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2019-09-10 07:22张立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书香育人读书

张立秋

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从课堂生本化、管理自主化、养成教育常态化、活动特色化、阅读制度化、考核多元化等角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合作育人、过程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评价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阜新市清河门区经过多年的积极实践,师生多方面的素养明显提升。

关键词:学生为本;育人体系

阜新市清河门区现有中小学5所(中学2所,小学3所,中小学在校生3700人,教职工440人)。多年来,清河门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从课堂生本化、管理自主化、养成教育常态化、活动特色化、阅读制度化、考核多元化等角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合作育人、过程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评价育人功能,师生多方面的素养明显提升。

一、课堂生本化,体现学科育人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发展、形成知识和能力、发展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力量,重新解读教材,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将其细化落实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生本化。

所谓生本化课堂,就是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要突出学生本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的潜能发挥和生命发展,探寻教学的本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开发课堂的多种功能,让教室成为活动室、阅览室、实验室,用大课堂观作用于大教育,放大课堂育人功能,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各方面综合素养都得到发展的主阵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通一条“绿色通道”。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在与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快乐,在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在不断展示中增强了自信心,课堂成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完善的推动器。学生自信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在与教师、家长、同学的关系处理方面更理性、更成熟,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

二、管理自主化,体现合作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正是通达育人无痕境界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我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寻德育新途径、新方式,全方位丰富自主管理内涵,拓展自主管理外延,旨在实现如下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一)引领学生树立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包括:主人意识——引导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民主意识——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建设和学校发展中享有话语权、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对小组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进而对社会负责;荣誉意识——引导学生努力为小组争荣誉,为班级争光彩,为学校树形象。

(二)培养学生形成五种能力

一是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变他控为自控、变他律为自律,从而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管理过程的磨炼,提高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三是高效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互相帮助,提高学习能力;四是组织执行能力——通过对管理的思考、策划、协调、实施,提高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五是质疑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使自主管理落到实處,各校成立了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在德育处和团委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在班级实行小组化管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课堂内以小组形式学习,德育管理以小组形式评比,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团结互助的品格。河西镇中心小学开展“小组比拼、雏鹰夺星”活动、第十中学杨秀艳老师以“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为题,在我市课改联合会活动中做了经验介绍。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情感,学会了合作,也明确了责任。

三、养成教育常态化,体现过程育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

我们以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为依据,以习惯养成为切入点,制订了《清河门区学生习惯养成实施方案》,出台了习惯养成目标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从生活、学习、做人三个方面细化了 24 个习惯,明确了学生如何做、怎样做,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

我们从生活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卫生意识,关注他们的科学饮食,倡导健康健身,引导孩子们独立生活,让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每一个学生入校的“必修课”。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每天锻炼 1 小时”,改革、创新课间活动形式,倡导每天“三个一”:跑一次步、做一套操、参与一项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按照低中高年级特点,推出了“自立三部曲”活动:每周学会自己做一件事情,帮家长做一件事情,为社会做一件事情。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体验强化的。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成就一生,我们提炼了 12 个学习习惯,从整理书包、朗读姿势、桌椅摆放等方面开展了“基础训练”,即“每周一个习惯细节,每天一个自我反馈,每月一个综合点评”,实行“班主任、任课教师、习惯监督员”三级监督管理机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创编了《清河门区礼仪教材》,专门开设了道德礼仪大讲堂,从握手礼仪到问候礼仪,从如何行走坐立到如何待人接物,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培训。如今,学生见到客人打招呼、弯腰拾起垃圾、走路抬头挺胸等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内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每个学生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雅得体、受人欢迎的人。

四、活动特色化,体现课程育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要使儿童“感兴趣”,课程的组织必须围绕着儿童的经验和需求。基于此,我们在全区从最初的“一班一品,一校一特色”评比,发展到现在“一班多品,一校多特色”,并逐步将一班一品和学校特色整编为校本课程,区内开展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全区各校各班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发挥班主任特长,结合学校“大课间”“二课堂”和“阳光周末”活动,开设篮球、竹竿舞、名作朗诵、手工制作、绘画、摄影、工艺品设计等五花八门的特色班本课程,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特长。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坚持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本、以实际为本”的原则,建立了棚改沉陷办、清河门区实践基地、电厂、老年公寓、辽沈战役纪念馆基地四个校外实践基地,聘请了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劳动,定期安排校外辅导员到各校给学生作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讲座。先后进行了“小记者家乡行”“童眼看棚改”“阅读清河”等系列主题研究活动,把家乡作为实践活动的载体,让学生在领略家乡无穷魅力的同时,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活动多次受到媒体的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五、阅读制度化,体现文化育人

我们把“有效阅读”作为全区特色育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创建特色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全方位引领德育工作的特色,努力实现“书香育人,德润清河”的目标。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溢满书香

走进每个校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如步入新北小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写有“崇德博观、开卷有益”的“景观书”,教学楼前有两个似“翻开的书”与一个“展开的画卷”状的大花坛,花坛间分布着的五块醒目 “成语石”, 楼门口每天用电子屏幕播放着一条条读书宣言。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一些好书摘要、名人故事、读书体会等,让师生感受经典、领略精华、润德无声。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1. 成立小组,让阅读有引领

各校成立了“书香校园”领导小组,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成立师生读书活动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读书主题。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创书香校园”宣誓签名活动,让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在师生中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2. 设立课程,让阅读有时间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各校安排了美文早读,时间是7:40~8:00。每周一节读书课,由专人授课,每周五第七节课是全区师生阅读时间。在这节课中,师生都要读书,记读书笔记。各校定期开展师生读书交流沙龙、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确保师生读书有时间,交流有平台。

3. 编写教材,让阅读有拓展

为推进阅读,各校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各校《日有所诵》教材,针对各年级重难点知识的不同,由易到难分册编写。内容涉及古诗词、儿童校园诗、经典诗文等,拓展了孩子们的语文视野和语文思维。在早读和课前读、课后读的时间,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校本教材成了学生积累国学知识的助学宝典。

4. 开放图书馆,建立图书角,让阅读有保障

各校图书馆对学生全天开放,方便学生借阅图书。班级设立图书角,各校每学期开学对图书角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都举办学生读书笔记展、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小明星、优秀图书管理员评选等活动,保证班级的图书角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时时沐浴书香。

(三)开展活动,让阅读充满快乐

1. 读书节,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和分享的快乐

读书节我们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每年的读书节都精彩纷呈,满怀深情的朗诵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期间开展的书签制作、读书卡和手抄报的评选,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迎国庆·爱祖国”故事会、优秀读后感评比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2. 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

班级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各个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古诗韵律操诵读、经典诵读、鼓风诗韵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3. 亲子阅读活动,在阅读中凝结亲情

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也体验到了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了落实这种阅读方式,我们每年都进行一次“亲子阅读相片展”“亲子共读体会展”,此项活动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

4. 定期评价,让阅读展示硕果

我们建立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生、书香教师的评价制度。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大型读书成果展示汇报会,并对各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表彰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颁发证书,赠送书籍。

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各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长的风尚已在逐渐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市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评价,阜新日报社记者进行专题采访,阜新日报教育周刊专题报道了我区读书活动实况。

六、考核多元化,体现评价育人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他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我们改变过去用成绩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做法,实行综合素质星级评价和学科素养多元评价。

(一)綜合素质星级评价

制定星级评比细则,细则分做人、学习、健体、学科、进步五大项76小项。

具体操作:学校成立星级评价领导小组,班级成立评星小组,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开展上周评星活动,评选出“守纪之星”“学习之星”“书写之星”“朗读之星”“表达之星”“进步之星”等。

晋级方法:学生累计达30颗星为学校一星级学生,40颗星为二星级学生,50颗星为三星级学生,60颗星为四星级学生,80颗星为五星级学生。荣获学校三星级以上的学生可获得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的评优评先资格,星级每晋升一级学校给家长发喜报,荣获三星级以上的学生,将照片张贴在学校评星台上,荣获学校五星级以上的学生可获得“学校星级形象大使”称号,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颁奖典礼,授予“优秀家长”称号。

评星晋级充分利用人文的心理激励理论(设星——目标激励;夺星——实践激励;评星——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发校币、旧物交易——物质激励和成功激励),由规章制度对学生枯燥的制约,转变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心理趋向。让学生在愉快和平等的竞争中体验成功,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的养成。

(二)学科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内容从以往的单纯知识评价向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多维度综合素养考查过渡。按照学科分年级制定多元评价标准,通过“试卷+平时考核+兴趣特长展示”的办法,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共同组成考核小组,采用面对面问答、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访谈、动手实践、调查报告、小论文、成长记录袋、闯关游戏、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功能,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学业测试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测试,最后成绩以两次测试中最满意的一次为准。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从实践角度诠释了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那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懂得欣赏与创造美好生活、拥有一颗丰富高贵心灵的人,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叶圣陶.习惯成自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責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书香育人读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墨韵书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墨韵书香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书香海报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