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孩子”很少见

2019-09-10 07:22:44蒋丰
华声文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熊孩子雨伞礼貌

蒋丰

没有天生的乖小孩,也没有天生的“熊孩子”。日本也有“熊孩子”,但是他们就像熊一样少见。

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孩子就能耳濡目染地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日本人认为,儿童的礼仪教育是社会里所有大人的责任,而不仅是孩子的家长。

日本的一家杂志曾经对422名读者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在别人家孩子违反礼仪规矩时,其他大人应该批评纠正吗?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人认为应该批评纠正。回答真正批评过别人家孩子的人比例为72.3%。这两个数字表明,为人父母的大人认为其他人可以合理地教训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在看到别人家孩子不合适的行为时,也会提醒或者批评。只要达成了这个共识,在管教孩子方面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传达社会规则,教导养育孩子,不仅是孩子的亲生父母肩上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大人的责任。”这是日本社会传统的看法,其出发点是把社会中所有的孩子都当作是這个社会的接班人来看待。糟糕的接班人会将社会改造成糟糕的样子。可以说,一个社会要保持它现在良好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优秀的下一代人接手。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要学习的礼貌数不胜数,有的是言传,有的是身教。仅仅是拿雨伞这件小事,也会有许多规矩,如拿着雨伞不能打横走路,不能一边甩一边走路,上公交车前要把雨伞折好等等。这些细节都是为了避免给他人造成麻烦或伤害他人。又如在饭桌上的礼貌:在餐厅吃饭不可以任意到处走,给别桌的客人添麻烦,也不可以大声吵闹。在朋友家吃饭,必须要用公筷把菜夹到自己碗里,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要尽量把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干净,不拿超过自己食量的食物。这都是非常基础却又重要的礼貌行为。

日本社会有这样的说法,有懂礼貌的父母,就会有懂礼貌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表现,也就知道了其父母是怎样的人。因此,家长永远不会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放松对孩子礼仪方面的要求。

曾经不止一次在电车上看到年轻女性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旦婴儿啼哭不止,她就会在下一站带着孩子下车,等到哄好了再上下一趟车。不论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还是已经四五岁的小朋友,妈妈都是一样的做法。长此以往,孩子们也就渐渐懂规矩了。

父母的娇惯纵容会让小朋友有恃无恐,在他们惹是生非的时候不加以制止,就等于认同他们的胡闹。

(摘自《日本的细节》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熊孩子雨伞礼貌
雨伞树
雨伞
黄雨伞
当诚实遇上礼貌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8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启蒙(3-7岁)(2016年3期)2016-11-24 12:43:42
雨伞的“家”
中国儿童读物不讲“熊孩子”故事
环球时报(2015-11-28)2015-11-28 09:11:32
暗恋是一种礼貌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