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

2019-09-10 07:22西武
关键词:土木于谦骑兵

西武

瓦剌(là)宣战,惊险土木堡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蒙古瓦剌使臣团浩浩荡荡地朝见大明天子,场面热闹非凡。

明英宗尚年少,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宦官王振手里。按照惯例,大明会根据瓦剌来朝人数赏赐钱财物品。可这一次,清点人数之后,王振却大发雷霆。

王振生气是有原因的:瓦剌人实在太不厚道了,明明只来了两千人,为了多骗取一些赏赐,竟向王振谎报为三千人。王振一怒之下,将他们赶了回去,并且削减了赏赐。

演了这么一出闹剧,瓦剌人也十分不悦。这些年,他们对大明俯首称臣,不就为了多得一些利益嘛。如今朝见大明天子,本想多带些珍宝回去,谁知竟碰了一鼻子灰。当时瓦剌人的太师名叫也先,他对此事极其不满,便找了借口准备给大明点儿颜色看看。于是,没过多久,也先一声令下,率族人直冲中原,大开杀戒,挑起了战争。

明英宗得到前线战报,一时惊慌失措,他自幼依赖王振,对其尊敬有加,事事都遵从王振的意见。于是,明英宗急忙询问王振,该如何回击也先。

王振是蔚州人(今河北蔚县),原先曾做过乡学教官,学历较低,虽不是文盲,但字也认不全几个。这样的人,既没有饱读兵书,又不能博古通今,对战争哪有什么深入的见解!可偏偏如今的大明皇帝只听他的话。

王振听了明英宗的问询后,不知哪里来的信心,一拍胸脯,大言不惭地说:“皇上别担心,这是小事儿一桩。瓦剌人要打,咱们就跟他打,没必要怕他们。为了显示咱们不怕,皇上您干脆就御驾亲征吧!”

文武百官一听这话,惊得不知道说啥了,心里都在暗骂王振无知者无畏。大明已经很久没有与别国交战,眼下军队战斗力低下,实在不适合轻易开战。打仗讲究的是知己知彼,大明对瓦剌的情况所知甚少,哪里有把握能打胜啊!更别说让皇帝御驾亲征,一旦有个闪失,谁能负责!

大臣们纷纷劝说不可如此,可王振置之不理,带着明英宗和五十万明军,草草准备了几天便出发了。

这一路,堪称王振的“作死之路”,也正是他这个“搅屎棍”,引发了震惊大明的“土木堡之变”。

明军抵达重镇大同时,一个叫郭敬的人从前线回来,与王振会合。他是王振的得力助手,此次前來,他详细地把前线的情况告知了王振。王振一听,这才了解前方战事有多紧张,瓦剌士兵有多能打,这时候他才为自己一拍脑袋做的决定后悔起来。没办法,丟脸就丟脸吧,还是保命要紧,考虑到明英宗和自己的安全问题,王振终于决定:大军掉头,往回走。

往回走也没问题,起码怎么来怎么回,让大军老老实实原路返回总可以吧?王振偏不,他想让明英宗跟他绕路,回一趟自己的老家,好向乡亲们炫耀自己如何出人头地、备受宠幸。走了不久,王振又变卦了,他下令再次改道,这回的理由是担心大军人数太多,可能会踩坏自己老家的庄稼。

几次绕路,不但让明军士兵累得叫苦不迭,白走了许多冤枉路,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回程的时间,给身后正全力以赴赶来的瓦剌人创造了可乘之机。

这日,全军正按照王振命令,朝宣府进发。没想到,途中突然杀出了两路瓦剌骑兵。五十万明军惊慌失措,没有办法,只好转而向土木堡方向急行。土木堡距离怀来县仅有二十里,如果能进城,明军便有足够优势,可与瓦剌人背城一战。

既然进城便可以得救,那就让大军老老实实赶往怀来县吧。王振又不。一到土木堡,他就下令全军停下行进步伐,在土木堡原地等待,等后面拉货的车到了再往前走,因为拉货的车上有不少他私人的财物。

这一等又给了瓦剌人足够的时间。第二天,王振见拉货的车迟迟不来,实在没法等下去了,才不情愿地命令大军继续出发,结果为时已晚,瓦剌人已经团团包围了这里。五十万明军现在即使想走也走不了了。

明军无奈,只能用最后一招——原地挖沟壕筑围障,就这样跟瓦剌僵持了几天。

当年8月15日,瓦剌突然派人要跟王振谈和,王振一听,兴高采烈地同意了。眼瞅着战事结束,明军的警惕心渐消,全都拼命冲向附近十几里外的小河边——他们守了这么久,身上带的水早就喝光了。当大家得知和谈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当然是去找水喝喽。

可明军万万没想到,他们才走了三四里,瓦剌骑兵就再次现身了,原来和谈是一个骗局。

自打明军出征,将士们先是绕路无数次,接着又受到瓦剌两路骑兵的惊扰偷袭,之后又与瓦剌大军僵持了几天几夜,粮食和水都耗尽了。经过这几番折腾,全军上下早已身心疲惫,毫无战斗之心,更无战斗之力。反观瓦剌骑兵,他们精神饱满,个个挥舞着长刀,像割韭菜似的,轻轻松松便将明军击垮。

一夜之间,土木堡血流成河。因为王振的胡乱指挥,五十万明军只有不到十万侥幸活了下来,其余全都惨死。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危在旦夕。

小军迷讲坛

王振之死

王振不是被瓦剌人杀死的,而是被明军将领樊忠锤杀的。“土木堡之变”当日,四十余万明军被屠杀,王振想趁乱偷跑,可在混乱的人群中,将军樊忠一眼就发现了他。王振看到樊忠挤来,以为是来救自己的,没想耳边却听到樊忠大暍一声:“我为天下人诛此贼!”话音刚落,他就将王振一锤给砸死了。

群臣大乱,于谦力挽狂澜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北京城内,朝野上下一片哀号。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大明强兵所剩无多。更重要的是,大明皇帝明英宗竟被瓦剌人掳走了,这在当时人看来,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劫难。

“要不我们南迁吧?”说话的是翰林院侍讲徐珵(chéng),他接着说,“近日我观星象,发现有变,北京有难,将京都向南迁移,或许能够缓解此难。”

当时的许多官员都很迷信,如此荒诞不经的话,也有很多大臣听后点头称是。

“大明定都在北京,距离瓦剌人并不算远。对方如今俘虏了皇上,更是加派大军直逼京城。一旦瓦剌人冲破宣府和大同,到时北京便岌岌可危了呀!”

“若是北京守不住,沦陷了,那么大明也将要亡了。不敢想象,不敢想象!”

“对对对,倒不如即刻南迁,可以延缓危机。”

这几个同意南迁的大臣,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只是想逃跑保命罢了。

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恨不得马上收拾行囊南迁之时,群臣中站出一个人来,厉声怒喝,他就是侍郎于谦。

于谦眼睛一瞪,喝道:“谁再说南迁,就该把谁拖出去斩了。”

这句话很有效果,众人听后,顿时嘘声一片,没人再敢接徐理之言。

于谦又道:“京城是天下之根本,若是迁移,那才叫大势已去。难道你们忘记当年宋朝‘南渡’的历史了吗?”

于谦用宋朝的事例为群臣敲响警钟,引起不少大臣的赞同与附和。内阁辅臣陈循点头赞许,宦官金英则将徐珵赶出大殿。刚才那些同意徐埕建议的官员,此时噤若寒蝉。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未来的日子,这些大臣到底该听谁的命令呢?这个问题很严重,没有国君就意味着国家没有核心,力气没办法往一处使。皇太后也考虑到这点,于是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临时带班,做了监国。

乱糟糟的朝廷终于平静了下来,可谁知,朱祁钰上班的第一天,又发生了群臣吵架斗殴事件。

当日,右都御史陈镒(yì)请求将王振的亲属诛杀。陈镒边说边动情,越说越难过,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陈镒一哭,其他大臣也想到了从前王振飞扬跋扈的样子,想到了如今大明的悲惨状况,便也跟着哭起来。好好一次上朝议事,变成了比惨大会。但是大家都忘了,王振虽然死了,可他还有同党在这里。

这时候,王振的同党马顺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怒目而视,对着群臣大声叱责。大臣们听到马顺的声音,哭声戛然而止,都被吓蒙了。

有个叫王竑(hóng)的官员,突然大喊道:“往日有王振给你撑腰,你吆五喝六就罢了,现在王振都死了,你还敢嚷嚷?”王竑说完,冲到马顺面前,托着拳就打。

小军迷讲坛

宋朝“南渡”是怎么回事?

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俘获徽钦二帝,北宋自此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继位,即宋高宗。战争破坏了北宋人的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

马顺还没反应过来,身上脸上就挨了好一通揍。王竑的话提醒了各位大臣,以往受王振欺负的大臣们纷纷参与进来,冲向了马顺。这场原本是一对一的打架,顷刻间变成了群殴。

马顺很惨,竟然就这样被打死了。大臣们不依不饶,又闹哄哄地吵成一片,他们声称不光要诛杀王振亲属,还要铲除王振的同党。

朝堂上乱成一锅粥,朱祁钰的脑子更乱。他本来就没有治国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朝政,今天这事儿让他头疼得不行,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连声长叹,起身就要离开。

群臣吵闹之时,于谦一直冷眼旁观,头脑十分冷静。此时他见朱祁钰要离开,便立刻拨开人群,紧走几步,冲上前去,紧紧抓着朱祁钰的衣袖不让他走。

于谦道:“殿下,您要走也可以,但这事儿不能不管。请您临走前先下旨意,说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不予追究,但同时也不允许双方再斗下去。”

朱祁钰听闻,连连点头,立刻下令,照于谦的话说了一遍。

听了监国的命令,大臣们方才冷静下来。退朝后,吏部尚书王直叫住了于谦,握着他的手感叹道:“今天要是没有你,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搞不定这事儿呀!”

王直知道于谦的这番举动有多重要,

他请朱祁钰下此命令,正是担心朱祁钰离开后,大臣们和王振、马顺的同党互斗,会闹出更多人命。如今明英宗被人掳走,正是应该一致对外的时刻,如果自己人先窝里斗,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于谦在朝堂上两次救场,力挽狂澜,因此他随后就被朝廷升任兵部尚书。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和文武官员一同抗击也先。

小军迷讲坛

“两袖清风”的于谦

当初宦官王振只手遮天,卖官鬻爵,揽得大明官场乌烟瘴气。

某天于谦回京述职,除了衣服和几本书之外,什么都没带。随行官员发现后,立刻提醒他:“大人,我们得带些礼物回京才行。否则两手空空,不给王振送礼的话,恐怕他会怪罪的。”于谦听了哈哈大笑,一甩衣袖出門而去。

在路上,于谦即兴作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从此,“两袖清风”一词就被后人引用,比喻官员廉洁,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准备就绪,打响北京保卫战

于谦被朝廷委以重任后,他认识到,要想抗击也先,必须先解决两个大问题。

当初王振带走了大明五十万大军,目前北京城剩余明军人数不到十万,靠这些兵与也先二十万大军对抗,实在没有胜算。

没兵怎么行!

于谦急中生智,将全国各地的预备军、运粮军统统召集到京城,就算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也统统收编入伍,将这些人重新组成一支抗击瓦剌的军队。上阵打仗还需要兵器装备,考虑到这点,于谦又让人通知工部,开始着手修理库里存放的兵器和铠甲。

有了士兵,还需要有军粮,这是于谦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

粮仓在通州,路途并不近,如果专门派人去取粮,恐怕粮食没运来,瓦剌人倒先攻入京城。那该怎么办呢?于谦的计策很巧妙,他下令让上述那些入伍士兵,从全国各地赶往京城前,先统一抵达通州。每人身上带足粮食,能带多少带多少,兵和粮一起来到北京城。

一箭双雕,于谦一下就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1449年9月,在群臣的拥立下,监国朱祁钰继位,即明代宗。他任命于谦为总指挥,率军民抵御瓦剌人,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

10月,有瓦剌骑兵来到北京城的德胜门一带窥探。于谦接到探子的消息后,估算时机成熟,立刻召来送信小兵,说:“通知他们,马上行动。”

不久后,北京城外,瓦剌大军浩浩荡荡地赶来了。与此同时,另一支明军队伍也出现了——他们正是奉了于谦之命特地前来的。

奇怪的是,这支明军队伍并没跟瓦剌骑兵发生直接冲突,反而在看到敌人后,故作害怕的样子,转身就跑,没过多久便消失在一片贫民区中。

这片贫民区位于北京城附近。在此之前,于谦已派人将这里的百姓接入城中。瓦剌骑兵若想进入德胜门,此处是必经之路。

瓦剌人见明军胆怯撤退,大受鼓舞,立即上前追击,也一头钻进贫民区内。

贫民区四下都是房舍,街道狭窄,不利于骑兵在马上作战。这帮人本想朝德胜门进攻,可万万没想到,正在这时,四周响起了火器的声音。只见街道左右的房舍中,忽然伸出无数火炮火枪,对着瓦剌骑兵就是一通猛轰。瓦剌人吓得目瞪口呆,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等他们反应过来想逃跑时,马儿却怎么也不听指挥了——枪炮声震天响,战马受惊,开始胡乱冲撞起来。一时之间,马鸣声、呼喊声、炮火声混乱交织。

那么,这些空荡荡的房舍中,为何会有火枪火炮伸出来呢?

原来,于谦命人在这里设了埋伏。这场伏击战,指挥将领叫石亨,曾是土木堡之战的侥幸生还者。自打那场战争失败后,石亨一直心有不甘,如今见瓦剌人被火器惊得失色,只觉心中畅快无比,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石亨见敌人士气大减,怒吼一声:“冲啊!”紧接着,街道左右两旁的房舍内冲出无数明军,将瓦剌骑兵团团包围。瓦剌骑兵即使好不容易突破包围圈,也依然逃不过明军火器的进攻,绝大多数人都在此命丧黄泉。

这群丧命的瓦剌骑兵里,有一个重要人物,即也先的弟弟孛罗。

力退敌兵,大获全胜

弟弟孛罗死了,也先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大惊。在土木堡时,他们并未见识过明军的火器,今日一见,竟然这般厉害。也先腾起一股怒气,决意为弟弟报仇,打算亲自上阵,杀杀明军的锐气。

也先率兵来到了德胜门前。北京城九门中,以德胜门最为关键,于谦主动请缨,负责防守此门。如今也先与于谦正面相遇,实在震惊不小。他分明记得在土木堡时,自己已将明军杀得没剩多少,本以为自己的二十万大军足以轻松拿下北京城,可怎的大明还有这么多兵马?

也先顾不得细想,一声令下,率兵向德胜门进攻。

此时,石亨和侄子石彪全都在场。土木堡之变时,明军将士惨死的场景再次浮上他俩脑海。他俩恨意又起,挥着武器跟瓦剌骑兵打在一起。石彪尤其骁勇善战,手中巨斧虽重,却被他挥得自如而有力。

只见石彪双目圆睁,一声怒吼:“纳命来——”转眼间便冲入敌阵中,他身手矫健,速度不减,没过多时便将瓦剌骑兵放倒无数。

德胜门防守甚严,也先见一时难破城,无奈中只好改变策略,令全軍前往西直门,将那里变成主攻目标。

大将孙镗负责守卫西直门。也先抵达后,瓦剌骑兵再次冲锋。

两军对垒,兵刃相交,大将孙镗更是勇猛,上阵没多久,便杀了好几个瓦剌先锋。只可惜孙镗兵力不多,手下人马也大都是从未上过阵的新兵,很快,他的军队就被瓦剌骑兵团团包围住。

孙镗心中着急,暗想:此时京城各处守门将领也都在与瓦剌大军抗衡,援军一时半会儿绝不可能到。率兵撤退吗?不行!于谦大人之前早已下了死令,临阵对敌时,有将领不顾军队先退却的,将士们可以斩杀将领;若是前面的兵撤退,后面的士兵也有权斩杀逃兵。

想到这里,孙镗一咬牙,既然援兵不到,只能靠自己了。

“将士们,守好西直门,保家卫国!”孙镗高举武器,振臂高呼。明军听闻,纷纷响应,也随着齐声高呼,斗志越发高昂。

西直门前,明军跟瓦剌骑兵打得昏天黑地。忽然,远处马蹄声渐近,是援军到了!

明军大喜过望,也先却恼火不已。今日和明军打了这许久,

竟仍没机会入城。现在对方援军已到,他若仍是恋战,恐怕等下再想撤兵就难了。思及此,也先一声令下,率瓦剌骑兵急速撤退。

也先撤军后,在京城附近停留多日。他手上还有明英宗做人质,既没攻入京城,又没得到什么财物,就这样率兵回老家,也先实在不甘心。

就在也先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时,又有消息传来,大明的大批援兵马上就要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了。也先听说这个消息,再不敢耽搁,只得带着明英宗,率领骑兵退回塞外。

惊心动魄的北京保卫战终于迎来了胜利。这场战争是明军众将士齐心协力的功劳,大明由此转危为安。

小军迷论坛

明英宗复位

北京保卫战后,被也先带走的明英宗朱祁镇,后来又怎样了呢?原来此战之后,因为于谦成功抗敌,瓦剌再不敢攻打大明,与大明议和。也先见明英宗失去了利用价值,便把他放了回去。明英宗回到京城后,一直被明代宗软禁。直到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才得以复位,第二次称帝。那自然是另一个故事喽。

猜你喜欢
土木于谦骑兵
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探析
成鹰之路
果子单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骑兵之败
国学魅力
除夜太原寒甚
陪读的特殊功效:我和前妻复了婚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