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校本课程为载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2019-09-10 07:22李艳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校园

李艳明

《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育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设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以“创建生态学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秉承“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面向未来、努力打造生态型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的育人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以学生生命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以生态校本课程为载体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生态教育旨在打造具有生命性、生活性、生动性、生长性的师、生、环境各要素之间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教育课程体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生态校本课程的依据和出发点。基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校聚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为核心,开发了特色“3+1”四生课程体系,包括生活、生命、生长三大类生态校本课程以及多种多样的生动活动(如表1所示)。

2017年7月,学校申报的课题“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三维架构与实施研究”被列为大连市教育规划课题。此次的课题研究对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该课题的引领下,学校课题组通过国家、校本课程相整合的方式,开发了基于社区、学校、家庭三维参与的立体式校本课程。

三维参与的立体式校本课程即充分整合社会、学校、家长资源,由社区、学校、家庭三维参与,进而开发出校内课程、社区课程和家长课程。在课题的引领下,通过多方参与,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维度,促进我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完善,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在国家、地方课程落实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同时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多元实施,通过丰富的课程不断发掘学生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生长课程

学校开设生长课程,旨在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个性阅读”“课本剧”“经典赏析”“多姿多彩生命世界”“航拍中国”“辉煌中国”“以案说法”等课程是国家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国家课程不断延伸,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生长。

学校的“四季自然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公园感受生态气息,观察记录身边植物生长变化,向周边人群介绍植物知识。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加深了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受到学生的喜爱。

每天中午的“五行音乐与瑜伽冥想”课程,让学生在身心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激活并改善大脑机能,达到生命灵动,身心和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生长。

(二)生命课程

学校开设生命课程,旨在拓展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生命全面发展。

健美操运动是一种融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活动。体育教师选编了校园健美操、节奏操等系列健美操,并尝试编写健美操教材,开设健美操校本课程。健美操课程不仅全面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促进了学生对人体美、姿态美、音乐美的追求,从而使学生不断注重正确体态的养成,提高了他们自身素质修养和气质,使学生学会如何锻炼的方法以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是沙河口区唯一一所从办学以来就坚持足球传统特色的初中学校。20世纪80年代以来,足球一直是学校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培养出很多职业足球队优秀运动员。我校也是荣获省市区中学生足球比赛冠军次数最多的学校。为传承校园足球特色、不断续写辉煌,我校开设校园足球校本课程,课堂上尝试教、体结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足球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竞技水平逐步提高。我校还不断丰富全员足球活动内容,积极创建学生足球比赛的平台——小组对抗赛和“校长杯”校园足球赛,形成有特色的“21中足球运动”,让学生会踢足球,爱踢足球。

学校的校园管乐团课程,邀请音乐家进驻校园教授管乐课程,通过训练和演出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领略音乐的魅力,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还开设羽毛球、田径、太极拳、版画制作、七彩美术课、音乐赏析等艺体类课程,通过这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塑造健全完美人格。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学校开设社区书法课程,邀请社区老书法家来校给学生讲授书法知识和技巧。通过社区书法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对女性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学校开设“《诗经》淑女”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学习古典诗歌,师生一起排练舞蹈参加展演,不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淑女”气质。

学校开设了“中华传统礼仪”“美轮美奂中国瓷器”等课程,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校扎根,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国学经典的广阔胸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學校开设的“360行家长课程”,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进驻校园,给学生带来行业前沿的讯息、文学知识、医学自救常识、沙画课程、垂钓海钓等,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生活课程

学校开设生活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1.劳动课程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陛劳动。”

学校设立种植园、食堂帮厨、学农等劳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劳动和收获,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

学校在校园西侧专门建立种植园,开展种植园课程。每个班级有自己的实践田,从翻土、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采摘都是孩子们亲自上阵。在收获的时候学校举办采摘节,师生共同采摘分享。学校还开展“走进食堂,体味生活”活动,让学生参加到食堂的劳作中来,从擦桌椅、缝坐垫到洗菜、摘菜,再到分餐,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体味劳动的苦与乐,在收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对每一份职业都应该受到尊重的意识。

2.学军、学工课程

学军、学工等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学习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学军”课上,带领学生感受军队文化熏陶,从内务整理训练到正步方队演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工”课上,带领学生走进劳技中心,学习摄影、动画制作、服装设计、印章雕刻、陶艺制作、炒菜等技能,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动手本领。

(四)生动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长杯”足球赛、趣味运动会、校园艺术节展演、课本剧表演比赛、“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书法比赛、学生沙盘、研学活动、走进社区街道等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学校推行必修课程和自主选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陛发展需求。

我校的校本课程都是在每开学初先由教师自主申报,经过学校组织审定通过后形成选课表,再由班主任发到每个学生手里供学生选课。在选课时,必修课程(比如冥想、快乐阅读等)由学校统一安排;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填写选课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如果选择某一门课程的学生超过班级计划名额,则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商议后调配选择其他课程。通过这样的选课制度,让学生真正地到融入课程的选择当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生态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師生互评和家长评价。

学校专门制定学生评价表(女口表2所示),分别从学习态度、合作意识、信息处理、认知能力、实践创新、学习成果方面进行学生的自主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期末,学校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课程的综合评价以及意见和建议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从而根据结果不断完善课程,更好地服务学生。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校的生态校本课程在自身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获得学生、家长的好评,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生态校本课程的实施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收获自信和快乐。我校将继续秉承“生态教育”办学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校本课程体系,深入打造具有“生活、生动、生命、生长”特征的优质生态课程,让生态教育课程体系与学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校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