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飞
《美術课程新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美术学科知识已经广泛地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与生产、生活、技术等领域。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造型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应该如何以《美术课程新标准》的精神为引领,从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初中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设计与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美术教育教学的形式理应是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化的,理应是开放的,而绝非是封闭的,在美术设计与应用教育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创设设计内容,学习知识,研究问题,培养审美艺术综合素养。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的设计与应用的教学中,教学“灯具造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家中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在这样的学生自行设计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并非是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新课程倡导的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大胆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创新,即主张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践,亲自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创造。当然关于“灯具造型”的设计与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去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灯具造型,分析这些丰富多彩的灯具造型的形状,分析这些灯具造型结构,分析这些灯具造型的色彩搭配等方面的人为设计因素。其次,教师应鼓励初中学生对自己所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灯具造型进行大胆的改进,可以是对这些灯具造型的改进,可以是对这些灯具造型结构方面的改进,还可以是对这些灯具造型的色彩搭配进行改进。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大胆去借鉴自然形象或将之抽象变形后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从中获取直接经验,为灯具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宝贵的活动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关心生活的意识及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发生联系。在美术设计与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有效处理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以最终实现初中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目的,让初中学生养成善于研究,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设计与应用,提高综合素质
美术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在设计与应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张扬。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能力,其中创造想象与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观与物化。创造性思维彰显其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显著特征,而尤为显著的特征是表现在其思维过程中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与思维主体的主动性与进取性等方面。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其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阶段,大致包括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与验证期等四个阶段。
比如,人教版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教学中,教师引领、点拨、指导学生用易拉罐盒设计制作各种装饰品时,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用易拉罐设计制作各种装饰的过程便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往往要经历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继而再进行优化与组合。需强调的是学生利用易拉罐盒设计制作各种装饰品的过程中需学生遵循一定的创造原理,如遵循组合原理、遵循综合原理、遵循分离原理、遵循还原原理、遵循迂回原理等。当然,在用易拉罐盒制作装饰品的过程中,也需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如联想组合法、类比法、列兴法、形态分析法等。
需强调的是:为着力培养初中学生美术设计与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努力为学生构建美术设计与应用的活动氛围,以激发起学生进行美术设计与应用的意识,同时,教师需要采用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教学方式,以激发起学生进行美术设计与应用的兴趣与热情。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自身内部激发起进行美术设计与应用的强烈兴趣,才能以兴趣为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支配下去进行大胆的创造、创新,从而让美术设计与应用能力得以快速的提升。
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智能教育与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美术教育同样涉及到社会、企业、产品、市场与环境,同时又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在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教学中,教师应以美术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初中学生实际与初中美术教学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