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段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19-09-10 20:14:56马令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理念情境体育

马令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提高低段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情境;理念

新课改理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引入了新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小学体育从观念、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到评价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否适应和完美地执行新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大有益处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课堂的类型密切相关,专项体育课是从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和兴趣出发,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专项技能迅速提高,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专项体育课应与普通体育课相结合,在上好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更完善,更有成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才更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非常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参与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4.更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时教师重视示范讲解,强调学生“跟我学”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做动作时的情感如何、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等问题,有的体育教师从不会去过问。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遵循不同规律来组织,把学生从特定的组织形式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紧张严肃的“要我学”变成轻松活泼的“我要学”。例如练习100米跑,看起来非常枯燥,学生感到厭烦。但如果把这一活动设为游戏的形式,比如可设计为比赛跑,胜者奖,败者罚的游戏,学生就非常乐意参与。再有短距离快速跑,我们可把它设计为追速跑、追球跑、让距跑等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给学生感觉只要是新鲜的,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6.教学方法要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身体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的精神刺激,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讨厌单一的重复练习等心理特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兴趣爱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室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有多种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缓解课堂气氛,比如多采用竞赛机制和游戏环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制定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儿童化”创新尝试,将游戏性贯穿教学实践始末。游戏的方法通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更能使孩子们在运动中克服枯燥单调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身体上的疲劳。为此,变换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要加深形象化教育教学,通过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庆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

[2]李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J].知音励志.2016(21)

猜你喜欢
理念情境体育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护患情境会话
2016体育年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们的“体育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