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
彩虹公益与尼泊尔的故事,始于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的里氏8.1级大地震。地震之后,这个由一群热爱公益的青年人组成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前往参加救援,从灾后的人道救援,到儿童救助和教育公益,至今已有4年时间。
彩虹公益创立于2011年,尼泊尔大地震一年前才在中国甘肃省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2017年9月,位于加德满都的彩虹公益尼泊尔办公室正式注册成立,并开始吸纳尼泊尔当地志愿者做长期专职服务,成为甘肃省乃至中国都少有的拥有跨国机构的NGO公益组织。
从地震救援到长期驻扎
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当天下午,彩虹公益的负责人任志浩和同事们便由兰州飞到拉萨,在那里搭上了一架飞去尼泊尔撤侨的中国民用专机到达加德满都。由于加德满都机场全面关停,入境的彩虹公益工作人员显得格外“扎眼”。连维持秩序的警察都惊讶万分,问道:“这时候你们还进去?”
到达之后,彩虹志愿者迅速在尼泊尔展开灾情评估调研、招募志愿者并分配任务、建立安置点等工作。随后的两个月中,彩虹公益与其他机构携手合作,搭建临时避难场所,供当地受灾群众居住,为灾区人民供餐。后来,他们开始为当地孤儿院儿童搭建临时安置场所,工作重心转向灾后安置。也正是因为这群孩子,彩虹公益决定继续留下来,在尼泊尔开展以儿童为主的公益服务。
“儿童之家”是震后不久,彩虹公益便开始服务的一所孤儿院。“我们做震后援助和调研时,发现了这所孤儿院。当时房屋裂缝,孩子们没有住的地方,更别说食物了。” 彩虹公益志愿者陈弥说。志愿者们决定将自己仅有的三顶帐篷分一顶给孩子们,并开始考虑一些更“实际”的帮助。4年过去了,彩虹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避难住所,帮他们搭建临时安置房,帮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支持。如今,工作扩展到带他们外出游玩,定期前来陪伴他们。
开展教育公益是彩虹公益在中国国内以及尼泊尔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彩虹一直关注贫困山区的儿童教育,而尼泊尔山区教育资源本就匮乏。“希望可以通过探索,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帮助当地孩子成长。”陈弥说。
“一带一路”助力公益合作
2017年9月,尼泊尔彩虹公益社在尼泊尔社会福利委员会正式注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彩虹公益也在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与尼泊尔民间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他们最后选择在尼泊尔开展儿童救助、儿童发展、青年交流和社区学校等数个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尼泊尔儿童和家庭,促进中尼民间交流。
儿童救助主要救助尼泊尔孤儿及家庭特别贫困的儿童。例如,旨在帮助辍学儿童的发展项目“Rainbow Sense”,彩虹公益主要是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学习机会。彩虹志愿者与尼泊尔当地的学校和教师合作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鼓励尼泊尔当地青年志愿者参与。目前,彩虹公益已支持50名尼泊尔学生重返校园,并为多所尼泊尔学校的老师开展培训。此外,彩虹为辛都巴克地区10所学校的孩子提供了教学支持,包括搭建移动电影院,提供地毯等基本物资,在小学开展减灾防灾课堂,设立图书馆,为山区儿童赠送文具等。
青年交流项目可以说是彩虹公益目前在“民心相通”方面实施的最为自豪的项目之一。项目旨在加强中尼两国青年志愿者的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由两国青年志愿者在尼泊尔共同推进。通过对尼泊尔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尼泊尔青年从志愿者向社会工作者的转化,为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当然,彩虹公益还有更大的目标。在尼泊尔,每年12月到次年5月,来自各地山区的人会前往加德满都砖厂打工。打工者收入较低,加之周边的教育资源匮乏,让很多跟随父母打工的儿童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我们最开始的计划,是向这些砖厂打工者的子女提供教育服务。” 任志浩表示,“后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想法逐渐发展了,提升到向加德满都周边的流浪儿童和流动儿童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彩虹迎新学校(Rainbow Yingxin Community School)正是这种想法的实践。这所预计在今年夏天前正式“开张”的学校,希望通过向周边流动儿童提供兴趣课、技能课等课程,唤起更多家长和孩子对教育的重视。
“尼泊尔节日众多,他们最重要的非宗教活动之一便是儿童节,可见尼泊尔传统文化中对孩子的重视。”陈弥表示,“我们希望通過中尼双方志愿者的努力,让更多孩子们享受平等的教育,看到更广大的世界。”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彩虹公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