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春天演讲稿背后的故事

2019-09-10 07:22
科学大观园 2019年20期
关键词:闭幕式郭沫若讲话

197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四人帮”倒台,全国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群众奔走相告,认为变革的新时代即将来临。但另一方面,极“左”路线的继续推行,“两个凡是”成为指导思想,又使得人们感到迷茫。

在这种背景下,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就成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7年的秋季,复出后的邓小平首先邀请数十位著名科学家和大学教授来到人民大会堂,认真听取科学家和教授们对恢复和发展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著名的“8·8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改善科研人员待遇等问题,邓小平严肃地批判了“四人帮”关于“臭老九”的说法,表示“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他鼓励科学家和教授们尽快积极投身到重建国家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工作中。

1978年的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共组成了32个代表团,有5586名代表参加。邓小平和华国锋分别进行了讲话。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肯定“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大会澄清了长期以来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革”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在这次大会上还讨论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邓小平讲话结束后,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与会的科学家们欢欣鼓舞,有的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稿,由吴明瑜(时任国家科委政研室主任)和林自新(后曾任科技日报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两人执笔起草,集中提出了有关我国科技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政策问题。在最初提交审核时,曾被质疑引用毛主席的话过少,马列主义水平不高,起草小组向邓小平请示,邓小平的回答十分干脆:“一个字也不要改!”

但华国锋演讲的主题,却是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强调知识分子需要继续改造等等。经过华国锋这么一讲,大家的心情很沉重。面对这样的气氛,会议组织者在3月25日碰头时,提出增加闭幕式演讲。当时新上任的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童大林提出,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作闭幕式讲话,给大家鼓舞士气。

当时已经86岁高龄的郭沫若重病缠身,让他亲自来写这个发言稿是不可能的。距离31日大会闭幕只有不到几天的时间,任务迫在眉睫!会议文件起草小组成员之一、原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干部胡平此时提议,让刚刚发表了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家徐迟来完成稿件,大家同意了他的建议。

徐迟一口答应,并在第二天就交出了稿件,然而徐迟的文章虽然富有诗意、浪漫,但松散,发表在报纸上可以,作为大会闭幕式上的正式结语,大家认为并不合适。

万般无奈下,童大林提议“不考虑在外面找人了,就在我们内部找吧”,主管文件起草的吴明瑜推荐了胡平。童大林更是直接下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胡平出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代,他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重庆解放后,他到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54年研究生毕业,当年进入中宣部办公厅编译组,此后转入国际宣传处,多年从事国际共运理论资料的研究整理工作。他对国际政治、哲学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译校了数百万字的俄文哲学、美学著作,还有小说、散文等文学书籍。

此次科学大会的文件起草工作展开后,胡平参加了几个重要讲话稿部分章节的起草。而这时,胡平还在寻思新的起草人。吴明瑜通知他:“已经确定,就由你来写,因为时间紧迫,换人已经来不及了。”

时间紧迫,又是为郭沫若代笔写讲话稿,胡平怔了一下,脱口而出:“我不行。”

吴明瑜明确地告诉他:“我们已经考虑过了,你行,可以写好。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换人了。”吴明瑜这么一说,胡平只好答应下来。吴明瑜向胡平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吴明瑜着重说,郭老的讲话除政论之外,也要谈谈科学精神与浪漫精神,谈谈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因为科学固然是讲求实证的,但科学也需要幻想,幻想会激发科学的灵感,在这个方面你要发挥一下。至于别的,吴明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你应该比较熟悉了。胡平问:“什么时候交卷?”

吴明瑜回答道:“当然越快越好,最晚不能超过讲话的前一天。”事情就这样定了。胡平接下任务,只提出一个要求:京西宾馆人来人往,十分嘈杂,要回和平里的家中闭门创作,不能受太多干扰,领导同意了。

在离开京西宾馆的路上,心事重重的胡平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反复勾画着文章结构。他了解科技界的情况,也得到吴明瑜的建议。但是却缺少一个主题,将这一切连贯起来。此时他睁开眼看向窗外,惊讶地发现,路边的柳树已经成荫,曼妙的绿色枝条随风摇摆,到处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象。突然,灵感浮出,春天是转折,是突破,这次科学大会正是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标志!回到家中,胡平写出了《科学的春天》草稿,他分析了郭沫若的身份和写作特征,以郭沫若的感悟,说明了政治和科学的关系。又从自身劳改的经历出发,痛斥“四人帮”对于知識分子的迫害,还谈到了科学的本质和科技工作的特点。

最后,为了展现郭沫若的诗人风格,胡平又加了一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春天吧!”

当晚,狠狠抽掉了三包烟,胡平一夜未眠,天拂晓时就带着稿子回到京西宾馆,提交上去。经过了领导小组的审阅,一致认为演讲稿写得不错,决定采用。文章打印出清样后立刻送到郭沫若手里,病床上的郭沫若读完后,把其中“把我的这些讲话,不要写在纸上,而要写在宇宙之间”这句,分别在“纸上”和“宇宙”的前面,加上了“有限”和“无限”两个词。然后用颤抖的手郑重地签上“郭沫若”三个字。

闭幕式上,大会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虹云来朗诵这个发言。在虹云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演讲下,鸦雀无声的会堂慢慢响起了掌声,不一会儿就如雷鸣般不停。

胡平后来深情地回忆说:“这篇文章不是哪一个人写的,它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是全国人民心灵的共同感应。人民迫切呼吁和要求,让一个科学的、民主的、繁荣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而尽快到来。”

来源|科技日报(有删减)

猜你喜欢
闭幕式郭沫若讲话
冬残奥落幕
天上的街市
山茶花
小康微博互动
闭幕式
讲话慢
郭沫若向老师请罪
郭沫若与两个被遗弃的妻子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