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没有回来” “活着的烈士”柴云振

2019-09-10 07:22王晓易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国士兵金日成志愿军

王晓易

他是黄继光生前的偶像;

他是邓小平亲自下令必须找到的英雄;

他是获得金日成、金正日两次接见的志愿军战士

1952年9月,上甘岭战斗打响前,进行全军动员。担负上甘岭中线关键制高点五圣山阵地防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这些天战士们一边紧张地构筑工事,一边参加“学英雄立新功”的誓师动员。战壕里、坑道中,团长以自豪的口气反复讲述本团一个响当当的战士名字:柴云振。

一年前的1951年6月,在朴达峰阻击战生死存亡关头,柴云振率全班5人冲向被敌人占领的阵地,一口气夺回三个关键制高点,孤身消灭100多名敌人。搏斗中,敌人用石头将他的头砸破,他仍死死和敌人扭打在一起;他抠扳机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扯出一尺多长的肉筋,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咬牙用左手端枪打死最后一个敌人,直到昏死过去。

团长每次讲起柴云振,眼里都情不自禁地泛起泪花,战士们高声呼喊着口号“为柴云振报仇!”22岁的年轻士兵黄继光这时刚刚来到朝鲜前线,正好被分配到柴云振所在的135团,任2营6连通讯员。黄继光被柴云振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暗暗把他当作自己杀敌立功的楷模。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斗中,黄继光拖着受重伤的身躯,不顾一切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完成了那惊天动地的一扑,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

黄继光生前的偶像

1951年四五月间,朝鲜战争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打响了。战役末期当志愿军开始往北回撤的时候,联合国军以4个军共13个师的兵力,在400多公里战线上开始了全线反击。5月22日,柴云振和战友们走在回撤的路上,师长崔建工就被紧急召回军里受领任务,军长秦基伟交代:“为了掩护志司总部和伤员后撤,我们的45师赶赴朴达峰一线阻击北上敌军,要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10天!”

朴达峰是阻敌北上的咽喉。敌人一旦占领这里,便可以充分发挥强大的机械化优势,无遮无拦地向北进军。这是15军最后的防线,一旦被敌军突破,志愿军将无险可守。

从5月29日开始,联合国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用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开始向朴达峰发起进攻。敌人的飞机如同密密麻麻的黄蜂,冰雹一样密集的炸弹,对长不到一公里的朴达峰山脊狂轰滥炸。山头被打下去几尺,随便抓一把土,都是焦黑的弹片。

阻击战打到6月3日,敌军加拿大旅连续几日进攻受挫,伤亡惨重撤出战斗,由更凶狠的美军第25师接替,继续进攻。这时防守朴达峰的是志愿军134团第3营,当时第7连只剩7个人,和9连加起来共40余人。团长段成秀咬碎牙齿也不下撤退命令,下令该营将7连和9连合编为一个连队,继续坚守阵地。6月4日,朴达峰激战了5天5夜,敌人硬是没能前进一步,7连和9连加起来仅剩27人。

柴云振就是这个时候从师部警卫连抽调去补充3营8连的,他带着7班的9名战士,前去支援7连和9连。一天之内他们和敌人较量了3次,全是恶战。战至下午2时,敌人以3个营的兵力分多路向我军猛攻,占领了主峰阵地。防线眼看几近全线崩溃,3营指挥所危在旦夕。战士们只有紧紧趴在营指挥所里的一个地堡里对敌作战。

6月5日凌晨,朴达峰阻击战进行到第8天。天亮后柴云振发现,阵地上只有他一个人了。柴云振想:“上级虽然没下命令,我一个人也要死守阵地,钉在这里。”天完全亮后,敌人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柴云振利用有利地势,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扔向敌群,用机枪和冲锋枪轮番向山下扫射。柴云振独自一人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到中午时分耗尽了所有弹药,手中只剩下一支自动步枪。

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可柴云振一点儿也不敢大意。他四处搜索,防止敌人偷袭。果然不出所料,刚一转过山头,4个美国士兵已冲到他附近。他大喊一声:“缴枪不杀,志愿军优待俘虏!”美国士兵一愣,乘此机会,柴云振一梭子弹就打了出去,当场打死3人。

最后一个美国士兵离柴云振只有10米左右。柴云振一个箭步冲上去,对准他的脑袋一抠扳机,但枪没响。这个美国士兵又高又壮,他站在交通沟下面,柴云振在交通沟上面,美国士兵居然还高出他一头。柴云振把他一下按倒在交通沟里,两人扭打在一起。美国士兵抓着石头拼命砸柴云振的头,鲜血流下来把衣服全染红了。柴云振毫不退缩,伸手想抠瞎他的眼睛,不料右手食指一滑,被他一张嘴死死咬住。柴云振使劲扯出来,右手食指的肉筋扯出一尺多长,还是死死抓住美国士兵不放。

美国士兵吓坏了,疯狂地用石头砸柴云振。昏昏沉沉中,柴云振不断警告自己,不能倒下。美国士兵见柴云振不要命地和他厮打,他害怕了,转身就往山下跑。柴云振那时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但心里还是恨恨地想,不能让他跑了。他摇摇晃晃地捡起美军的枪射击,但是没打响。他这才发现自己抠扳机的右手食指已经被咬断了。他立马换到左手,枪响了,美国士兵跑了10多米远,还是被打死。柴云振也昏倒在阵地上。

直到增援部队冲上主峰阵地,昏迷中的柴云振这才被战友送到了战地医院。朴达峰阻击战中,他带领的班共歼敌200余人,仅他自己就消灭了100多人,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保卫了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给15军军长秦基伟发去感谢电,志愿军政治部于1952年发布第一号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級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柴云振所在部队成为英雄部队,柴云振所在8连被评为“特功八连”。

邓小平:“哪怕是大海里捞针,也要把他捞起来!”

朝鲜战争结束后,柴云振如人间蒸发一般失踪了。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的“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勋章,静静地躺在军史馆的橱窗里,一直无人认领。

原来,昏迷中的柴云振被战友抬下来后,转送到了战地医院。当时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彭德怀和副司令员杨成武、杨勇先后到医院看望,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为此,部队专程派飞机,从前线战地医院将柴云振单独转送回国治疗。柴云振在后方治疗了一年多后,慢慢恢复了健康,却和原部队失去了联系。

1952年4月,柴云振领了三级乙等残疾军人证,直接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上级给他发了80元补助费,还有可以在老家领1000斤大米的票据。柴云振笑着说:“那在当时,是一大笔钱咧……”复员后,他回到了阔别10年的老家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大佛乡,先后担任过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数十年间,当地人压根不知道他曾是朝鲜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

“我当时虽然可以出院了,但身体毕竟残废了,为了不给部队增添麻烦,我决定默默地复员回家。”柴云振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我最怀念的是战友们,但现在一个都没有了,一个都没了,就我还活着……”

朝鲜方面也不知道柴云振是否牺牲,始终没打听到他的下落。但柴云振的事迹却在朝鲜家喻户晓,甚至被编入朝鲜课本,并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活“烈士”。朝鲜画家还根据柴云振战友的描述,画了一张他的“遗像”,悬挂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供人们瞻仰。

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中国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参观时,金日成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谈到了四川籍的志愿军英雄人物,他对黄继光、邱少云、赖永泽、柴云振等4人印象特别深刻:“除牺牲的两位英雄外,賴永泽已经找到,而柴云振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柴云振在哪里,我至今还惦记着他呀!”

听到话,邓小平对金日成说:“只要柴云振还活着,还在中国领土上,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他。”随行的秦基伟汇报道:“这些年部队先后派人到山西、河北、安徽、山东、江西等十几个省寻找,但苦于没有线索,一直没找到。”邓小平指示:“只要柴云振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起来!”

不久后,有关部门找到了柴云振当年的同班战友孙洪发,当年是他把昏迷的柴云振背到后方医院的。情况反映上去,邓小平指示:“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在云、贵、川各大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一定要尽快找到柴云振的下落。”

随后,《四川日报》《云南日报》《贵州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报纸连续数天刊登了《寻找特等功臣柴云振》的寻人启事:“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原是我部3营8连7班班长,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断了一根指头,战后与部队失散。请本人或知情者看到本启事后及时与原部队联系。湖北省孝感市XXXXX部队。”

“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没有回来”

身居大佛乡的一隅,柴云振不知道自己的下落牵动了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心:“我根本不知道部队上下都在找我,更想象不到小平同志和朝鲜的金日成主席也会找我。战死在疆场的战士太多了,许多战友连尸骨都找寻不到,我是为保家卫国而战,觉得自己就是平凡的普通一兵。”

1984年10月的一天,四川岳池县大佛乡农技站拖拉机手柴兵荣,在县加油站看到了登在《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柴兵荣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看完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他是柴云振的长子,他记得父亲当过兵打过仗,退伍证上也有担任过班长的记录,而且父亲右手食指也是残疾的。许多事情和这则启事完全一样。

柴兵荣欢天喜地把消息带回了家,柴云振却无动于衷。他已离开部队33年,生活发生了许多变故,他只想安心在老家务农:“全班、全连的战友都打光了,自己能活下来,知足了。当个兵嘛,有什么了不起嘛!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打完仗没死就回家。”

在家人再三劝说下,柴云振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带着100元钱,和儿子一起前往武汉找部队。

1984年9月23日,柴云振和儿子来到部队驻地。负责接待的干部一握手,就盯着他的断指看。柴云振说:“和美国兵肉搏时被咬掉的。”“还有别处受伤吗?”柴云振扒开头发说:“这里有敌人用石头砸的24处伤疤……”然而,就在一切都吻合的时候,他却说:“我叫柴云政,不叫柴云振。”还把复员证和残疾证掏出来证明。

怎么回事?找了30多年,难道英雄另有其人?部队安排柴云振父子住进招待所,很快又找来了原志愿军15军45师战士孙洪发、警卫连文书董贵臣。

10月3日,3人一见面就相拥而泣。董贵臣解开了柴云振改名的谜底:柴云振在警卫连时叫“柴云正”,后来文化教员为给他的名字赋予政治意义,就叫董贵臣在花名册上将他的名字记为“柴云政”。而在当时由警卫连将他补入8连时,又按董贵臣的山东口音记成了“柴云振”。

经过重重复杂的辨认,部队终于确定:这正是他们寻找多年的英雄。

1984年10月的一天,56岁的柴云振穿上一身崭新的军装,站到庄严的颁奖台上。迟到33年的表彰大会隆重地召开了。中央军委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亲自把“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勋章佩戴在柴云振胸前。

1985年10月,应金日成邀请,柴云振作为中国抗美援朝英雄代表团成员重新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其间,金日成两次接见他,并授予他“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他还在授勋仪式上说:“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后来,柴云振受金正日邀请,再次去了朝鲜。

柴云振的事迹被拍成电影、电视,上了报纸头版头条。但他对这些名利看得很轻、很淡。相伴多年的老伴悄悄告诉记者:“他至今一看到电视上的战争画面,就常常一个人背过身悄悄流泪。”柴云振说,没有上战场的人,不可能体会得到战争的残酷。

不少人夸柴云振说:“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对此,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没有回来。”★

猜你喜欢
美国士兵金日成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历史的见证:合影相册背后的国际统战情怀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美士兵竟在拉脱维亚纪念碑下小便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阿自杀袭击频发
扔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