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
一般来说,带“臭”字的词语多为贬义,比如成语臭名昭著、遗臭万年、臭肉来蝇;在旧社会,还有不少歧视性词语是带“臭”字的,如臭要饭的等等,在日常俗语中,“臭”字多被用于表达厌恶的程度,如臭不要脸、摆臭架子。总而言之,带“臭”字的词十有八九不是什么好词。然而,令我不舒服的是,作为钓鱼人的我,我听到有不少人管咱这个群体叫“臭钓鱼的”。
我很错愕——不对啊,钓鱼明明是一项亲山近水、崇尚自然的户外体育运动,钓鱼人分明是一群热爱户外运动,推崇环保理念的人,怎么就臭了?于是我问他们:为啥这么说我们?对方比较坦率:“钓鱼的这帮人里面——我不是说你,有些人素质太差,你到水边看看,看看有多少垃圾是你们钓鱼的留下的?”
这话让我很尴尬,脸上火辣辣,却又无话可说,因为人家说的是事实。尽管我和我身边的几个钓鱼的朋友平时比较注意钓后清理钓位周围的垃圾,可是作为已经被一些人定性为“素质太差”的群体中的一员,我无法独善其身。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钓鱼的,都挺“臭”。
我一度陷入思考,无心钓鱼了,我在回想,我们这群人为什么在他们眼中成了“素质差”的一类人,我们都做了哪些有损自身形象、拉低自身素质的事?这样一想,我发现这种事还真不少。下面我就来罗列一番,反思一下,大家不妨也看看这些情形,回想一下自己抑或身边的钓友是不是曾经做过或者现在正在做这些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水边的垃圾
大家先看看本文的押题图,图片中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亲切?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钓鱼的时候,中钩后勢大力沉的除了大鱼,还有什么?
某次我在河边钓鱼,由于去得晚,周围没了钓位,我只能坐在那个被人遗弃的钓位,眼前的水面上漂满了树枝和饵料袋。开钓后,我仔细拿捏着抛投的角度和力道,好不容易躲过了水面的垃圾,却又频频挂底。结果,我得出了上面问题的答案——中钩后势大力沉的除了大鱼,还有塑料袋。钓获塑料袋后的一瞬间,你的手上会感到一股极其沉重的重量,提出水面的却是沾满污泥烂藻的灌满水的饵料袋。
被水面和水底的障碍折磨得烦躁不堪的我索性不钓了,用抄网捞起水面的垃圾来,一番打捞猛如虎,身边堆起一堆由树枝、饵料袋、饮料瓶、泡沫组成的小山丘,身边的钓友笑嘻嘻调侃起来:哥儿们这是干啥?学雷锋啊?
我指着地上堆积成丘的垃圾一声叹息:我咋钓?
……
我们去一处陌生的地方野钓,该如何判断某一处位置能不能钓鱼,有没有人在此钓过鱼?我回想一下,方法无非有二,一是打听周围的钓友,问问这地方能不能钓,水多深,是否挂底,鱼情好不好等等,如果对方长相比较忠厚,回答较为积极,而非趾高气扬爱搭不理,那么他的回答是可以作为参考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看这地方的岸边、水面、水下有没有饵料袋、蚯蚓盒、烟屁、烟盒、矿泉水瓶、啤酒罐、苞米棒子等垃圾,如果有,则说明这个位置是被不少钓鱼人光顾过的“胜地”,水下可能有鱼,水底可能有窝子,可以在此伸竿试试。
不得不说,这很悲哀,我们竟靠垃圾去判断某地是否能钓鱼,能否作钓位。
有人不服:凭什么说这些垃圾都是钓鱼人留下?
还用凭什么说吗?饵料袋、蚯蚓盒、烟屁、烟盒、矿泉水瓶、啤酒罐、苞米棒子集中出现在水边,除了钓鱼人干的,还能是谁干的?它们是按照如下步骤逐一呈现的:钓鱼人来到水边,通过之前的钓友留下的垃圾判断这地方能钓鱼,于是拉开渔具包,拎出钓椅占好这个位置,然后掏出若干包饵料,撕开包装袋,倒出饵料开饵,然后随手把包装袋扔到身边;在钓的过程中,为了让面饵荤饵两开花、天然饵商品饵齐奏效,还要挂蚯蚓、玉米粒试试,用过之后蚯蚓盒、苞米棒子就不管了,扔到岸边;鱼口不好时、左邻右里聊天扯淡口干舌燥时,抑或海竿换完一轮鱼饵后,往往要点根烟抽抽,抽完的烟屁、抽光的烟盒随手一扔;肚子饿了,撕开一袋面包吃吃,开一罐啤酒喝喝,吃完喝完随手一扔……收竿走人时,不放过一条小鱼,不带走一丝垃圾,可谓一顿操作猛如虎,脏了一方水和土,今天的垃圾成为明天新来的钓友判断钓位的依据,明天的钓友继续留下垃圾成为后天的钓友的榜样和依据,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把环卫人员坑苦了,把环境污染了,把钓鱼人的名声搞臭了,我们就成了“臭钓鱼的”。
除了乱扔垃圾,有些人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脏话连篇,随地吐痰和到处便溺的情况。
某次 ,我去位于高速公路大桥下的某陌生水域钓鱼,通向该水域的道路比较崎岖,需要翻过修路修桥时残留下来的石堆、土方才能达到水边,由于头一次去,加之是大雨过后,水边泥泞不堪,垃圾也被冲刷得没了踪迹,我无法判断这里是否有人钓鱼。
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来到身后的桥墩下面去看,那里遮风避雨,算是个半封闭的空间。看过之后,我确定这水边能钓鱼,并且有不少人在这里钓鱼,因为我在桥墩下看到地上不均匀地分布着无数泡屎和成滩成片的尿痕,画面刺眼,大家自行脑补。
这场景让我极为费解,野猫便溺后尚且挠土掩埋,以文明、智慧、高级自居的人,却把屎尿拉得如此“光明正大”。你们跋山涉水找钓场、破土动工修钓位,号称荒野生存小能手、户外运动小达人,拉屎的时候就不能用你修钓位的工兵铲挖个坑,拉到里面,再用土埋起来?这种令人作呕的地上景象被外人看到,怎么可能不把“素质差”跟“钓鱼人”划上等号?说我们是“臭钓鱼的”难道冤枉我们了吗?
还有一类钓友,属于更高层级,他们便溺起来压根不避人。
在节假日的城市河流、运河岸边,除了有钓鱼人扎堆钓鱼,还有不少举家携友支帐篷野餐、踏青游玩的人,其中不乏妇女和儿童。某些钓鱼人毫不避讳,内急时起身找到一棵大树解裤子就尿,不管周围有没有异性。有钓友调侃他:哥儿们你这么大方吗?不能找个避人的地方尿啊?他颇为豪爽:“大老爷们有啥怕看的?!在外边钓鱼不都这样吗?”一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派头。
这不是你怕不怕看的问题,而是某些镜头是否会引起观众不适的问题。东北有句方言叫“膈应”,指的是某种行为让人极度反感和厌恶。你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让人感到“膈应”。你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在你媳妇或女儿的视线范围内便溺,她们是什么感受,你又是什么感受?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原因之一是人有隐私,有羞耻之心,没了这两点,何以为人?所以,别再大言不惭地说“大老爷们有啥怕看的”这种浑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是不拘小解。
留大放小?
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钓胜于鱼》,学过之后倍受启发,深受触动。长大后,我在钓鱼杂志上、论坛上、各种钓鱼网站上、APP上、短视频平台上,总能看到各种关于提倡放流、留大放小的内容,我甚为赞许,深感钦佩,觉得这是钓鱼人区别于网鱼人、挂鱼人、炸鱼人、电鱼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体现出我们悠久优秀的钓鱼文化和某种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可是当我来到水边时却发现,有些钓鱼人的做法令人大跌眼镜。
某年我去某沿海城市出差,不少人用手竿在海邊水泥石桥上钓楞巴,其中一人钓得很好,频频上鱼,个头虽不大,但玩起来很过瘾,可是这老哥把钓到的所有小鱼都丢在水泥地上任其挣扎,直至晒死。有些游客问他怎么不把鱼装到桶里,难道是要把鱼直接晒成鱼干拿回去吃吗?这老哥说了,这么小的鱼,值得一吃吗?扔了都没人要!
这真令人费解和侧目——你既然不吃,扔了又没人要,为什么要扔到地上,不会扔回水里吗?
在河边钓鱼,我也常看见这样的钓友,他们钓到小鱼既不扔回水里,也不扔到鱼护里,而是扔到身后,任其挣扎直至死亡,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小杂鱼不入流,不屑于扔进鱼护里;小杂鱼闹钩,不胜其烦,难道扔回去让它继续折腾人?让它去死吧。
这就是他们赤裸裸地残害生灵的逻辑。
钓鱼人拿几条鱼回去吃,这无可厚非;哪怕他就爱吃小鱼,觉得小鱼肉嫩,觉得用小鱼肉做鱼酱好吃,拒绝留大放小,专挑小鱼往家拿,这也无可指摘,可是你祸害鱼就不对了,你既不吃,又不放生,而是把它扔在岸上让它死亡,最终跟你留下的那些饵料袋、饮料瓶一起成为垃圾,这样好吗?你们谈及下地笼、下挂子的人恨得咬牙切齿,言必称这些人不择手段,大小通杀,卑鄙无耻下流到极点,说得自己好像很高尚。扪心自问,难道你们不是大小通杀?我觉得你们比大小通杀更过分,你们是滥杀无辜。从某种角度讲,下地笼、下挂子的人甚至都比你强,他们虽说大小通杀,但都用来卖钱或者吃,起码没浪费。你们呢?你们是在糟践东西。
外人看到你们的这种行为,怎么可能再相信钓鱼是一项高雅的陶冶情操的户外运动的这种说辞?怎么可能相信钓鱼人是一群崇尚自然,推崇环保的人?怎么可能相信我们是拥有悠久的垂钓历史、深厚的钓鱼文化的国度?怎么可能会相信钓鱼人有文化?我们的文化在哪?
职业钓手很完美?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一部分休闲钓手比较“臭”,常年走南闯北打竞技的职业钓手应该是香的吧?也不尽然,个别职业钓手也是比较“臭”的。
近年来,我参加过多场各个规模的钓鱼赛事,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也有渔具企业搞的系列赛事,发现个别老师的素质令人堪忧。比如,赛前开幕式宣读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时,总有人成帮搭伙抽烟闲聊,结果赛中违规被裁判员判罚时却嚷嚷没人告诉他这算犯规;要求钓手们在比赛过程中统一穿戴主办方发放的钓鱼服和钓鱼帽,总有人我行我素不穿不戴;要求钓手们在比赛中别抽烟,总有人照样吞云吐雾;要求钓手们赛后将各自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总有人抬屁股就走;主办方在台上公布比赛成绩时,总有人毫无秩序,歪戴帽子,撩起上衣,露出肚皮,叼着烟卷,侃侃而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听不清成绩结果便在台下嚷嚷没听清;比赛成绩、抽奖名单结束后,各位发现名单没有自己,便一哄而散,不管台上的主持人说没说完话,颁奖仪式结没结束。
赛后,主办方无奈表示:搞钓鱼比赛,钓手拍照合影的环节必须安排在赛前,赛前要是没拍照,再想凑齐他们就难了;抽奖环节必须安排在最后,要是没有抽奖拴着他们,人早散了。
通过观察和接触发现,但凡能在钓鱼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尤其是能够夺得冠军的钓手,他们的举止、气质明显有别于上面案例中的那些人,他们往往不吵不闹,沉稳低调,遵守秩序、举止得体。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句话:支撑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文化,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根本因素也是文化。我想,这句话用在职业钓手身上也是成立的。这个“文化”,并不是狭义的读过多少书,学历有多高,而是综合素质。
钓鱼圈里也有鄙视链
钓鱼圈中隐藏着一个鄙视链,比如玩路亚的鄙视玩手竿的;在玩手竿的当中,玩黑坑的和玩休闲钓的又互相鄙视。
钓鱼人内部怎么还鄙视起来了?
玩路亚的觉得自己很环保,很新潮,钓鱼理念很先进,形象好,气质佳,不埋汰,很潮很炫,相比之下,他们觉得玩手竿的档次相对低级,弄得满手泥水饵料,铅皮剪得哪儿都是,一点都不环保,啥鱼都要,为鱼而渔,一点精神追求都没有,一点意思都没有。
玩黑坑的又是怎么鄙视玩休闲钓的呢?他们觉得玩休闲钓的人缺乏勇气和魄力,在水边钓点小鱼就知足了,没出息,没意思,没追求,不花钱,形象也不好,穿得破衣烂衫,埋了巴汰,装备也差,全是便宜货,从头到脚透着一股穷劲,横竖瞧不上眼。
反过来,玩休闲钓也看不上玩黑坑的——玩黑坑有啥意思?研究饵料、配方、小药,各种装备,挖门盗洞琢磨池子里那点破鱼,无所不用其极,这还叫钓鱼吗?跟赌博有什么区别?一丁点探索未知的乐趣都没有,你们一门心思想过瘾,想“上岸”,自认为敢花钱、装备好就了不起,你们是彻头彻尾的暴发户心理,俗不可耐。
这种鄙视链的存在,就是“窝里斗”的生动表现。你们每个群体都在标榜自己很先进,别人很落后,但你们是否意识到,在外人看来,你们实际是同类——全都是钓鱼的。
大家想想,往小了说,无论玩哪种钓法,其实大家做的是同一件事——用一种自己擅长的合理的有效的方式把水里的鱼钓出来,只不过你们的场地、方式、目标鱼有所不同罢了;你们所追求的也是同一件事——都想在各自擅长的热爱的领域里实现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最大化,谁瞧不起谁?有什么可鄙视的?
往大了说,无论我们玩哪种钓法,我们都是中国钓鱼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这项我们痴迷着的运动做着或大或小的贡献,在推动着它的发展,为什么要互相鄙视?
胸怀大一些,视野宽一点,诋毁和歧视就会少一点,任何诋毁和鄙视都无异于自黑,如此下去,我们会很“臭”。
香还是臭,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我们在水边钓鱼时,我们就是和魚、水融为一体的,人、鱼、水三者有一样不好,就代表这项运动不好。
当我们在水边钓鱼时,我们就代表着“钓鱼人”这个群体,只要有一条臭鱼,这锅汤就有被毁掉的风险。
我们都不希望给自己所处的群体泼脏水吧?我们不能吃饱了就骂厨子,钓爽了就扔垃圾吧?我们不想别人管咱们叫“臭钓鱼的”吧?
我对各位同行、同类、同好、同志没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不敢站在某种制高点上说话不腰疼,我只是不希望我们共同所属的这个群体被贬损为“臭钓鱼的”,一旦我们成了这种公众形象,每个手拿钓竿的人的脸上都无光,是吧?
没错,我们固然在短时间内改变不了某些现象,我们固然无权改变别人的行为方式,我们固然不能把整个钓场的垃圾清理干净。我们改变不了,但别去助长它。
我们管不了别人,但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我们能管得了自己,能约束自己,能自己控制自己。我们上小学一年级时背诵的《小学生行为守则》就有一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如今我们一把年纪了,难道连小学时的作业还没完成,还不会做?我们清除不了整个钓场的垃圾,但我们可以把自己钓位的那几平方米的卫生搞好,这不难吧?我们只消准备个大塑料袋,临走时把自己制造的饵料袋、蚯蚓盒、烟屁、烟盒、矿泉水瓶、啤酒罐、苞米棒子等垃圾装进去带走,扔到垃圾箱里,举手之劳而已,十分钟就能搞定,为什么不做?
我们改不了别人,也无需改变别人,世界也用不着我们去改变,我们能做好自己就不错,这就是“从我做起”。
如果我们能带动跟自己玩的那几个钓友,让他们也能“从我做起”,几个人形成一个小范围共识,我们就向前迈进了一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几个人的小范围共识和行动能够让看周围的陌生钓友看见并有所触动,进而让他们也能“从我做起”,形成稍大范围的共识和行动,那就更进一步;如此下去,让这种共识和行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就是功莫大焉。终于有一天,你发现这世界竟然真的改变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你在这个过程中恰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你不觉得这将让你收获莫大的快乐和成就感吗?哪怕你贡献的力量很小很小。
我们到底臭不臭,决定权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人都是要面子的,我们不想有人叫咱是“臭钓鱼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简单的道理,做起来也不难——各位,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