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

2019-09-10 07:22:44李玉桂
家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穿衣自理劳动

李玉桂

一个从小坐享其成、骨子里没有劳动意识、血液里没有劳动细胞、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即便“学富五车”,读到博士,他又怎么会想着去劳动呢?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要吃饭、穿衣,这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这些饭、衣从哪里来?当然从人类的劳动中来。因此,就整个人类而言,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作为社会培养人的教育,其实质和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创新能力。

按人生存的需要度,劳动可分自我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三大类。自我劳动即人生存、生活需要的最基本劳动,如喝水、吃饭、穿衣等;家务劳动即维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劳动,如扫洒庭除、做饭洗碗、养花弄草等;社会劳动是人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社会化劳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不以报酬为目的服务他人、造福社会的志愿劳动。这其中,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融合,极难分割。

伴随着人的成长,人的劳动能力会逐渐增强,学会了喝水吃饭,伸手获取;喝汤学会了用勺舀,吃菜学会了用筷夹,吃鸡蛋学会剥掉皮;渐渐地还学会了穿衣、洗衣,做饭、洗碗……及长到一定年龄,还要渐渐学习掌握一种或若干种谋生的本领,并通过劳动获取生存、生活的物质资料。因此,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劳动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人来说,劳动不但是一件必须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人?娗天然也存有惰性。如果没有后天有意识的教育,当人的生理生存需要满足后,人就会懒得再劳动。要让劳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必须”,就需要后天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劳动的意识和习惯,一旦这种劳动意识形成,孩子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使劳动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活动。

孩子的劳动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应从娃娃抓起,要从让他们独立吃饭、穿衣、洗手、洗脸、洗衣抓起,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我生活能力;等到年龄稍大,就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他们“家人为我、我为家人”的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担当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再延展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劳动意识。如此,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生活能力强、热爱劳动、有责任、有担当的有用之人。

可见,自我劳动是孩子劳动意识的种子,家务劳动是孩子“劳动种子”的“润滑剂”,社会劳动是孩子立足社会、人生幸福的基石。孩子的“劳动种子”一旦发芽、扎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的春风化雨下,它就会茁壮地生长起来。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家庭才是第一课堂,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反观当下,有些家长爱孩子爱过了头,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剥夺了他们自我劳动的權利,不要说让他们洗衣、做饭,就连鸡蛋都要给他们剥好,连鞋带都要给他们系上,使得孩子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人,没有了丝毫的劳动念头,丧失了自我生活的能力。家长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个高分,上个好学校。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上学送,放学接,书包替孩子背,值日帮孩子做,为数众多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全心全意陪孩子上学,甘心情愿做孩子的专职保姆。

家长盼孩子学习好,盼孩子考大学,盼孩子考学位,盼孩子毕业找个好工作……可是,我们不少的孩子大学毕了业,却不愿找工作,找到工作也不愿做,他们只想呆在家里,继续他们的寄生生活,于是 “啃老一族”诞生了……

孩子之所以走向了家长期望的反面,是因为我们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忘记了期望的最终目的——学习好、上大学不过都是为了找工作,都是为了让孩子会劳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劳动意识从小生。一个从小坐享其成、骨子里没有劳动意识、血液里没有劳动细胞、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即便“学富五车”,读到博士,他又怎么会想着去劳动呢?

古代有因“吃不到脖子上挂的饼而饿死的懒婆娘”,今有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的博士,还有更多人至成年却不愿工作的“啃老族”……这些人的悲剧皆来源于小时候家长没有在他们的心田里植入劳动的种子。爱孩子没错,让孩子好好学习更没错。但每位家长应当明白,劳动才是孩子最需要学习的第一课!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穿衣自理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热爱劳动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Coco薇(2017年3期)2017-04-25 22:57:52
穿衣取经
Coco薇(2017年3期)2017-04-25 17:57:49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4:52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