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有效取舍,高效的品德课堂之策略

2019-09-10 07:22项贤国
家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用电品德教学活动

项贤国

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紧跟改革的步伐,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我们的品德课堂有了活动而“活起来”“动起来”。然而,并不是任何的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活动多而无效,有的活动乱而无序,有的活动虚而无实。那么如何“取舍”,让教学活动为打造丰富、精彩而有深度的品德课堂服务呢?

一、褪尽浮华,凸显实效

(一)化繁为简

我曾经组织学生上过一次品德与社会《小心电老虎》一课,在课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修理电线故障时要切断电源”,还有的说“不将手指插入插座孔中,不私自拆卸或维修插座”……

学生交流零碎、杂乱,涉及用电知识,涉及家庭、社会、学校多个领域。太多的材料在课堂中交流,使课堂变成了大杂烩。学生被动接受资料灌输,少了自己的道德情感和体验。

有一次,在市中心组教研活动上,一位教师为全体学员,开出了也是这个课题,可是她是这样处理的: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前大家已经运用各种方法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进行了解。我们首先来说说我们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安全的用电现象。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回答引到了生活上来,学生就很自然地想起生活中一些不规范的用电行为。如:“我妈妈有时用湿毛巾擦拭使用中的灯泡,这样不安全。”“有一次我用湿手拔电源插头,突然间感到手麻麻的,幸亏抽回得快。”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安全用电知识的渗透,这样的教学安排,改变着学生的思考与行动方式,很好地体现教学过程“在生活中”,达到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生活的目的。

教学活动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当面对太多太繁杂的教学材料时,教师要化繁为简,切除多余、琐碎的材料,“精简”教学流程,以留有充足的时空。

(二)丢卒保帅

面对大量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心中明白,哪些是该要的,哪些是不该要的,要舍弃与文本、目标相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的,选择有价值、有代表意义的材料。

在一次的品德学科培训中,我开出了《品德与社会》四下中的《集体的力量大》一课,在导入部分该怎样安排教学活动使这堂课的主题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呢?就想到了我国引以为傲的“神州七号”的发射成功,并精心剪辑和安排了这个视频让学生欣赏,并从中体会了什么?学生的体会五花八门,致使导入花费了很多时间,也引不到正题上来。后来,指导师就评价这个环节不适合我们这课的导入,这视频虽有集体的力量,才能使“神舟七号”成功飞天,可这材料的运用更多是体现科技的力量,应该安排活动使课堂效果更加有效。

二、简单平实,柳暗花明

(一)步步为营

有时同样的教学材料,还要取之有序,如果放的位置不对,时机不当,教学效果将大相径庭。在一所学校的教师汇报课中,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你真棒》一课。一开课,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称赞》,让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引出课题。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问学生对跑步第一名的同学和最后的同学分别说些什么?最后,让学生夸夸班级中的同学。反思这位教师的教学,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都是合适的,只是在运用的顺序上出错了。“称赞”的这一段录像,应当有更大的利用价值:故事中,谁先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听了这样的称赞,小獾會有什么感觉?因为小刺猬的称赞,结果怎么样了?还有谁称赞谁,谁来学着称赞?结果是怎么样的?通过对故事的“解剖”,学生就会明白怎么称赞别人,称赞别人是一件双方都快乐的事情。

(二)点石成金

面对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以学生发展为本,或“放大”或“缩小”,点石成金。针对平常教师最头疼的掉铅笔盒的事件,我在上《做学习的有心人》一课时预设的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有恒心、专心和耐心”,我拟定了三个体验活动:

1.摘“恒心之星”——明白“学习要有恒心”。(1)看图了解李宁为点燃2008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所付出的努力,体会坚持能创造奇迹。(2)交流:课前收集的做事有恒心能坚持的名人故事。

2.摘“专心之星”——明白“学习要专心”。(1)看书本43页图给陈刚找“毛病”。(2)四人小组合作做“小医生”为陈刚“开处方”。

3.摘“耐心”之星——明白“学习要有耐心”。(1)看录像明白这个小朋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做作业时缺乏耐心。(2)游戏:2分钟走迷宫。

经过反复思考,课堂实践,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活动,皆有收获。

三、有的放矢,增光添彩

(一)捕捉生成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如教学在《家人的爱》这节课上,我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生成性资源,我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教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二)成就实践

这是我上了《今天我当家》一课后,就一直坚持让孩子们每天做一件家务,每一星期当一次家,让家长在每天的家校联系本中进行评价。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孩子们现在。鲁洁教授强调品德从生活中来还要再回到生活中去,孩子在课堂上究竟收获了什么,需要实践去检验去强化固化。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各种儿童喜爱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像采访、参加公益活动、义务服务等。当然品德的养成更需要跟大队部活动、班级活动以及孩子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它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让课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并能通过实践检验落实,那么品德的有效性也得以体现。

取舍取舍,有取有舍,如何取舍,这就要看教师的实践智慧。学会取舍的艺术,将会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更有效,让我们的课堂因合理取舍而更加精彩。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用电品德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好学者贤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第12讲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专题复习
学习用电小知识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