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茂:真心实意为学生好

2019-09-10 07:22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化学家长

郭维易

从应县一中到朔州一中,再到太原市四十八中,杨仁茂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39年的光阴。时光匆匆,昔日的青年教师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他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39年间,杨老师付出了辛劳,洒下了汗水,培养一批批学生迈进大学,走向社会,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认可。

秉持着“没有愛就没有教育”的理念,杨仁茂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充满了仁爱之心,他关心与爱护全体学生,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善待所有学生。39年的从教生涯里,杨老师有22年的时间不仅是化学科任老师,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期间与学生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很多学生即使在毕业多年后,还与他保持着联络,浓浓的师生情谊让人心生感动。

1983年,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担任班主任不久的杨老师就迎来了一次考验:在临近高考的时候,班里有个很优秀的学生的父亲去世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学生的情绪处在崩溃的边缘。杨老师便在那段时间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常陪他聊天谈心,问他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并在高考期间悉心陪伴着他。不久之后,这名同学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就在开学前不久,这名学生再度找到了杨老师,说自己实在筹不到去武汉上学的费用,想和老师借50元钱。杨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就把50元放到学生手中,并告诉他不要多想,上了大学以后要好好读书。事实上,那时候杨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47元。此后很多年,杨老师都没有再见过这名学生,也几乎将这件小事渐渐淡忘,直到十多年后的一天,这名学生突然带着妻儿辗转来到了杨老师家,激动地对他说:“杨老师,没有您当年的恩情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谢谢您。”

还有一件令杨老师印象深刻的事:那时候班上有个学生生病了,但是因为这名学生平日里都住在学校,他的父母还是残疾人,所以住院五天一直是杨老师陪侍左右,尽心尽力地照顾,直到学生康复出院。在杨老师的心里,这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小事,但是学生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腿脚不便的他竟然背着两个西瓜,走了十五里山路来到杨老师家,向他表示了感谢。

回忆起这些往事,杨老师的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笑容。他对我们说:“只要老师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好,家长和孩子都会记得。”虽然这些事情在他看来,都是身为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却温暖了一个个学生的心。

在和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方面,杨仁茂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对于学生,他说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化学成绩,还要对比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以及他平时点点滴滴的表现,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杨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他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他找来这个学生谈话,表示愿意给他补课,然而这位学生十分抵触,而且毫不领情,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学不会。杨老师没再说什么,只是给学生倒了杯温水,让他放在鼻子下深呼吸,学生照做了。杨老师问他:怎么样,你现在有没有感觉舒服些了?学生有些疑惑,这时他才告诉学生,他注意到这个学生在上课时常常皱着眉头,显得很没有精神,觉得他一定是身体不舒服。向学生的母亲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患有非常严重的鼻炎。他让学生以后上课的时候,在书桌上放一杯温水,难受的时候就深呼吸一下。学生听了以后非常感动,答应让杨老师补课。后来杨老师发现这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成绩提高得也特别快,杨老师就时常在课上让他回答问题,并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后来,这名同学顺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而在面对家长的时候,杨老师则会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对我们说,“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往往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严格的要求和厚重的期望,这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学生的成长不应该是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收获成就感的过程。”所以每当有家长向他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他都会把自己从孩子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告诉家长,尽可能让家长看到他们视野之外的孩子,同时提醒家长要多注意和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让孩子有勇气把自己近期遇到的困惑告诉家长,帮助学生与家长更加顺畅地沟通。

在当前国家倡导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发展学科特长和实践创新的大背景下,杨仁茂老师认为,虽然化学属于自然科学,但是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德”的培养融入其中。而且化学学科其实是个很好的载体,这门学科当中包含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比如在讲到《金属的冶炼》章节时,他会把中国古代的金属冶炼知识融合在课堂中,从《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古代典籍中有关金属冶炼的历史切入,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最早冶炼出铜、铁、锌的国家,从而将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文化自信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如今,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杨老师每天都会花些时间浏览新华网上的《教育与科学》栏目,努力将热点时事与自己的化学课堂联系起来。杨老师很自豪地说:“学生们很喜欢上我的课。”

事实上,杨老师在多年前就开始将时政热点与化学教学结合在一起。2006年,他先后在《山西教育》上发表了《“神舟六号”上的几个化学热点》和《禽流感克星的化学秘密》两篇文章,其中第二篇文章中提到,通过适当的方法,从八角茴香的成熟果实中提取莽草酸。而其中所列举的例题,与当年的高考题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多年来,杨仁茂老师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在担任太原四十八中化学教研组长的同时,还积极承担教育科研任务。2012年,他主持的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测量的研究”(课题编号GH-11204)已顺利通过鉴定,并以“优秀”等级结题。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成果已经达到全省同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2017年12月,杨老师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省级科学研究项目的“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微课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041021-1)取得多项成果,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并结题。2018年,他再次申请了省规划课题“基于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研究”,该课题如今已经成功立项,并且在有序进行中。

从教39年,杨仁茂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引领新教师成长与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曾经,学校有位青年教师在讲课方面遇到了困惑,于是找到了杨老师请教。这位老师说,自己明明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可是学生们就是無法理解。于是,杨老师便和这名青年教师共同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他先去听了这位老师的课,听课以后,他发现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年轻的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欠缺的,没能很好地把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可以学会的知识;二是因为他们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把握不足。所以,他带领该青年教师从教材的难点入手,从中寻找突破口,分析学生可能会卡在哪里,然后告诉他学生易于掌握的教学方法,比如场景模拟、模型建构等等。与此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学校教研组的建设,经常组织专业学习、同课异构、观课议课,以提高同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受益,有收获,这是我现在的愿望。”杨老师说道。2014年12月15日,太原市教育局决定聘任他为“太原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提高和示范工作站”主持人,成立“杨仁茂名师工作室”。几年来,工作室开展集体活动共80多次,平均每个学员讲课15次,公开课60节,外请优秀教师作示范课6节;组织面对学生的讲座6次,参加学生约900人;进行了34次大型公益学科讲座,有大约1250名教师参与过工作室组织的活动,受益面越来越大。在工作室成立的这几年,杨老师和工作室其他导师兢兢业业,不计寒暑和节假日为学员们服务。为了帮助学员提升参加全国成果会评比作品的质量,他利用节假日把学员请到家里面对面修改,还经常帮学员修改文章到深夜。就这样,一批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培育下迅速成长,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学员们承担市级公开课6次,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成果奖15项,多名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仁茂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好评。他先后荣立“山西省劳动竞赛一等功”、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三次被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07年9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如今,已近退休之年的杨老师依然站在教学一线,并且依旧在执教高考班。谈到这些荣誉,杨老师笑着说:“我其实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然而,在这样朴实话语的背后,蕴藏着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那就是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化学家长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家长错了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