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2019-09-10 07:22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力量党组织基层

201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为推动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执行《条例》,我们从第2期开始开设“学习贯彻《条例》大家谈”栏目,邀请党史党建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工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从历史纵深、时代需要和现实使命等不同维度,对《条例》进行系列解读。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健、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副所长曾佳佳、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单传华,围绕《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提出的“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这一要求进行解读。

怎样理解和把握“组织力”概念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组织力”的概念由何而来呢?

王健:“组织力”是一种社会团体集合的合力。“组织”一词的来源是古代将丝麻织成布帛,是编织的意思。《辞海》对组织的定义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这个词汇后来就演变为专门指人的社会群体。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结成了群体,只要有群体的活动,就需要管理,同时产生了组织。

组织有两种含义:一方面,组织是人类最一般的、常见的现象,如政府、军队、工厂、企业、学校、党派、工会等组织,是一种实体本身。另一方面,组织是管理的一大职能,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资源配置的活动过程。

所谓“组织力”,就是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传统观点是用“权力”来界定组织,而用“组织才能”来界定组织力。组织力不仅仅是个人的管理能力,它是一种能够获得追随者的能力。一个人只有使追随者真诚地集合在自己身边,并引导他们自觉地沿着一定方向前进,这时,“组织力”便产生了。“组织力”是一种合力,即組织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而迸发出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力量。

主持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组织力概念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王健: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就明确提出了“组织力”的概念。《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不做出回答,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出分析总结,特别是着重研究持久战、回答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批驳。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这篇文章全面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总方针,文章把政治组织力的强弱作为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加以强调。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依靠政治组织力,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在其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力建设,使我们国家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政治优势,从而在应对各类困难以及自然灾害,包括举办奥运会这样的重要考验面前彰显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持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请您谈谈,我们党为什么要在新时代突出强调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曾佳佳: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与不断提升“组织力”密不可分。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使命越光荣,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团结和凝聚起最广大的力量,就越需要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这个力量指的就是我们党严密的组织体系及其强大的“组织力”。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靠着组织的力量、组织的信念,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最强大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开宗明义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因为我们党把“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组织起来,我们党才具有了强大的组织力,我们应该如何从“组织起来”这个视角来理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呢?

曾佳佳:“组织起来”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支部作为党执政的基石,广泛分布在各地区、各领域、各单位,与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的联系,担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

“组织起来”还是应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需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迈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党肩负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同时,党面临的形势复杂、问题繁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时刻存在,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社会人、自由职业者增多,人们对组织的归属感降低,新的组织结构还不完善。比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文明的崛起,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和社交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新社会阶层、新兴群体大量涌现,个体流动性加大,社会更加趋于多元化和个体化。如何有效地把党的工作融进新领域新业态,这就迫切要求党支部在建强自身的同时,切实善于有效地整合与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有针对性地把社会组织起来。面对各种现实矛盾与挑战,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组织力,党支部作为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战斗单元,提升其“组织力”也就尤为重要。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主持人: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呢?

王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组织路线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未来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明确回答了党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一根本性问题。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必须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各种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成功,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领导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因为从建党之初就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使得我们党保持了强大的组织力。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本质上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整合与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力量,党的领导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力。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多次失败后总结出一个道理,他认为无论是同盟会,还是改组后的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都“缺乏组织”,他希望建立一个“列宁式政党”,那就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化和强大组织力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可以改变原来松散无序、缺乏行动力的状况。从这点出发,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希望通过以俄为师与国共合作的方式来改组国民党,改变国民党组织无力的现状。因此,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通过组织建设释放出党的组织力,才能为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

马克思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如果说全党是一个乐队的话,这个领队的“指挥”就是组织的核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关系到是否能够将我们这么庞大的党组织体系牢固凝聚在一起,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必能为新时代改革发展释放出新一轮的“组织红利”,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得更加牢固。

在“吹哨报到”改革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请您谈谈,从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的实践看,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单传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作为北京的“一号改革课题”,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在政治领导力上,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带来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想之变、机制之变,是全市上下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确定了14项重点任务,改革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了更加务实的探索。

在思想引领力上,基层治理的各方主体自觉在街乡党组织的统筹下开展工作,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主体多元,思想认识各不相同,情况复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针对这种情况,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为主线,特别是在街乡层面,在“赋权、下沉、增效”上下功夫,把街乡党组织打造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得治理的各方主体形成了关于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自觉在街乡党组织的统筹下开展工作。同时,思想引领也不是空对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坚持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响应机制,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使得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调查显示,80%以上居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表示满意,90%以上对开墙打洞、无证無照经营和老旧小区整治表示满意,95%对占道经营整治表示满意,12345热线接到表扬电话同比增长17%。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引领方面更有基础、更有威信。

在群众组织力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丰富了党的群众工作时代内涵。一方面,通过街乡处科级干部担任街巷长、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等方式,推动街乡干部走进群众贴近群众,看清楚治理堵点,感受百姓痛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干部就在身边。另一方面,发动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通过议事厅、恳谈会、理事会等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招募2.3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把群众有效凝聚在党组织周边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从“脏堵污乱差”顽症长期无法解决、群众抱怨“回天”无力,到社区发动群众人人出力,社区面貌得到根本改变,群众称赞“回天”有术,就是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显著提升的最好例证。

在社会号召力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使各方面力量凝聚在属地党组织周围,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这项改革除了在街乡建立综合执法平台,要求执法力量到街乡“报到”外,还整合带动体制内其他单位和体制外力量,不断拓展“报到”服务的参与面,使得各方面力量凝聚在属地党组织周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建立区、街乡、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吸纳区域内有代表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定期研究解决共同关心的重要事项。区、街乡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强化统筹权威和效能。这样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打开“院门”参与治理。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一声“哨响”,驻地的北京冬奥组委前来“报到”,与高井路社区结对共建,打造了全市首个冬奥特色社区。

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了,带来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效实现,各类组织和群体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凸显,活力不断增强,能够更加有效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关键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完善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和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力量党组织基层
基层巡览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麦唛力量 (一)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孤独的力量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