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罗通山,地处柳河县与辉南县交界处,千壁连天、洞水溅溅,与不远处的三统河山水相依,可谓“奇景冠塞北,灵秀甲关东”。这里流传着高句丽古城、柳海辉古道和罗通扫北的古老传说,也有近代抗联游击队的革命故事。自立村就坐落在这山与水之间,由自立、东兴、土门三个自然屯组成。早年间,此地的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过得还算安逸,然而,随着年轻人相继离开故土涌入城市,加之村里各项支出负担较重,又没有产业项目,自立村陷入了贫困。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自立村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利用3年时间精准扶贫,成功地摆脱了贫困,还于2018年获得了省级文明村镇殊荣。
罗通山下,三统河畔,一个全新的故事将被今人传颂、被后人铭记。
2016年初,自立村迎来了省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马长胜。打量着这位外乡人,老支书尹春光内心充满疑惑:“城里人来农村扶贫,能行吗?”很快,老支书发现自己多虑了。刚到村里,马长胜就根据精准识别标准挨家挨户走访,在农户炕上拉家常,到田间地头打下手,吃住在村里、工作在村里。很快,马长胜有了收获,他不仅弄清了全村贫困户多数是因病、因学致贫的情况,更得到了全村百姓的认可,身份从城里来的“客人”变成了乡亲们的“家人”。
接下来,马长胜同村两委成员坐在一起,研究如何改变村里的面貌。一番交流后,大家对光伏发电项目一拍即合,众人马上行动起来,村干部负责规整土地,马长胜负责协调省委宣传部投资建设。2016年6月,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自立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枪”。之后的日子里,自立村盖起了养鸡场、引进了黑果花楸,村集体有了固定的产业项目。他们还引导贫困户发展贝母种植、畜禽养殖等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在玉米、水稻的基础上探索蒲公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经济“硬指标”的同时,马长胜还在关注着另一件事——村民们“等靠要”思想严重、人居环境“脏乱差”,这些都是亟须破解的“软环境”难题。他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先扶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点醒了大家:“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大家决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突破口,拔穷根、改穷相、换穷貌,激发村民逐梦小康的内在动力。
在很多人看来,“精神文明”未免空了一些,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了把“精神文明”做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马长胜和村两委成员摸索出了一套“五位一体”的有效办法。
大家一致认为,精神扶贫,首要条件就是改善基础设施,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然而,自立村的底子太薄了,“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两脚泥,晚上出门摸瞎黑”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改善基础设施,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先从哪里入手呢?一想到漆黑的夜路,马长胜便有了主意——安装路灯。他回到长春,协调吉林省邮政公司、长春光机所等单位出资为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灯亮了,百姓的心也亮了。马长胜趁热打铁,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了自立村基础建设的远景规划和构想,部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到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400万元,用于改善自立村人居环境。在这笔钱的支持下,自立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新建了水泥路和柏油路,修建了院墙、边沟、桥涵,新建了主题景观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休闲广场……村子美了,村民的心情也好了,自立村取得了精神扶贫的“开门红”。
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马长胜和村两委成员又将目光锁定在村容村貌上,他们认为,三分建七分管,做好日常管理很重要。为此,他们反复入户与村民沟通,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收拾庭院,用行动带动大家作出改变。他们还把通化市“五化五改变”,即绿化村庄、亮化乡村、净化庭院、美化环境、硬化村路,改变发展理念、改变议事规则、改变生活习惯、改变乡风民风、改变文化生活方式作为行动的契机,研究制定了村容村貌三年整治规划,村屯组织、群众参与、全民动手,全面治理。渐渐地,自立村主要道路、边沟、广场等公共区域均已实现绿化、硬化、净化、畅通,村民家中庭院也实现了硬化。村里还建立了生产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讲卫生、爱护环境成了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此外,自立村还针对贫困户设置了保洁员、防火员、护河员等公益岗位,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如今,全村有30多名贫困人口申请了公益岗位,人均增收300元。
有了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两个“面子”做后盾,马长胜和村两委成员便着手丰富村民的“里子”。经过讨论,他们决定采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典型的办法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马长胜将吉林艺术学院的师生志愿者请到村里,利用自立屯主街道两侧的院墙进行绘制,打造了长达1公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村党支部利用宣传栏、大喇叭进行广泛宣传,并鼓励村民自创快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休闲广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交流。此外,他们还结合本村实际,推进友善、守信、和睦、勤劳、干净人家评比活动,借助家庭美德建设,激发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热情。通过上述举措,自立村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积极奋进、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优良民风。
今年春节前夕,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自立村,用精彩的表演为乡亲们送去了新年的祝福。这不是第一次在村里演出,以文化活动提升村民幸福感,已成为自立村的传统。马长胜和村两委成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党课教育、农业知识培训、健康知识讲座、扶贫政策宣传,并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他们相继邀请到吉视乡村频道农村俱乐部节目组、吉林省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吉林艺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单位给自立村村民送来精品文化食粮。而通化市文化进万家活动来到自立村后,不仅让村民们欣赏到了高水平的节目,也带动他们参与到各种演出活动中来。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上了电视,村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如今,自立村每年组织文化活动天数在200天以上,除了阴雨天和农忙时节,基本上每天都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提升了大家的精气神,增加了全村奔小康的信心,也增进了邻里感情,提高了全村的凝聚力。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立村村民都如大山一样朴实无华,依托全省開展的邻里守望活动,马长胜和村两委成员不断壮大本村的志愿者队伍,在村里唱响了奉献之歌。村里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们以服务孤寡老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主动为老人、为村民奉献爱心,让老人得到家庭般的温暖。而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队则把精力聚焦在服务老人上,用爱心和行动去温暖老人的生活,用守望相助来教育身边人孝老敬亲。他们经常到镇敬老院和本村孤寡老人家里开展义务劳动,特别是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为老人包饺子、包豆包、包粽子,开春给老人打扫房间、为老人洗理头发、洗凉被褥,入冬为老人腌酸菜、做酱菜、保存冬储菜。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更是活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里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管是宣讲台上,还是文化墙的绘制现场,抑或是秧歌、广场舞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村里的文化活动才能一步一个新台阶。
春风化雨润人心,文明新风拂乡村。看着家乡的发展进步和百姓精神面貌的喜人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分,他们坚信,只要人有了精气神,致富就不是问题。而第一书记马长胜则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小康路上,必有自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