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里不能没有童书,
但是,童书到底有什么用?也许,它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神奇。
而且,和孩子共读童书,
会让我们重新发现孩子,发现自己,发现童年。
单说绘本中的艺术之用,就很巨大。优秀的绘本往往很美,而且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它们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风格,以及对艺术的崇高追求,可以说每一种都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而且都为这类风格中的顶尖作品。我们不可能天天带孩子去美术馆,但是我们可以天天带孩子读绘本,绘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搬到家里的美术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到蔡皋那种地道的中国画风格,安东尼·布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李欧·李奥尼的抽象画风格,约翰·伯宁罕的印象派风格……
其实,童书对大人也非常有益。常常和孩子一起读优秀童书,大人会对孩子、对童年有更深入的了解。成人在童書中,可以体验到好像是重新回到了童年,会发现今天的自己与童年的经历息息相关。童年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不能重新过一次童年,但可以在童书阅读中重新体验和反思,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阿甲(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著名阅读推广人)
亲子共读在孩子的童年里意义重大,我们特意从《父母必读》杂志与喜马拉雅联合录制的“绘本大师课”中摘编了几位著名阅读推广人及阅读专家关于童书与童年的观点,以及他们对亲子共读指导的一小部分建议。10位专家所讲述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还在不断更新的精品课程“绘本大师课”。
自我探索是人类的永恒命题。孩子在小的时候不会用‘我’这个词,直到有一天他学会了这个词,其实也开始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这对一个孩子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的不解、困惑,甚至是恐惧,因为他们难以理解,‘我’是一个稳定的存在。这么复杂的事情,恐怕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和孩子讲清楚,可能也不会想起来去沟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童书会带给我们启发,让我们不仅教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常识、知识,也能和他一起沟通一些复杂的人生命题。
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探讨这些话题时,孩子会用欣喜和感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什么是‘我’……这些从小就和孩子在童书里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去应对很多生活中的痛苦,甚至是灾难。
——刘丹(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诗人祁智关于阅读其实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他讲的是,‘阅读就像种树,我们种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制作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这段话会让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给孩子读童书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是让孩子获得文学上的审美,抑或是让孩子认识一些字,那其实是忽视了书籍的价值。那么书籍是什么呢?书籍是人类传播信息、古老且重要的渠道,是我们传承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工具,它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所以说,了解书,爱上书,是让孩子获取信息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而童书,是连接孩子与书籍的桥梁,是孩子走向广阔书籍阅读世界时,在入口处吸引他的那片最美的风景。
——刘晓晔(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0~6岁的孩子,恰恰是和父母共读童书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应该认认真真地和孩子通过亲子共读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充分分享亲子共读为家庭带来的乐趣,这对孩子的各种发展都非常重要,也为孩子下一步的自主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婴儿最初听故事的姿势是躺着的,成人展开书页在他的耳边呢喃讲述,孩子会因为亲人的声音产生莫大的愉悦感,咿咿呀呀,踢动小脚和小手;等他可以坐在成人的腿上时,书页在眼前展开,耳朵听着爸爸妈妈讲述的声音,感受着爸爸妈妈的体温和心跳,整个身体都在与成人进行着紧密的连接。
亲子共读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学会共情,获得美感的培养和情感体验,成人又何尝不是呢?!亲子共读也是促进父母和孩子亲密关系的催化剂。好童书重要,好的亲子共读关系更重要!所以在童年里,大人们一定要加油,多和孩子共读童书,享受童年。
——向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教学顾问,著名绘本创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