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简约语文课堂

2019-09-10 07:22马松钰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屋孔子语文课堂

马松钰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从字词到篇章,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失去兴趣;而自课改后,语文课堂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结果除了“热闹”,什么也没有。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追求简约高效。本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简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精准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内涵

精准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与作者、编者进行充分对话,在挖掘文本内涵,理解文本价值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阅读时间,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潜心思考。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课,重点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研读教材发现,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孔子拜师的故事,初步了解孔子的事迹,激发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并进行有机拓展,从而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

1.查阅资料,认真研读。备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内容、课后习题、教学参考资料,通过网络搜索方式阅读大量与孔子有关的资料,如《论语》以及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然后在自己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寻找主线串联,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进行适度拓展,以便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2.巧妙设计,反复推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结合最新教学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知识技能的梳理与分析,从中提出教学策略,在多个环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3.增加活动,突出合作。课堂是学生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呈现学生活动的场景,尽可能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交流汇报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朗读中、在互动中拓展言语训练空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创造条件。

4.有机拓展,渗透运用。在学生熟悉文本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对孔子或老子的看法,并结合资料简要叙述孔子的生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有机拓展。从文本到课外,从孔子到儒学,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一堂好课,关键在于教师与文本的深度解读和精准对话,即教师对文本的精准解读。只有潜心研读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二、尊重个性体验,倡导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个性阅读,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有所感悟与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取审美乐趣。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师通过旁批要求学生熟练运用预测策略,学会边读边猜想。在揭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猜读。

生1:老屋建筑比较结实。

生2:老屋自己不想倒。

原因固然有很多,也有学生猜到内容,那是他们事先预习的结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旁批边读边想:在帮助小猫、母鸡与蜘蛛后,老屋会不会倒,还会有谁来求助?

生1:天冷了,一只老狗来了,他想靠着老屋暖洋洋的晒太阳,老屋答应了他的请求。

生2:一只青蛙过来,他想在老屋里暖和的过冬,恳求老屋不要倒下,老屋也答应了他的请求。

生3:一群小朋友走来,他们想在老屋里作游戏,老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师:是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无限制地猜想下去,自然老屋也永远不会倒下。那么透过这个故事,你们说说老屋为什么始终倒不了?从中可以看出老屋有哪些优秀品质?

生1:老屋心地善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生2:我们要向老屋学习,乐于帮助别人。

师:是的,表面上是小花猫、老母鸡与蜘蛛的请求,让老屋不再倒下去,实际上是老屋自己的善良,让他没有倒下去。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试着把小花猫、老母鸡与蜘蛛的请求读出来,把老屋的善良读出来。

生(模拟小猫)(带着恳求的语气):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風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生(模拟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生(模拟老母鸡)(带着恳求的语气):等等,老屋!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生(模拟老屋):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分角色朗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再进行拓展,顺势想象猜读,帮助老屋寻找各种理由,让老屋真正坚强地站着,永远不倒下去。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想象丰富,教师只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他们个性阅读,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才能让课堂变得简约不简单。

三、精心设计活动,追求高效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生本,不少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现象一,学生纷纷抢先回答,但发言只有只言片语,缺乏深度理解;现象二,教师已经点名学生回答,但教室里学生仍然争着抢先回答;现象三,在小组交流、举手发言中,活跃的总是个别学生,很多人都是被动等待,参与积极性不高。这种交流不畅通、不和谐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归根到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间节奏没有把控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不少教师怕“冷场”,在提出问题后,发现有学生举手,就直接开始点名回答。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设内容一致时,就匆匆开始下一环节。

2.教师点名发言面不广。不少教师是请自愿举手的学生进行回答,这在无形之中,会剥夺更多学生的发言机会。而这样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只要不举手,教师就不会让他发言的错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惰性。

3.师生互动形式太单一。一对一的交流,看似层层推进,实际上却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言权,导致他们被动思考。

4.所提问题的价值不高。由于提问不够精练,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提问:“这个故事重点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想对那个人说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模拟。从其问题来看,这些问题有重点、有难点,却与文本内容关联不大,属于无效问题,没有任何价值。这种远离文本的提问,出现在课堂之中,不仅无益于学生解读文本,还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发展。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其实简约一点,反而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因此,教师要有问题意识,重视问题的提炼,尽可能通过主问题串联整个课堂教学。

总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需要的是简约,但简约不等于简单;需要的是平凡,但平凡中要有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尽可能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感,继而真正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猜你喜欢
老屋孔子语文课堂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不倒的老屋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老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