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玉
任务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来说非常有效。并且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非常有必要。教师在课堂运用任务教学法具体表现为给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然后有效检验教学成果。接下来,我将结合日常的教学案例,谈谈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效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早先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他强调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应该始终围绕着学生,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将自己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习。所谓任务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这教学内容设置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比如说自主探究或者多人合作学习等方式,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是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后期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后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和认可,这种教学方法中突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任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教学方法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有效的满足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值得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二、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分析和研究
(一)任务的概述
任务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词语与教材以及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教学学者对任务这一词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些教育学者认为一切可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都可以被认作是任务;有些教师学者认为任务是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教师学者对任务的理解都比较的片面,并不完善,其实任务应该是学者在认知或者交际的过程中,以合作或者探究的形式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一种以完成某种目的的指向型活动,在简化点来说,就是促进学习的具有指向性的课堂活动。
(二)任务以及任务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课堂中经常提及到的练习是不同的,在本质上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区别:首先,任务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目的这一概念具有双重性,其一就是指非教学目的,其二则是指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的,任务具有其双重性的特征,而练习则一般只具有教学目的;其次,任务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练习则是语言性的结果;再次,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是不受限制以及可选择的;最后,任务具有一定交际性以及互动性,一般情況下任务都是集体性或者合作性的活动,具体到课堂中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练习则不同。
任务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集体或者合作形式来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来实现某个教学目标。
三、任务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分析
任务教学法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的,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一)目标
任务教学法要想在课堂教学合理的利用,首先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引学生逐渐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课堂的学习目标,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内容
任务教学法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内容的设置,这是决定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应用和落实的重要因素,内容就是指需要落实的学习行为,这需要教师合理的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学习内容。
(三)程序
程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步骤,也就是指“应该怎么做”,包括这先后顺序以及时间的合理分配等内容。
(四)输入材料
输入材料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其他辅助材料或者素材,能够为学习提供更多的便捷,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角色也应该进行明确,首先教师应该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才能有效的开展任务教学,才能发挥出任务教学的有效作用。
(六)情景
情景就是任务教学法所应用到的背景或者环境,比如说交际和活动的语境,或者课堂的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设计比较真实的情景。
根据任务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可知,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任务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如何设计有效的任务是开展任务教学法的重要前提,所以就必须要分析任务教学法的设计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来设计学习任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就是指在进行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所选的素材或者资料应该尽可能的从真实的生活中选取,涉及到的教学情景也应该更加的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的利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指任务与任务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学习任务之间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具有统一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在内容可以实现有效的衔接,才能循序渐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任务适中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来制定,要设计难度合理的任务,保证学生可以进行学习,而不是难度太大而束手无策。
(四)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任务教学法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将主体归还给学生,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进行结合,同时在师生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实现。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任务教学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这是确保教学任务高效实现的重要基础。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教学形势所需
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应该积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尤其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最关键的时期,该阶段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而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还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应用新时期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而且任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特征,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这种任务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信心,就比如说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做出一个圆、长方形,引导学生去发现圆与长方形长宽的关系,从而在合作中掌握其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的信心也会高涨。
(三)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相关数学思想及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重要核心内容,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掌握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从而利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去解决问题,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如此,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好数学有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型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解题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综合的发展和提升,不仅如今,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六、任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教学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实质就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科学设置教学任务的前提是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足够了解,进而才能布置针对性的任务。在设置教学任務时,除了要和考纲知识或教学目标紧密契合,还要考虑到任务的难度,如果要求太高,学生不仅学起来困难,还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反之,如果要求太低,很难激发学生的潜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应用任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设置教学任务,通过每一个教学任务,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们以《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部分的讲解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层次不一样导致教学难以推进,所以,我们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层次设置不同目标。对上游学生,我们在讲授完正比例和反比例基础知识以后,让他们自己总结正、反比例的异同,在这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中游学生,为他们设置的任务是能够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生活中关于正、反比例的简单问题;对于下游学生,我们设置的教学任务是为他们讲解正、反比例的基础知识,并讲解正、反比例的异同。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并考虑学生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熟悉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利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除了要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任务教学法还需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划分,而合理划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上。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划分,按照学生的成绩排名将其划分为三个小组,这样每一个小组层次不同,布置任务时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每个小组中肯定都包含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便于教师教学的推进。因此,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可以使任务教学法得到很好地应用,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我们以《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部分的讲解为例,当我们讲授完基本知识以后,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利用已经划分的学习小组,三个小组由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学生组成。
首先,我们为处在下游的同学布置一些巩固课堂基础的题目;为中游同学布置有一定延伸的题目,对他们的要求是除了做正确以外,还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有严密的解题思路;为上游同学布置以上作业以外,还可以再多几道历年考试题;然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帮助。
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分层情况,还可以利用有效竞争缩小学生之前的差距,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利用小组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有效检验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上为学生布置任务,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样教学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来检验。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出现难题的原因,然后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师还能通过检测环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鼓励学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任务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检验并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果。
我们以《百分数》这一部分的讲解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创建具体的情境,为学生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并教给学生百分数正确的读写方法;接着,我们为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然后,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在他们讨论出现偏差时,及时与他们互动交流,纠正他们思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在课堂进行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判断课堂教学成果,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沟通,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既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
又例如,教师可以在期末考试之前,为学生安排模拟考试,既可以检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通过评语与学生加强沟通,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对上游的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进步,还能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质;对于中游的学生,我们可以降低一下标准,评语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向上游过渡;对于下游的学生来说,我们在写评语时一定要用鼓励的口吻。
例如:“加油,再认真一点你会更优秀!”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不断肯定他们的进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将自己对知识的看法表达出来,教师也因此可以知道我们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仅可以优化师生关系,还可以有效检验教学成果。
(四)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实质上小学数学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任务教学法的出现,刚好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机会。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开展任务教学,就能实现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提升。掌握自学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毕竟教师不可能时刻监督着学生去学习,自学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加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预习以及适合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让小学生去进行预习和自我学习,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捷,还能节约课堂时间,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學习习惯,后期无需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就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可见任务教学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对小学生的数学,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任务教学,充分的发挥出任务教学的方法,以任务为指导,引导小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不断的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自行思考和谈论,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然后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将任务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这样才可以帮助高年级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或体系,并促使他们养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更有效率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责编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