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久郁
我校以“家务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联手家长为学生打造劳动实践场。教师深挖教材,整合语文、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相关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课,并形成劳动教育课程群。教师和家长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劳动教育的受益者。学生通过“说劳动”“写劳动”“画劳动”“唱劳动”等活动接受劳动教育。
教育学生不仅学校要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推进教育的有效性,还要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让教育者多元化、教育空间多样化,形成大教育格局。
景润小学以“润心”为办学理念,培养“爱劳动有担当、爱思考有智慧、爱艺术有情操、爱运动有健康”的“四爱四有”好少年。我们以“劳”育心,在学校、在家庭,在情通理达;以“劳”养心,在过程、在滋养,在水到渠成;以“劳”润心,在呵护、在指导,在日积月累。我们在劳动教育中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
家庭应该成为学生书本知识学习提供经验基础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建立了劳动教育通道。在学校,教师以综合实践课、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班队会、升旗仪式等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通识培训;在家里,每一位家长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指导孩子做家务,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学校的具体隋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被具体到劳动习惯的培养。我们认为,如果小学生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那么这便为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学校应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从课程上来说还没有一门课程与其完全匹配。
(一)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群
我校以“家务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联手家长为学生打造劳动实践场。教师深挖教材,整合语文、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相关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课,并形成劳动教育课程群。教師和家长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劳动教育的受益者。学生通过“说劳动”“写劳动”“画劳动”“唱劳动”等活动接受劳动教育。
(二)开展生态种植园
学校聘请资深农业专家利用学校的“生态种植园”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课上学种花种菜、学剪枝打药、学犁地播种、学喂兔子照顾猫……在四时变化中从事不同的劳作,让学生有了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也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人与事。
(三)组织主题活动
学校组织班队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升旗仪式上,学生交流自己做家务的感受或方法;每月以“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上,学生积极展示,让师生了解自己做家务的过程;每个班级的“特色美食节”,学生展示手艺,把在家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这些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也靠劳动创造,通过劳动可以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可以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校的有初结合必将形成整合优势。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学校则有责任管好这个“场”,并进行指导。
(一)形成家本课程体系
家庭的劳动教育在学校的规划与家庭的个性化实施中开展,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本课程体系,每一个家庭都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实践场;每一位家长都是个性化的教育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学习者。学校自编了《景润小学家务劳动指南》(以下简称《家务指南》)以满足进行劳动教育和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需要。《家务指南》中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制“家务明细”,学校利用相关课程进行教育和指导。家长也可以教给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在“想做一能做—会做—巧做一爱做”的过程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进行有效评价
《家务指南》中设置“周评价栏”,由家长负责对孩子每周的表现以文字评估的形式进行鉴定和指导,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家长每天上传孩子做家务的照片或视频,教师也要进行评价。《家务指南》引导学生于每学期开学初选择家务项目,确立“争星”目标。学校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中评选出景润小学的“五一劳动奖章”“家务之星”,以表彰爱劳动、会劳动的学生和劳动意识、劳动能力有提高的学生。
(三)实施“承诺”制度
《家务指南》中还设置了“我们的约定”一栏,要求学生和家长分别做出承诺。学生承诺要学习做家务,并且坚持做好家务;家长要承诺有耐心地指导和严格地督促孩子做好家务。家长与孩子正式签下的这份合约,既让家长重视,也让孩子重视。一份合约,引导孩子讲诚信、有责任、能担当。家校实施“承诺”制度,使得学生和家长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要求家长在家务劳动的管理中起到督促作用,为家务劳动的评价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四)举办系列讲座
为进一步提高家长认识,学校举办了“传统文化,教子有方”系列讲座,使家长进一步明确家务劳动对孩子明理习行、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促使家长和学校在让学生做家务的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学生在学校主导的做家务活动中表现积极,做家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做家务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学生逐渐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尤为可贵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家务劳动的指导和监督中发生了转变。同时,学校还被评为“大连市家长学校示范学校”“辽宁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
(五)确定发展主題
学校为每个年级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发展主题。如一年级的发展主题是“等待耕耘的沃土”;二年级是“雪化后那片鹅黄”;三年级是“抽枝吐绿万象更”;四年级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五年级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六年级是“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
(一)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注重担当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担当精神,做家务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的家长在《家务指南》中记下这样一段话:“孩子刷鞋、叠衣服、收拾家越来越棒啦!”“宝贝每个周末都帮家里干活,今年的抢收还多亏了他呢!”可见,学生在做家务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要对家庭的事情负责任,有了担当精神。学生在“想做一能做—会做一巧做一爱做”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的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做”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二)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天天把一件事做好,这就需要学生自我约束,学会自律。学校要求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天要为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的家长就把扫地、拖地、浇花、刷碗这样的事情交给学生去完成。起初,学生把做家务当新鲜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如“油腻腻的碗像是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在我手中打滑……”“讨厌的小渣子就是扫不进撮子里……”这些出现在学生日记里的文字可以证明他们有时是不喜欢做家务的,但家长的督促、教师的教育让学生“被迫”完成部分家务。久而久之,家务劳动教育就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在家务劳动中的坚持和精益求精让他们在做事时变得坚毅、有韧性。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学校里的200多个学生,在每年的“星星火炬”特长生选拔赛、市区长绳、健美操、民乐、合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说:“一个从出生就受到鼓励积极参与这个世界的孩子,可以在儿童早期发展其能力,更好地把握受教育的机会,进入青少年时代以后会满怀信心、果敢决断,并且有能力参与到家庭、社会、学校、社区和国家事务中。”家务劳动可以让学生自立,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鼓励学生当尽力去做。学生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管理时间,统筹协调了家务与学习的关系,做事短时高效。当学生自己品尝到自己做的一道菜时,当自己能为晚归的父母准备简单饭菜时,当自己能修理家里破损的小物件时,当自己能照顾弟妹时……他们得到的是父母师长的赞许,内心也产生美好的感觉,便提升了自信心。学生通过动手劳动,感觉到“我”是有价值的,“我”是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也就增强了。
学校的家务劳动课程群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主渠道,家庭教育中的家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主课堂。学生在学校,相善其群;在家,独善其身,两者相得益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家务劳动课程从设计到实施以来,学校在培养学生劳动品质和劳动技能两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辽宁日报曾以《大连景润小学全国首推家务劳动课程》为题介绍了学校的家务劳动课程,在社会上受到了良好的反响。教师应该成为塑造学生品行的“大先生”。因此,学校要携手每一个家庭就更高层次的生活自理技能、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