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

2019-09-10 13:04李亚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历史

李亚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长,而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熟记基本的知识外,还要把不同历史时段的传统文化穿插进去,加强学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掌握不同的传统文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人文道德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是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维系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推动了社会的文明。

2.博大精深,覆盖面广。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3.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欧洲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至今世界许多大都市都有唐人街存在,可见对世界文明也有一定影响。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1.全面提升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历史学科是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科目,因此历史教师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对历史老师的专业培养,除了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历史教师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水平和具备良好的情操。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参观等,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或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到校做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鼓励教师阅读历史专业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让他们能更好地对历史教材进行专业性的把握。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当今的社会处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渠道不仅仅只是书本,他们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出去旅游等多种方式了解历史文化,学生会对一些历史问题产生自己不同的想法,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这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一位教师的宽容、以及对学生的理解,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给了他们足够的助跑距离,使他们能够展翅高飞,有所作为。教师的修养对文化的传承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2.合理的挖掘教材,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并给他们一些启发。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高峰,儒、法、道、墨、兵、阴阳、纵横、杂、名、医、农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辩学策论昌盛,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孙子、荀子、管子、孟子等思想先哲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诸子百家思想体系,开创了影响深远、彪炳史册的思想文化繁荣盛景,丰富深邃的思想之光历经几千年岁月时空一直影响至今。这一节内容在七年级上册中专门进行了讲解,在讲这一节课时,除了知识点的讲述,还可以开展课堂的讨论或者辩论会,从正反两个方面,从当时与现在两个情景,分别予以阐述,使学生在思辨中全面认识和把握,分清精华与糟粕。而教师可以用点评的方式,以阶级分析的方法,适时地指出这些观点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以发展的眼光,进一步指出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如秦汉时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王羲之的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唐朝李白、杜甫的诗,宋朝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等等,均可作为课堂师生共鉴的材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方法去品评、赏析,而且要学生去思考作品本身蕴藏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

3.诵读经典,在经典文化中传承文明,提升素养。

“人之初,性本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上下和睦,夫唱妇随”、……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话语,其实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而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大多集中于古代典籍中: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适度地加入这些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历史教学内涵。历史课在中学阶段,课时并不多,为了更好的引入经典,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平時多积累,备课时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使中学历史课堂充满传统的文化气息, 还可以培养学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观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良好品行。这既是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引导,又是歌颂人性“真善美”的教育终极目标,同时也弘扬了优秀的民族精神。而随着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意识到规范自身言行的重要性,加强自我教育,使得学校教育不断内化。

4.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貌和文化特征,将其引入历史课堂中,作为课程的有效补充,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被接受。我们可以组织游历,让学生了解人情动态、地方风俗、山川气象;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方式来扩大实际见闻。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类活动来宣传传统文化,可以组织知识竞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对传统节日的由来进行调查探讨,开发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性质的要求,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是意志在中学阶段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理应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盛学锋,中学历史课堂传统文化的融入行研究【J】科教文汇,2016(25):107-108

【2】唐先飞,论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J】读与写,2015年(21):474-475

【3】陆广华,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畅想【J】考试周刊,2017年

【4】侯秀平,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校长参考,2014年

【5】】张成武,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5年

【6】李高原,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学科纵横2017

【7】杨志平,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J】青少年日记,2011(06)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历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