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请家长”

2019-09-10 07:22:44安扬
家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老师

安扬

家长只有与老师这个“大夫”,齐心协力地为孩子“消炎杀菌”,孩子思想或行为上的“病”才能早日“痊愈”。

一位老师朋友私下向我抱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出现问题,她喜欢“请家长”来解决问题,家长却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拖延到学校的时间,甚至有的學生父亲将去学校见老师的事推给母亲,母亲又推给公婆,年迈的老人好不容易来到学校,却对孩子的情况一问三不知,既起不到管教孩子的目的,还会让孩子变得有恃无恐,本来是出于为孩子着想的“请家长”,却费力不讨好,家长和孩子都不领情,甚至会加深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使老师陷入尴尬与无奈的境地。可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又有悖于师德,我的这位老师朋友因此感到很头疼。

相信这个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电影《大师兄》中的情节,该片的主人公是一名叫陈侠的老师,也是一个遇到问题学生,喜欢和家长沟通的老师。举个例子来说,陈老师班上有一对孪生兄弟关启程和关启贤,母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丢下他们走了,父亲因此而一蹶不振,整日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从不关心两个儿子,两兄弟因此自暴自弃,一个整天就知道打游戏,另一个因为注意力存在缺陷而导致成绩很差。陈侠去见两兄弟酗酒的父亲,真诚地劝说他到戒酒中心戒酒,然后再邀请两兄弟及班上的同学去戒酒中心采访,借这个契机,让父亲说出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忏悔,两兄弟最后原谅了父亲,并和父亲抱头痛哭,他们和父亲的心结解开了,在学校的表现也变好了。

影片中的例子,并不全是艺术的虚构和渲染,而是反映出一个道理: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个时候,老师一味地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先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各方面情况,在掌握基本信息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长的苦衷和难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当然,这个过程也许有些漫长,这就需要老师讲究一些策略和技巧,让家长觉得,老师这么做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真心出于关爱学生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当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积极地配合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现在的家长生活和工作压力非常大,如何采取得当的方式,既达到“请家长”的目的,又不招致家长的反感,也需要老师在尊重家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将“请家长”的时间和地点交待清楚,如果家长的时间确实不允许,老师不妨去家访,这样才能保证“请家长”的效果。

刚才说了老师应该采取的策略,那么家长面对老师“请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家长不应该把“被请”当成一种思想或精神负担,而应该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哪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被老师请过家长呢?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老师请家长去学校面谈,既是相信家长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又是相信孩子有改正错误的可能。有的家长在单位叱咤风云,在学校面对老师时,却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家长可以把“请家长”,当成孩子“生病了”,只有与老师这个“大夫”齐心协力为孩子“消炎杀菌”,孩子思想或行为上的“病”才能早日“痊愈”。因此,无论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哪方面的问题,无论老师怎么说,家长的心态一定要平和,一定要这么想: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别人家的孩子也同样会有。从情绪上,首先要战胜和克服对老师威严的恐惧,这样,孩子的问题就不会显得那么“不可饶恕”,家长也就不会有“为什么只有我家的孩子才这么调皮捣蛋、难以管教”的想法了。

其次,家长应向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家长的眼睛切莫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等方面,并且要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

第三,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信任老师,并且充分肯定老师的工作和教育成果。当家长给予老师积极的支持和赞同时,也能让老师对家长和孩子的印象更深、更好。只有家长和老师“友好结盟”,孩子才能充分感受到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的权威,才不会尊重一方,而不把另一方放在眼里。

第四,家长回到家后,不要急于对孩子进行责罚或打骂,而应该心平气和地找孩子了解情况,然后区别对待。对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要想出对策和方法,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才会变得更好”;如果孩子的错误是无心的,或者是有苦衷的,甚至可能是个误会,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跟老师说明情况,解开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心结,但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要指责老师,又不能让孩子得理不饶人。

第五,家长应该积极反思自己有哪些行为偏差,这些错误行为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或在不知不觉间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家长要勇于检讨自己,并且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家长也是人,也会有错误,但家长错了也能主动认错、积极改正”的正面形象,这样,孩子才能对家长心服口服,才能在家长的带动下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当然,“请家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家长跟老师谈过孩子的情况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而应该继续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将督促孩子改正的情况或对孩子采取了哪些教育方法及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加以监督或指导,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也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

“请家长”并不可怕,只要老师和家长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共同面对、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就能达成携手把孩子教育好的共识,促进家校联系和沟通,拉近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使对孩子的关爱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延伸……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