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锋
浙江常山县委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金钉子”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规范、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建引领作用不明显、少数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事业中选人建强班子。制定“金钉子”党组织考评体系,在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发展成效、阵地建设、群众认可等5个方面,列出26项评分标准。把干事创业作为第一导向,在换届选举中,将13名履职“不及格”村干部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外。动员在外能人回乡参选,75名乡贤能人进入村党组织。对成功创建“金钉子”党组织的示范村给予4万元奖励,年度复评不合格按比例扣除村干部绩效工资。
在大干快上中实现蜕变。把全县180个村划分为“示范村、培育村、软弱落后村”三类,实行分块建设、分类督考、争先晋级、动态管理。各村党支部对标“金钉子”标准,纷纷提出本村创建方案,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投入基层阵地“五室一馆一站一中心”、党建标识“7+X”规范化建设和党建项目立项实施、党建品牌打造等工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轮流进村开现场会,互相观摩基层党建及中心工作,开展精品示范村比选。
在村庄发展中增强信心。把发展成效作为检验“金钉子”党组织的重要标准,采取项目化管理办法,开展“一季一評一提升”工作,由村支部书记担当项目经理人,大力培养村级经济发展“领头雁”。郭塘村“80后”返乡村支书张荣发展“环保+旅游”项目,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到4600元升至8000余元;黄塘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探索“生态入股全民分红”模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近两年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下猷阁村“土地折价入股”、徐村村“治水富村”……一大批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本文摘编自《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