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友
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重要的基础,实验是该学科教学的主要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化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不断创新实验方式,以此提升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化学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开展的一门学科,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化学课上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一、运用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求知欲
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十分新奇有趣,这些有趣的未知现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其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此外,通过实验教学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化学能及电能的相互转换时,会利用到原电池的相关原理。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西瓜设计一个“西瓜原电池”的实验,当学生听到音乐的时候便会想这音乐声是怎样发出来的呢?这又是一个什么神奇的装置呢?采用的是什么原理呢?学生脑海中这些问号将激起其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会产生求知欲,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音乐卡之所以会发出声音,一定是有电流从中通过,那么这些电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此时学生便会迫切地想知道原因,教师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引导和讲解,这样学生会对化学能及电能的转换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
二、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科学理解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而言,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而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主体应由教师转为学生,其中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开展一个实验,则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该实验中包含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中化学课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知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如在用乙醛对新制出来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滴定并加热的化学实验时,通常会先变成橘黄色,然后为砖红色,而部分学生则会先出现深棕色,然后得到黑色沉淀,遇到這种情况,教师应让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再针对此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经过讨论后会得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乙醛滴加的时候量不够或者不均匀,也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学生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实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假如可以将实验教学和书本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中出现的各种化学概念。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讲解“物质分解”中有关丁达尔效应的知识时,可设计如下实验:准备两个烧杯,一个向里倒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另一个倒入适量的Fe(OH)3胶体,将其放于黑暗处,再用激光进行照射,然后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的角度应和光线垂直。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激光照射Fe(OH)3胶体会出现一条十分光亮的通道,而另一个装CuSO4溶液的则没有。如此,学生便可以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丁达尔效应,实验教学效果得以凸显。
三、通过问题演示实验,增强学生观察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通过问题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然而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有些学生只是看热闹,而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思考,为避免出现此现象,教师可在实验时创设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营造真实的实验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此外,通过问题演示实验,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如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假如毫无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通常仅仅是看到镁条燃烧的时候会出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其空气中的烟尘,一旦忽略此现象,学生便不能对化学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再例如将细铁丝放入纯氧中进行燃烧的实验,教师可在实验前预设以下问题: (1)实验中会不会出现火焰?(2)实验中最后的生成物是什么颜色以及是什么形状?(3)实验时为什么要将铁丝折成螺旋状?(4)为什么要在瓶底放水或者沙?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察实验可使观察更有效。
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强调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工具功能,强调了要创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乐于动手的化学学习情景,所以编入了一大批富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内容,以促使学生通过体验化学探究和思维活动过程,感知和体会化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实验,多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与衣食住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联,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基础理论去探究和解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如“自来水的净化”“家庭中铁制品的防锈处理”“酸雨对庄稼的危害”等生活中常见的环保和能源问题来开展探究实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对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绿色环保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通过微课教学,凸显化学实验效果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一些化学实验中要使用易燃易爆品和有毒的化学物品,具有危险性,不能让学生动手实验;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演示时不一定能够出现预期的实验效果,学生不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一些实验进程较慢,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这些问题会使实验教学效果不显著,许多教师在遇到这些实验时,只能是让学生对教材中描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背诵,导致学生实验兴趣不浓厚,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局限,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缺陷,使一些无法在实验室开展的化学实验教学都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过程制作成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实验能直观化地演示,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实验室开展制备氯气的实验,因为氯气有毒,实验操作一般是在通风橱中进行,学生不能很好地观察实验过程,很大程度上只能由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讲解,学生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制作或收集制备氯气实验的微课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在学生观看时教师可以适时穿插讲解,对教师和学生来讲,实验微课教学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避免了实验风险。同时,在一些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实验开展前,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对实验具体操作要求和规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和实验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在观察、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锻炼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规范、严肃、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师在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立足实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或观看实验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及实验的目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讨论与探索,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