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桃
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奥尔夫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更多地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而非简单地教小学生唱歌或乐器的知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由于过于死板,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只是敷衍了事,音乐教学成了形式主义。因此,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来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音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音乐是依赖于个人情感、悟性的艺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授课,以便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视频,将其与正在教学的音乐内容结合起来,直观、生动地表达出音乐的韵律、节奏、情感等,使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获得启发与收获,更乐于主动配合教师去学习唱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本身,更简单地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比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时,教师们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在色彩和声音的辅助下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进入课堂教学。
二、创立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历兴趣
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是几乎所有学科教师都在尝试的方法,游戏的趣味性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机与活力。在使用游戏进行教学之前,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游戏和音乐教育的结合办法,把握住教学的分寸,才能使音乐游戏更好地帮助音乐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人,只有他们的参与度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才算得到了提高。比如,在音乐游戏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也可以扮演许许多多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深入音乐的世界中,指导他们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帮助他们发现音乐之美,同时,在表演中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促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介绍歌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本身
音乐的教学和很多其他教学一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们不仅仅要告诉学生歌曲的作者或演唱者在歌曲中渗透的感情因素,也要为学生普及和拓展作者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事件背景,由此帮助学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在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将相关的素材和资源整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如,在教学生唱歌时,教师可以同时告诉学生们歌曲作者的背景资料、人生履历、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等。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学生们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歌曲,学习起来也将更加容易。此外,在故事的讲解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描述的生动性,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方式,描述故事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视听感官展开故事的讲述,营造更加生动的课堂。
四、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增加彼此间的默契
在我看来,现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应该是合作而非死板地教授,教师们在课堂授课之余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非常必要。卡巴列夫斯基說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简洁、明确、直接的原则。比如,学习一些关于“母爱”的歌曲时,小学音乐教师就可先问学生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有帮妈妈做过家务吗?”然后就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出将要教学的歌曲。总之,提问是教学中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最佳方式。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歌唱比赛、组织实践学习活动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以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于音乐学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不断增强他们的艺术气质。
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是:音乐课以审美为主,以兴趣为学习动力,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新,鼓励小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把这视为小学生学习音乐、体验审美的一个途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要求他们在组内合理分工、互相合作,把相关歌曲编排成音乐舞台剧,自主排练之后在班内做汇报表演,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音乐的内涵。这样可以不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曲。通过实践,能让歌曲变得更生动化,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教学。
六、重视线谱教学,打好学生们的基本功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略线谱的教学,更重视发音发声,其实这有点本末倒置。线谱是音乐的基础,认识线谱就是学习音乐的重点,此时,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游戏、设置生动情景的方式进行线谱教学,确保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掌握线谱的主要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音乐教师可以将游戏引进课堂中,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线谱编写音乐旋律,然后与其他同学互相分享,在参与中掌握线谱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对于线谱学习的兴趣。此外,音乐教师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线谱、了解线谱、使用线谱,并穿插识谱的环节,让学生尝试自主填空谱曲等。在此期间,音乐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评价,确保其能够学有所得。例如,在学习线谱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在空白的卡片上写上不同的音符,让学生以抽签学习的方式读音符,读得最准确、最迅速的学生即为获胜者。相信有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们对于线谱会有更好的认知。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线谱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识谱学习兴趣。
七、结合歌曲指导学生创编舞蹈,促进学生和音乐之间的互动
音乐编创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而舞蹈与歌曲密不可分。比起传统的游戏环节,舞蹈更能与歌曲相结合。通过编创舞蹈,学生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音乐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情感,使音乐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实效性。小学生处在好动的年龄阶段,而舞蹈能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学生们对歌曲进行集体舞蹈创编、展演,在对比欣赏中选择最佳的动作,完成歌曲整套舞蹈动作的组合。教师可以用言语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创编,要对小学生勇敢地表演给予肯定的表扬,并让小学生对表演动作进行筛选和点评,让小学生感知创编中的快乐,并获得创造中的成就感。小学生将舞蹈创编加入音乐课堂当中,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内心对音乐的真实感受,所表现的音乐作品会更全面、更具体。舞蹈的加入活跃了课堂氛围,激活了小学生的创作灵感,让音乐课堂更具活力。另外,国际比较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也都对学生“编创”性这一方面极为重视。总而言之,教师在教授小学生音乐创编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培养,运用巧妙的策略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乐理知识,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乐感的培养和音乐的创编。
八、结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且,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真正做到“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