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珏
幼儿教师和家长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应该注重情绪主题绘本,通过共同阅读、参与情景剧等方式,不断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水平,为获得良好的情绪宣泄和控制能力埋下一粒种子。我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结合近年来的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探索情绪主题绘本如何改变枯燥的文字讲述教育,提升幼儿园和家庭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孩子的早期教育质量。
一、情绪主题绘本与幼儿情绪能力
情绪是人类表现自我意志的一种方式,通过表达愤怒、高兴、兴奋和消极的情绪,能够直白地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态度,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
对幼儿来说,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先天性地擅长以情绪外泄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但这种表达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过激的。以愤怒和高兴为例,对成年人来说,受到相应的“刺激”之后,会通过情绪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平息相应的感受,但对幼儿来说,这种调整往往是“放大”的,即過度愤怒和高兴。幼儿还不懂得管理和控制情绪,而这种幼儿期的教育缺失往往会影响他们后期的情绪能力,喜怒无常、容易生气、情绪表达能力不准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
幼儿的情绪能力培养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情绪能力影响心理素质,进而会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将情绪主题绘本教育引入学前教育中十分必要、迫在眉睫。情绪主题绘本作为情绪能力发展的载体,值得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一方面要评估孩子的情绪能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选择优秀的绘本,并将其有层次性地引入教育过程中,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情绪主题绘本促进情绪能力发展
对幼儿来说,世界是新奇和好玩的,他们有着无穷的探索欲望,但如何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呢?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和家长单方面的阅读灌输。近年来,随着国外绘本教育不断影响国内的早期教育,其中一个门类的情绪主题绘本也开始受到部分教师的重视。
情绪主题绘本并不是以传授知识和习惯为主要内容,而是在故事的冲突中,通过有趣的故事、图画和卡通形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在管理个人情绪方面,其能为幼儿指引出一个更合理的方式,为幼儿的情绪能力奠定健康的基础。相比于讲道理,幼儿在情绪主题绘本的“阅读”中更有代入感,容易产生思考的兴趣。情绪主题绘本能为其呈现出符合某种情绪状态的故事,进而促进幼儿对常见的情绪状态进行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引导幼儿将自身的情绪状态正确地表达与抒发出来,以便更好地对情绪状态进行调节,从而使幼儿不断增长情绪知识,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但比较遗憾的是,国内比较流行的情绪主题绘本大多引进自国外,比如《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生气汤》《罗伯生气了》等。尽管这些绘本的质量普遍比较高,也比较符合如今家长的外语教学倾向,但缺少本土文化内涵的此类绘本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遗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优秀的情绪主题绘本大多来自国外,也体现出国内情绪教育的缺失,这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三、绘本要与情景剧相结合
如何让情绪主题绘本的阅读落到实处,并不仅仅是陪伴阅读那么简单,这仅仅是第一步。陪伴阅读是指教师或家长为孩子讲述绘本的故事,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张图画的含义以及每一场对话的因果。
以情绪主题绘本《生气汤》为例,故事中的霍斯不高兴,带着怨气回家,但霍斯的妈妈并没有着急开导孩子,而是为他煮了一锅“生气汤”。这个故事的亮点在于妈妈认同孩子生气的情绪,并不着急扑灭孩子的愤怒,而是善于引导,因为讨论孩子为什么生气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不能抑制孩子的情绪,对着一锅“生气汤”大喊大叫几次,情绪就疏导开了,心里就会感觉很舒服。
读完绘本之后,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方式的真正作用是情景剧的价值。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闹情绪,不妨也为他们煮一锅或一碗“生气汤”,几个小朋友轮流对着“生气汤”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教师还可以为这锅“汤”加入更多的佐料,表演真正煮汤的样子。情绪主题绘本的阅读和情景剧表演相结合对孩子来说并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埋下了一粒情绪管理的种子,未来这粒种子开花结果,收获的是一个个情商满满、善于管理自己情绪、心理素质非常优秀的孩子。
四、绘本阅读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来说,如何开展情绪主题绘本的阅读和情景剧,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因材施教,因为情绪并不仅仅是生气这一种,诸如高兴、平静、兴奋、害怕、紧张等情绪的管理也十分重要。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对情绪主题绘本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切忌将情绪管理定义为“生气管理”。如上文所述,孩子的情绪并不仅仅是“生气”这一种,固然这比较常见,但教师和家长不能过分盯着一个点,也要将其他的负面情绪纳入教育工作中。除了生气,孩子们最大的情绪问题还在于害怕和过度兴奋,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面前控制自己,这与控制愤怒情绪同等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切勿“偏科”;二是培养情绪能力时要因材施教。孩子们的天性大体相似,但班里的孩子们总会有几个比较特殊,他们或许有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哭、胆小、脾气大等不同的特点。广泛性的绘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也不适合他们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启发性地讲故事,有必要时应该自己创作,对孩子因材施教;三是要在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孩子语言能力。学习情绪主题绘本是孩子认知社会的过程,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情绪能力,能够让孩子表达出更多的含义,开拓思维的空间。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