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荣
目前,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爱自己,我就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人们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一直以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从原始人群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电脑自动化办公”,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人类本身。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明天他们就是社会的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勤劳勇敢的优良品德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首要任务,也是关心到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大事。
一、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相符合,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呈白热化趋势,重视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劳动教育的深刻阐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现代教育的主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
(一)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事实上,宝宝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三)劳动教育能促进宝宝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四)劳动教育能促进宝宝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五)劳动可以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
有关专家指出,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孩子的学习。专家认为,孩子结束了在学校一天的紧张学习,回到家后,帮助父母拖拖地、洗洗碗、洗洗衣服,可以通过这些劳动来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减轻疲劳度,从而使学生精力更充沛。还有,父母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还是同孩子沟通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劳动,通过谈心、聊天,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亲情的交融会给孩子在学习、生活、精神上新的力量。专家认为,家务劳动也是培养一个人劳动素质的绝好课堂,它同学校开设的劳动课一样,是完全能够达到培养孩子多种素质的目的。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做法
(一)家长慢慢引导孩子,树立“劳动与学习同等重要”的观念
其实劳动和学习不冲突的,孩子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都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组织能力有关。在做这些工作时,父母往往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技巧教给孩子,还可以与之在劳动中讲一下所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告诉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上,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升。家长应告诉孩子家务活和学习成绩是同等重要的,即使今天考试,也要孩子坚持做家务。
(二)家长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孩子的行为习惯通常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而同性的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更大。因此,要想孩子勤快起来,父母在生活中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习惯,让孩子体会到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个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三)激发孩子爱劳动的内部动机
家长可以先请孩子帮忙打下手,在一起参加家务劳动的契机中,给孩子讲解家务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看到妈妈做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哪些程序,这样的劳动会让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当孩子看到了这种辛苦的过程,并意识到它的价值时,他会渐渐地树立起勞动的意识。安排孩子去扫地,要记得每天赞扬他,告诉他因为他的劳动,地每天都很干净。如果碰到朋友或是亲戚来了,告诉他们“我们家的地都是孩子扫的”,给孩子成就感。
(四)列出家务内容
家长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内容,将孩子需要做到的东西,用笔写下来。这种形式会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起到一种契约的价值。比起父母的“唠叨”,孩子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给孩子列出一个“家务清单”,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计划,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同时,还会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知道父母要做的远比孩子要做的多。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事,家长会表示真诚的感谢,这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五)科学指导孩子劳动让孩子做家务,应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长权威压孩子,让他觉得做家务是一种负担,另外不要因为孩子“捣蛋”就呵斥打击他的积极性,真心赞美,细心呵护,耐心指导,会使孩子的劳动目的更加明确,更有成就感。让孩子做家务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但不要给予过多干预,因为孩子认为“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会有满足感及幸福感。对于健忘或较懒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帮助促进法”,促使孩子劳动。如帮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收拾柜子,整理书桌时,留下一半工作,也让孩子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干。
四、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劳动教育
(一)通过自我服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学校要通过典型、榜样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从自己身边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应在周末给学生布置一些劳动任务,以促使学生去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和常识。如:做饭、洗衣、饲养、种植等。
(二)通过集体互助劳动,增加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
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如:学校大扫除,在学校食堂里帮厨,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里做劳动等,以增加学生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培养学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通过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
学校根据自己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的劳动,比如:到公共场合捡垃圾、清扫等让学生与社会融入到一起,以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