

为此,导弹部队专门设计出近乎严苛的“近快战法”,把参数的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到8秒,为导弹升空争取时间。

吴洪甫和战友们抓紧一切时间模拟训练。为了压缩数据测算时间,他把飞机飞行高度、航线距离等常用的100多个数据全部背了下来,“看、算、报”同步进行。一旦得到空情信息,瞬间尺起笔落,敌机航线就可准确地显示在标图板上。而这一过程,仅需3秒。

1963年11月,在江西上饶上空,吴洪甫和战友再次捕捉到“U-2”型侦察机的踪迹。可当敌机距阵地39公里时,雷达突然丢失目标。按“U-2”型侦察机的速度和航向,吴洪甫推算出侦察机当时的距离和方位,迅速标图并汇报:“三发必中一发!”巨响过后,“U-2”型侦察机再次被击落。岳振华高兴地一拍大腿:“你这个‘吴大胆’,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

这个消息再次震动全国。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2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2营被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2营全体官兵,并合影留念,这张合影成为吴洪甫“小心珍藏的东西”。

“始终遵守部队提出的‘两个不能’”

1965年2月,吴洪甫退役。5年的军旅生涯,吴洪甫毕生难忘,却不能与他人分享。临行前,营长命令他们回家后一定要做到“两个不能”:“不能泄露国家机密,不能因地方没安排或待遇差就闹意见。”“问我能做到吗,我说能,保证做到。”吴洪甫回忆。

为了严守国家秘密,吴洪甫将这段光荣历史长期尘封起来。退伍还乡后,他把立功证书压到箱底。守着3分自留地,生活从头开始。

身边的乡邻、亲友,有知道他参过军的,但没人知道他当过什么兵,打过什么仗。就连父母和妻子刘慧文问起来,他也含糊地说:“在部队我就是个烧火做饭的,啥都不知道。”家人收到过他立功的喜报,但立功的理由他从不解释。在吴洪甫看来,当兵打仗与工人做工、农民种粮一样。

家里6口人,只有他跟妻子两个劳力。劳力少挣不够工分,全家吃不饱饭,每年还要额外养一头猪换钱补给生产队。没钱盖房,他就带着一家老小到亲戚家借宿,一住就是3年。

广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槐窝村是重点贫困村。吴洪甫家底薄,经济拮据。没过几年,吴洪甫的母亲瘫痪,妻子又患上股骨头坏死,没钱治病。他的孩子16岁即辍学,外出打工。可不管日子怎么苦,他始终遵守部队提出的“两个不能”,从不向政府张口伸手。

直到2002年6月,吴洪甫偶然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岳振华讲述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的战斗经过,他才发觉保密期早已过去,这时离他退伍已经37年。结婚37年,刘慧文才发现自己嫁给了一名“英雄”。广宗县民政部门核实情况后为吴洪甫办理了优抚待遇。

“我们也是最近几年才听说,他从不张扬,是个‘无名英雄’。”槐窝村村民王士良说。

吴洪甫却对此看得很淡:“我爷爷是革命烈士,我舅舅也是烈士,我还有个叔伯爷爷也是烈士,他们都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就当几天兵,还好好活着呢,有什么了不起?”

吴洪甫的儿女得知父亲的英雄事迹后,很是敬佩却也颇有怨言。“父亲从来都是‘吃亏人’,我们也没沾一点儿光。”吴洪甫的女儿吴晓光说,当年家里经济困难,村里想着给我家入低保户,被父亲拒绝了,要给更困难的人。

吴洪甫说:“过去在部队,领导教导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是小不点儿。打仗立功是当兵的应该做的,已经享受了优抚政策,再有别的想法就不对了,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孩子心里明白,但是嘴上埋怨,估计会埋怨一辈子吧,(我也)觉得亏欠孩子,但不感觉遗憾。”吴洪甫表示。

2014年7月,为纪念毛泽东接见“英雄营”官兵50周年,一部根据吴洪甫的事迹改编的情景剧《忠诚》,在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演出。情景剧结束,头发花白的吴洪甫走上前台,向昔日的老战友和年轻的2营官兵送上庄严的军礼。一时间,全场起立,台上台下一片整齐的军礼……

“满脑子都是精忠报国、赤胆为民”

“老吴满脑子都是精忠报国、赤胆为民。”广宗县民政局干部宋惠曼说。

在槐窝村民的眼中,吴洪甫热心、善良,对村里的工作,他总是带头支持、响应。

90年代初,村集体计划流转村里闲置的沙窝地,搞特色种植。因为不了解土地流转,村民们大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签合同。

吴洪甫第一个站了出来。“这是好事,我支持。”他还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沙窝地在咱们手里生不出金蛋蛋,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咱们每年吃红利,不亏。”

“村西路口常年有人扔垃圾,吴洪甫就主动要求‘承包’村西口的卫生,每天清扫。”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文说。

1979年,吴洪甫7岁的儿子吴近东被小伙伴误伤左眼,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就有失明的危险。小伙伴的家长送来东挪西借的200元钱和几十斤粮票,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伤了人,就得管到底。”家里的亲戚众口一词。吴洪甫却犹豫了。“别难为人家了,咱受过部队的教育,事该咋办,得有分寸……”一天晚上,他把妻子拽到屋子角落里劝导说。吴洪甫借遍了亲朋好友,还是没有凑够手术费。出院前一天,他坐在儿子床前,握着儿子的小手,一夜未合眼。由于治疗不彻底,孩子的一只眼失明了。

“老吴能委屈自己,委屈亲人,却见不得别人作难。”事隔多年,槐窝村老支书杨洪文记忆犹新,“吴洪甫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更是英雄。”

战友李连杰这样评价吴洪甫:“生活际遇峰谷相接,前边多奇崛,后来多沉寂;而更见功夫、更显风格、更难能可贵的是后来。”

“我只是一个老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曾经沧海,吴洪甫波澜不惊。★

猜你喜欢
侦察机部队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SR-71侦察机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
EP-3A和EP-3E电子侦察机
OV-1“莫霍克”侦察机实体模型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