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2019年2月20日,徐工集团针对东南亚等市场研发的首批25款海外版起重机机型上市。在徐工集团的制造基地,两排崭新的起重机高高扬起起重臂,仿佛要“振翅高飞”。就在一年前,230台徐工起重机也是从这里走向海外。如今,这些起重机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自从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徐工集团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据徐工进出口公司党委书记蒋南介绍,徐工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國家的行业出口占有率20%,持续保持行业第一。如今,在中亚、非洲、中东、亚太地区,徐工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已达90%以上。
徐工集团以实力和民族品牌的担当谱写着“一带一路”传奇。正如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所言:“世界舞台很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中国工程机械崛起的战略机遇,全力奔向世界级高度。”
1992年的春天,在第23届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企业的身影——徐工集团。之后,徐工集团的国际化脚步开始加快。1997年,徐工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初步统一了集团的出口业务和国际化采购业务,徐工集团的国际化之路逐渐步入正轨。2013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徐工集团的国际化之路走得更加顺风顺水。
徐工集团的国际化之路以整合全球产业价值链为目标,通过开办工厂等方式,推动人员、资本和技术在国外落地扎根。目前,徐工集团已经建立了出口贸易、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研发“四位一体”的海外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从战略高度推动徐工集团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高端。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6周年。在过去的6年里,徐工集团始终以品牌、产品、渠道、抱团出海及服务五大战略为导向,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肯尼亚蒙内铁路、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炼化项目、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有徐工集团的身影。
比如在非洲,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徐工集团在能源矿产合作开发以及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工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项目施工发挥着重要作用。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建设、肯尼亚内马铁路建设项目、肯尼亚A104公路改造项目、埃塞莱国际机场项目……在“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下,徐工集团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营销服务、积极的世界公民责任获得了非洲市场的广泛认可。
2018年,徐工集团的产品出口“一带一路”63个国家,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出口占有率超过50%,在中亚、非洲、中东、东南亚区域出口占有率遥遥领先,持续领跑行业发展,出口“一带一路”市场金额占徐工集团出口总额的70%。
“徐工集团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以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徐工集团产品集群效应,积极参与并服务所在国家的基础建设。”蒋南表示。徐工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持“经直并重”原则,坚持“本土化”融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充分发挥经销商的本土化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超值服务。
据悉,每当布局一个新市场,徐工集团都会充分考察和了解当地客户的独特需求,为之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比如,在俄罗斯等中亚地区,针对低温极寒天气、作业难度大的特点,专门研发了高寒起重机产品;东南亚地区由于大多数地方施工区域狭窄,起重机附臂必须放在吊臂底下才可以适应当地的施工环境,徐工集团专门研发了腹置副臂系列专用机型,并且加大了空调,全面改进了液压油等,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湿热的环境;在土耳其,徐工集团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后的XR系列旋挖钻机不仅增强了主机性能,而且配置了高端驾驶室、大屏显示器及一键式辅助动作操控模式等,更好地满足了当地客户对操作便捷性和驾驶舒适性的需求。
如今,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徐工集团不仅在起重机产品、旋挖钻机、混凝土泵车等设备上进行着智能化探索,也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徐工集团的这些高科技产品全都是自主研发出来的,可以比肩国际前沿科技,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除了在产品技术上积极融入不同地区、融入不同国家之外,徐工集团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比如在肯尼亚地震、智利海啸、巴西水灾发生时,徐工集团的海外员工也积极参与救助队伍之中。蒋南说:“随着产品的推广,大家越来越重视徐工的品牌影响力及社会责任,我们的产品所到国家,不仅要给当地人好的产品,更要有好的口碑,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海外公益活动的开展。”
“非洲水窖”项目就是由徐工集团总部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开展的。徐工集团主要作为出资方和施工方,为当地的居民和学校去提供饮用水。利用雨季收集雨水,做净化,在旱季的时候,为当地的居民和学生提供饮用水。目前,徐工集团一共在非洲建设了81口水窖,为当地人们带去了健康。此外,集团还在海外设立“全球奖学金”项目,实实在在地承担起了当地的社会责任,也从一个侧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国际担当。
眼下,徐工集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科技支撑已成为推进其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为保障高端产品研发,徐工集团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建立了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龙头,下属各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海外研发机构为关键支撑的研发体系。站在中国“智造”前沿的徐工集团,正积极开展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升级,探索物联网、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充分挖掘互联网+新力量,抢占“一带一路”发展制高点。
蒋南介绍,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可以快速、准确、便捷地预测宏观行情“晴雨表”,让企业及时、准确地实施战略决策调整,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第一时间响应市场需求。目前,该平台可以实时对远在巴西、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工况展示、开工率统计、维保管理等诸多功能,大大支撑了徐工集团国际化业务拓展,从而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全球服务“零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集团除了在产品质量、工程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之外,其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同样令人称道。据介绍,徐工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构建了2000余个海外服务备件中心、5000余名营销服务人员,辐射183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高效网络,不断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刘权,徐工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年初,到非洲肯尼亚开拓市场。他告诉记者,徐工集团“2小时必达现场的售后服务”已得到了当地用户的高度认可。“一旦设备有什么故障,我们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现场,尽快地解决。”
正是这样,从战略布局,到因地制宜,再到深耕细作,徐工集团已经完全融入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徐工集团以“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这一理念,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信赖,他们向世界展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