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春卫
以“学”为基点不是课堂的创新,而是课堂的还原,强调学生学语文的活动。传统的古诗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实践很少,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以《游园不值》这首诗为例,谈谈以“学”为基点指导下的教学策略。
古诗创作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其语言表现形式与现在也有很大差异,再加上诗人创作的背景比较复杂等因素,就给学生的古诗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效果呢?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就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其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指学生,一是指学习。以“学”为基点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改变了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与创新性等。
《游园不值》主要写了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难点是体会古诗遣词造句的精妙以及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为基点的古诗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建构起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应体现以“学”为依据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为基点的古诗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观照学生古诗学习的基础,弄清楚哪些地方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助才能获得的,找到教与学的统整点,才能使学生的古诗学习更为有效。
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古诗的基本经验与方法,比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中个别字的意思,读通顺句子等,有的甚至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预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解诗人背景资料、读熟古诗、大致了解诗意”等任务,还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学情况,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进行适度的点拨,如“屐齿”“小扣”“柴扉”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古诗所要表达的内涵与理趣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有轻有重,给学生留足了诵读古诗、走进意境、感受古诗的时间,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还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环节的安排应体现以“学”为主线
以“学”为基点的古诗教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学”的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古诗教学中问题的生成、解决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完整性、系统性与实效性。有了这样的思考,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安排以下环节。
1.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随着作者叶绍翁去寻找春的足迹,欣赏《游园不值》并板书课题,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题目的意思,即“去游园却没有遇到”。这样的课堂导入目标明确,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已有知识,还找到了旧知与新知的联结点,借助寻觅春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检查自学,了解学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检查学生朗读古诗的情况,通过对“屐齿、苍苔、柴扉”等字词的正音或者释义,指导学生把古诗读通顺并读出节奏;二是检查学生对古诗大意的把握。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缺乏节奏、读不出味道的时候,可对学生朗读古诗的节奏进行恰当的点拨与引导,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基点,从而为学生走进诗境、感悟诗情做好前期预测和应有的教学铺垫。
3.读悟古诗,提升学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诗词中重点词语的研读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境。比如通过“怜”感受诗人对苍苔的怜惜与不忍;借助“小扣”感受诗人的细心与耐心;从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感受作者的欣喜与惊喜之情;在品读“出”时感受到红杏的调皮可爱以及给人的一种无限活力;在品读“春色满园”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学生品读诗句的过程中,当学生的理解比较肤浅的时候,教师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以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化。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从浅入深,从诗词的表面触及诗词的内涵,进而使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4.积累延伸,拓展学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引导学生回顾古诗并适当拓展想象,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句,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够学会发现美。因此,教师可以以《游园不值》这首诗中的“不值”一词让学生发表看法:诗人游园到底是值还是不值?鼓励学生通过对园内景物的大胆想象来感受诗人的不虚此行之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开放的眼光学习与看待周围的事物,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体现以“学”为中心
以“学”为基点的古诗教学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遵循古诗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教师与同学的帮助真正走进古诗,学习古诗,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要想有效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化诗为画进意境
抓住“不值”一词引导学生展开质疑:诗人满怀一腔热情去游园,却遇到了主人不在,此时诗人的心情本应是失落的,但是,作者却遇到了苍苔、柴扉、春色满园、一枝红杏出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插图想想此时此刻诗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所描写的诗境,感受诗人没有预约的欣喜以及对自我心灵变化的发现,此次此刻,对诗人来说,进不进园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经得到了心灵上的收获。
2.读写结合品内涵
《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教学难点在于对“值”与“不值”的理解与品悟,怎样才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作者叶绍翁,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在教师提示语的引导下,有学生从叶绍翁出发前的准备写到了他进园受阻以后的失望,进而写到了一枝红杏给他带来的意外的惊喜……这样的读写结合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表达中揣摩出诗人当时的心理,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没有白来的欣喜与感慨,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了学习难点,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3.延伸拓展促发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诗人都曾用自己独到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绮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着动人的美丽。大屏幕显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请学生仔细阅读上面诗句,并说说诗人的发现以及给诗人带来的感受。之后,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体会诗人那独特的发现。这样的课外拓展,可以把学生的阅读视角及时由课内引向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敏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古诗教学应立足学生“学”的角度,关注学生“学”的基点、学的状态、学的发展等,才能提升古诗教学的实效,进而促進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