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旭
著名作家巴金在散文《灯》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用意不言而喻: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
人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说到底,“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需要精神与信仰。“米”是食物,精神与信仰则犹如氧气。人不能没有精神与信仰,就像光吃米而不吸收氧气,是无法存活的。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最鲜明的标签。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过高等教育;死难渣滓洞的英雄,70%出身富裕家庭。他們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者不惜向死而生。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中国共产党人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当年,贺龙选择了跟定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他将随身较为奢侈的生活用品都赠予他人,在党员登记表的“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填写了这样几个字: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党从最初的星星之火,逐步汇成燎原之势,从最初的几个、十几个人,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血骨熬汤为理想的牺牲精神!
为什么有的人不缺“米”、不缺钱,华屋美宅,名装豪车,却活得了无生趣甚至痛苦不堪?为什么有的“眼力识得破,肚里忍不过”?为什么有的身处领导岗位,却满脑子生意经?就因为丧失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丢掉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灵魂。
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在党领导的社会革命中砥砺而来的,也是在对党的忠贞不渝中培养出来的。沈浩为带领小岗村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林俊德扎根大漠52年,隐姓埋名搞核武器研究,吃常人难吃之苦,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牺牲,助力“大国重器”威震四方。
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迈进新时代,面对宏伟蓝图、百年梦想,我们更要弘扬“革命精神”,让其成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源泉。就像陈云同志在入党时说的:“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中国的革命正是靠着这样一些“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打下了江山,稳住了阵脚;我们今天要实现民族复兴,也要靠千千万万这样“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勠力同心,共襄伟业!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米”、为物质发愁。但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决不能患“贫血症”。丢了精神、没了信仰,火箭不能上天,潜艇不能入海,人最终必将沦为空虚而不能站立的“病夫”。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胆气,铆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义无反顾地投身“四个伟大”的时代洪流。一次宣誓,终生追随。如此,就能不断校正人生的航向,登攀人生的高峰,领略到人生奋斗的价值和壮美。
(责任编辑:孙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