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需要否定的教育模式“溺爱”

2019-09-10 07:22:44马彦良
家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孩子

马彦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教育成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当今我国的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中心。同时,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为家长溺爱孩子提供了保障,这就致使溺爱逐渐成为中国家庭中非常普遍的教育方式。过度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任性、行为自我,对成长不利。虽然家长都意识到了溺爱的缺点,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还是不能避免。

一、溺爱的含义和现状

(一)含义

溺爱是指照顾者和孩子之间关系的一种特征,主要是家长放纵和庇护孩子,任由孩子不守规矩,甚至防止孩子试图独立行动,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的生活做出决定。多是成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管理孩子,其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爱是给孩子自由,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而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

(二)现状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除了溺爱教育,其他不良教育方法的比例都很高。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目前,城市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过于疼爱他们的孩子,但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更受隔辈溺爱的影响。在一个家庭里,溺爱教育表面上是爱孩子,但同时会对儿童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例如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也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二、溺爱现象的成因

(一)人类的生物学特性

父母爱孩子是本性,这种爱不是其他的爱可以替代的。

(二)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渊源是儒家的“亲为本”思想,儒家主张“亲情至上”,从自然(血缘)关系看,强调“仁”与“爱”,而“仁”的原则建立在“亲缘至上”的基础上,这种文化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支配着中国社会。

(三)补偿心理学

许多家长年轻时物质资源贫乏,所以,他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无论怎样都要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不希望让孩子受到限制。家长希望从心理上给自己的孩子无限制的爱,给他们更优质的生活,以补偿父母内心在小时候缺失的部分。所以,对孩子溺爱实际上是家长们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高举着爱孩子的旗帜的行为。但是,爱的本质是给予孩子自由,培养独立能力。

(四)对孩子期望值太高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做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

(五)自我满足感

有些家长觉得,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满足他们孩子的所有欲望。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处于弱势,成年人在处理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希望总有一天,孩子们在有能力时会给予自己回报。

三、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溺爱会使孩子们沮丧,止步不前

在溺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习惯了家长们为其所做的一切,一路走来,从学习到工作,他们都有家长的照顾,甚至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思考。丰富的物质生活使他们认为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他们既不了解生活中的困难,又没有意识到年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六)放纵会导致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在溺爱家庭长大的孩子们习惯于父母把他们当作“小太阳”来对待,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完全是出于家长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由不是放任,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赋予孩子选择、尝试和犯错误的权利,让孩子们获得成长所需的生活经验。爱的真正意义是尊重孩子,支持他们做自己,放纵和爱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七)溺爱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信心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习惯于父母为他们做任何事,这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在一個溺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习惯性地认为家长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所有事情,而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将来,即使他们有能力从事某项活动或面临挑战,他们也不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或挑战,这样将限制孩子的未来发展。

四、解决对孩子过于溺爱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适当地忽视孩子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意味着母子的分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远的”,安排替代、轻松满足、不讲原则的迁就等溺爱行为只会产生“巨婴”“啃老”“失家”的问题。给予孩子自由,给予他们选择、尝试和犯错误的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卓越,是爱的本质。家长应该给他们的孩子成长和独立的空间,同时,别走得太远,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原因是这样会让其有压力,也容易培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家长应该多“忽视”孩子,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变化,并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必须首先达成协议,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一切遵守规则,不以情感为导向,拒绝孩子白白获得利益,也不要给孩子一条捷径,孩子的生活是其自己的选择和责任。家长要尊重孩子,帮助他们获得自己的成功。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信任孩子,让他们独立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承担责任,要让孩子学会对结果负责。家长溺爱孩子的同时,孩子被剥夺了探索和发现社会的权利。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发现、感受、思考。家长应该完全信任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尝试探索更多,同时站在远处,注意孩子的成长。

(八)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会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从而养成惰性,所以要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型作业,让孩子慢慢锻炼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饭后做家务、独立完成学校作业等等。

(九)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所以,除了要求孩子以外,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拖拉,不推诿,任何事情都不轻易求助于别人。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解决,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与伟大。

五、结语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家长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需要培养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一种真实、美好的关系。爱是尊重,不是依赖,家长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亲子关系,以爱的名义保护孩子独立的人格。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