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
問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是指利用数学问题来组织数学教学,即在核心问题引领下,使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数学探索、亲身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做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善于总结与反思,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在数学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积累与丰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驱动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要将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或拟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通过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使教学与生活相融通。两者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问题驱动,越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越容易解决问题。
(一)充分利用课前学习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可以无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而是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生长出新的经验。但是,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已到了哪个层次,有时不太好把握。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前导学单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课前学习单,并收集到了如图1~图2的结果:
通过分析以上前测的结果,我们对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就了然于心了。通过前测表明,学生对于周长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计算不存在很大的难度,但学生对于封闭图形及一周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这也使我们明确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封闭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抓准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新知的教学就有了方向
(二)充分重视新课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才能把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为发展学生不同方面的才能的途径。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我先播放了“厦门市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厦门市对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与厦门市目前正积极开展的“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紧密联系了起来,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看完后谈想法,并及时出示了《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请他们及时提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每套《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有14本,买了12套,一共有几本手册?请他们观察算式并提问:看到了这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没学过。
生:以前已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生:我们还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生:我们能不能把这道题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生:对呀,既然可以口算,那么也可以笔算呀。
生:我们还可以先估一估,14×12约等5-140,算出来的值肯定比140大。
以上问题情境体现了生活化和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到生活中。通过让学生充分谈想法和对比分析,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引领。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张奠宙教授认为:“这里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本原性和启发性,能够揭示数学本质,能够引领课堂教学。”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数学问题称为核心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才能有利于思考与交流。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对新的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新的知识或经验体系。
(一)围绕核心问题充分自主思考
罗鸣亮老师认为:“教学中,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营造课堂的精彩。”因此,我们要抓准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精彩层出不穷,使他们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
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时,我创设了“小红的一天”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接着,我抛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小红的一天吗?学生围绕着核心问题自主思考,得出了如下答案(遇到困难可以小组讨论)(如图3~图6):
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的答案丰富多彩,他们不但会用12时计时法来表示(女口图3),也会用钟面和电子表来表示(如图4和图5),并能在时间轴上表示(如图6)。这样,就沟通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围绕核心问题充分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独立思考,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同学进行适当的交流,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共同进步,积累新的经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提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这位同学的知识面真广。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呢?刚才,有同学想到用铺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大家想不想试一试,一起来验证呢?现在咱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研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测量不同的长方形:s×3、8×4、9×6,学具为15个小正方形)我给出了合作要求:①以4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正方形测量学习单上的4个长方形的面积。②想一想,怎么摆能让别人看明白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③每摆完一个长方形,就在表1中记录下来。(操作时间7分钟,用希沃倒计时)
小组合作完后,我又让全班结合表1展示作品并交流。
汇报交流顺序为:铺满一只摆一行一列一直接用尺子量(如图7)
以上教学,从铺满到只铺长和宽,再到不铺,从不给长宽的数据再到给长和宽的数据,让学生在不断对比中渐渐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以宽:长正好对应一行摆了几个,宽正好对应摆了几行,长乘以宽正好计算出了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面积的大小。这样,就突出了度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