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辉
吃饭很重要,要吃出健康,吃出幸福,外卖从来都不是首选。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自己做了。幸福生活,就藏在做饭这件小事里,而做饭,就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学会做饭,就是学会谋生
2018年年初,一个头顶风霜上学的“冰花男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看得让人好心疼。
记者问这位男孩:生活上的问题怎么解决?
他说:“我们两个(我和姐姐)在家,自己煮饭,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候姐姐作业多,就我来煮饭,我作业多就姐姐煮,就这样。”
记者问他生活苦吗?
他回答:“生活不苦,我會做饭……”
是啊,会做饭,能糊口,食物带给我们温暖和动力,就有了抵御艰难的勇气,生活也没那么苦了。
另一个日本小女孩阿花的故事,曾感动无数人。 妈妈千惠在女儿阿花出生后不久得了重病,她意识到自己在世的时日不多了,为了自己走后女儿能照顾好自己,决定教给女儿一些生活的技能和本领。
2007年夏天,阿花4岁生日那天,妈妈送她的礼物是一条漂亮的碎花围裙,而爸爸的礼物更酷,是一套小学生用的刀具。而第二天清晨5点,千惠就狠心地把女儿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她决定让女儿学习切菜。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样子,千惠说:相当吓人,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因为她认为,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2008年千惠走了,留下了5岁的女儿和丈夫。阿花学会了做饭,她说:“当我做饭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当然,这也是妈妈教给我的。”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学会做饭,就学会了谋生,好好活着,生活就有了希望。
做饭,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做饭,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仪式感。
同事小文特别喜欢做饭,她女儿耳濡目染,也喜欢做饭。女儿上初中后住校,每个周六休息,必定会给全家人做顿饭。顿时,所有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都会抛之脑后。做饭是女儿的人生乐趣,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一点儿也不累。
女儿喜欢逛菜市场,周六上午学习完,她就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的瓜果、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小青菜,还有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下厨房,她享受做饭的每一分钟,远离喧嚣的世界,给自己留出一片小天地,思考、创作,每一盘饭菜都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小作品,大大的成就感填满了学习带来的枯燥与烦闷。精心准备每一顿饭菜,让父母开心而健康地用餐,可口的饭菜让家人胃口大开,是女儿最大的幸福。
当然,小文夫妇也不会白吃,做饭的时候,小文常给女儿打下手,比如,择菜、洗菜、切菜……减轻点儿她的劳动,而洗碗就落到了小文丈夫的肩上。好不容易全家聚在一起的周末,一家人在厨房里劳作,这是一天中最美好、最轻松的时光了。
小文洗洗切切,女儿煎炒烹炸,她们一边各自忙碌,一边倾诉交流。彼此都打开心扉,尽情诉说最近的所见所闻、学习和工作生活,开心的、伤心的、疑惑的、郁闷的……统统都可以一股脑地倾吐出来,没有任何压力。
做饭时轻松快乐的交流,是最好的排忧解压方式。一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与烦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人生,处处都可以有仪式感。过仪式感的生活,先从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做起吧!
幸福的孩子,从做饭开始
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做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常自己动手做饭吃的人,比不做饭的人幸福感更强。因为在获取食物时付出的努力,会增加人们的价值感;吃饭时的快乐感觉和美味感受,会持续24小时。
幸福的家,离不开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幸福的孩子,从做饭开始。等孩子放寒假有时间了,教教孩子做饭吧!春节,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必定要吃饺子,那就从最简单的包饺子开始教吧!擀皮、包馅、下饺子,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可能孩子擀的皮厚薄不均,包的饺子丑陋无比,那也没关系,寒假的时间挺长,慢慢来别着急。当孩子吃上自己包的饺子,当自己的劳动成果惠及父母与亲人,那份喜悦与骄傲,会让孩子感到无与伦比。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教他从做饭或干家务开始吧,让孩子在做饭与干家务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自己被需要,感受自己付出带给亲人的幸福。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孩子,这个春节的年夜饭里,你做的是哪样?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