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颖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出台,各级层面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实践,给学前教育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也让广大教师在学《指南》、用《指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在遵循了《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打破艺术教育只通过音乐和美术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大艺术”课程理念的支撑下,我们更应该关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之间的逻辑结构,顺应儿童的天性,积极追寻艺术教育实施的新方向,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一、艺术环境重感受
从艺术本身来看,其价值有审美、认识、娱乐等,但审美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价值。艺术的其他价值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而发挥作用的。儿童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体验与阐释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和丰富的。为幼儿打造一个艺术化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处处有艺术,时时有艺术”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一)处处有艺术
注重班级环境布置与走廊色调的呼应与协调,以扩大空间感,更增添一份清新、温馨与舒适;教室内活动室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彰显。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了“音乐吧”,提供大量的音乐绘本及播放机,当绘本遇上音乐时,孩子们的耳朵、眼睛和心灵同时被唤醒了。他们在“音乐吧里”尽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音乐故事绘本,边阅读边欣赏,在图画中“听”到旋律,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我不要求每位孩子都学音乐,却可以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
(二)时时有艺术
物质环境的创设是有型的,但我们更应关注为幼儿创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环境,注重艺术的陶冶功能,积极为孩子营造“时时有艺术”的教育环境,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着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愉悦的来园音乐、热情的运动音乐、轻柔的午餐音乐、舒缓的睡前音乐都伴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部MV ,那悦耳的声音、微笑的表情、轻柔的动作,这些美好的点滴都会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并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班上的每一个孩子。
二、藝术教育重体验
《指南》颁布后,对我们的学科领域受到最大冲击的是艺术领域。以往的艺术教育,我们更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在音乐上我们注重节奏、速度、力度、曲式的感知与渗透,在美术上注重画面布局、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虽然也有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但在艺术教育方法的运用上较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忽略幼儿自主的感知与情感体验。
《指南》中提道:“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自由地展开想象,产生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
在《指南》的引领下,对我们教师带来的挑战是选择怎样的艺术作品让孩子去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呢?带着这个问题,小班时,我选择了《森林狂想曲》,孩子们想象各种各样的动物,自由表演。有小青蛙欢快地蹦跳、有蝴蝶翩翩起舞、更有老虎狮子从容地踱步……最后随音乐渐轻渐弱,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摆成了各种睡姿。中班时,我弹奏了《天空之城》,孩子们说来到美丽的花园和小伙伴在玩捉迷藏;在游乐场玩滑滑梯,一下接一下真开心;更有孩子说看见小天使在天空和她招手呢。哈哈,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厉害,能直接理解作曲家的思想。上大班时,我选择了布格缪勒的钢琴小品《叙事曲》作为音乐欣赏的活动内容。孩子们聆听着我的现场钢琴弹奏,充分感受A段的紧张与B段舒缓的不同风格,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音乐进行联想,因每个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音乐的共鸣点也是不同的,联想的故事也会不同。有的孩子会说,紧张的音乐就像我在坐过山车,有的孩子会说就像暴风雨要来了,有的会说好像爸爸妈妈在吵架,我很害怕。而音乐转入舒缓温柔的B段时,孩子们又会说在游乐园里划船、雨停了彩虹出来了、爸爸妈妈和好了,听着孩子们叙述的音乐故事,我们也能隐约感受到孩子的联想都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教师也能从中更深一层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而创意美术室、星天地表演室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他们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体验用不同美术工具创作作品带来的欣喜。小班孩子在玩色区涂鸦,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魔力;中班孩子在欣赏蒙特里安的格子画后,也体验在玻璃瓶上创作自己的格子工艺品;大班孩子在水墨画专区欣赏吴冠中的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组图后,无不拿起桌上的毛笔,在水墨画世界中徜徉。
三、艺术表现重创造
《指南》中有段话让我们对艺术创造有了全新的理解:“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我们成人在关注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时,往往以一幅画、一首歌、一段表演等可视、可听的内容作为评价依据,却忽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孩子预想的画和实际结果并不一致,他们依据自己的构思与表达不断地进行调整。大班孩子在欣赏波洛克的滴流画后,也尝试进行创作,一开始他们只选择用颜料滴流线条,但随着作画的推进,他们自主地用手指抹开,画面呈现出线条与点的组合,甚至用嘴吹出不同的线条走向,使画面更饱满,也更具特色。在我们教师的积极鼓励下,孩子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也与日俱增。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也为幼儿创设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在音乐区提供《狮王进行曲》的音乐欣赏内容,孩子们带上耳麦,看着视频中的狮王动态与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对音乐欣赏后的感受,有的用绘画的方式画出狮王吼叫的形态;有的结伴随着进行曲的节奏,踏步前进;有的找来“理发店”的假发套进行装扮。如同《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与成人不同,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我想,我们成人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这种超常规、独特的、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指南》的学习、思考、实践将是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让我们在《指南》的引领下,一起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评价儿童。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