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看看购物季出现的销售额增长幅度,你的收入水平能够比得过吗?也许我们人人都是潜在的购物狂,只是还没有遇到一个触发的点。
“双11”才过去没多久,“双12”又来了,接下来还有圣诞节、元旦、春节。热热闹闹的过节氛围一次更比一次浓,在这样的购物季,人们“买买买”的欲望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拿“双11”来说,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真是惊人: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2684亿元,再创新纪录,成交额超100亿元仅用时96秒,比去年快29秒;“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较去年实现大幅超越;开场1分钟,苏宁家电3C破10亿,苏宁国际破亿。
在京东,“双11”3000元以上价位段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00%,70英寸及以上电视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400%,2000元以上高端美容器产品成交额同比增170%,有机牛奶成交额是去年同期4倍,定制旅游行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6倍。
这些数据的增长是人们消费升级的最佳注脚,现在不仅要买多,还要买好,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超强驱动力。当然,在能力范围内满足一下自己的购物欲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出购买力的范畴,两眼一闭,不管自己有用還是没用的,只要降价了,剁手也要买,仿佛银行卡里的存款就是数字一样,反正看不见摸不到,完全不心疼,只顾买买买。如果到这种程度,小心是犯上了强迫性购物病。
42岁的朱女士今年“双11”一激动花了10万元清空了购物车。于是100多件商品如雪花般陆续朝她家涌来,丈夫几近崩溃。在家人的劝说下,朱女士来到浙江医院灵隐院区精神卫生科,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
同样,在“双11”购物狂欢前两小时,四川泸州男子王某却走上天台“以死相逼”阻止其老婆“剁手”。原来是王某的妻子因为痴迷网购通过透支信用卡、贷款等方式网购去年欠下20余万元,今年又欠下30余万元,王某压力巨大,实在顶不住了,就想以死解脱,幸亏被民警劝说阻止。
朱女士和王某的妻子都患上了强迫性购物障碍。什么是强迫性购物障碍,医生称这种病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也就是说,购物对她们而言,堪比吸毒成瘾、赌博成性的人看到毒品、赌注,毫无抵抗力。国外曾有研究表明,高达百分之六的人口可能患有“无法控制的购物和花钱欲望”,这其中,十分之六的患者是女性。
这种病态性购物和一般过度消费不同。过度消费是指超过自己的消费预期,就是钱花超了,但整体还是可控的。强迫性购物障碍症患者的目的不是商品,主要是对“买”这个行为上瘾。只喜欢买东西的感觉,不买就感觉不舒服,但买完之后就后悔、有罪恶感。通常有这种病症的人会合并其他类型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
朱女士和王某的妻子并非个案,每年在购物季来临时,总会爆出类似的案例。对大多数人而言,也许都觉得自己在购物方面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不得不说,当下全社会都被裹挟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中,但冷静思考一下,我们赖以提高生活水平,要买多、买好,进行所谓“消费升级”的钱,究竟是从何而来?或者说,相比历年“双11”惊人的销售额增长幅度,你的收入水平能够比得过吗?也许我们人人都是潜在的购物狂,只是还没有遇到一个触发的点。
消费升级、改善生活品质是件好事,但这一切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之上的。过度透支消费,或许是商家的消费诱惑,但最根本的还是自身无法控制的贪婪欲望。无论身处何境,克制、朴素、极简是必须的,即便全世界都被淹没在“买买买”的浪潮之中,看看你的腰包,也许能够让你彻底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