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彬
摘要:绘本是“画出来的书”,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它不仅是讲个简短的故事,欣赏几副简单的图画,而是透过浅层的表达获得深刻的道理。绘本本身极具趣味性、传达性、欣赏性,是低年级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关键。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讲述法、想象法、游戏法、写绘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无形的手中去接受知识,而非主动获取知识。所以在绘本教学中“留白”艺术的使用也尤为关键,通过教师所留之“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创造、想象,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形成学生广阔的知识来源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观察设疑;抓住主线;创编结尾
一、何谓“留白”
罗丹雕塑《沉思者》里那沉思幽怨的眼神,令人百感交集。达芬奇《蒙娜丽莎》中那神秘淡然的微笑,让人浮想联翩。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里,只画了区区十几只蝌蚪在湍急清泉中游动,便营造出“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这都是留白的结果。所谓“留白”,原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和相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艺术技巧不仅限于书法绘画,也常常被使用于音乐创作、电影制作、教育教学工作中。
《新课改》就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换句话说,如果过去是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词的词义、这段话的段意,这篇文章的文旨,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强调要“留白”。教师只提出疑问,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答疑解惑,自己查阅资料找词义、归纳段意、概括文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需要留白是因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留白。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也必须留白,而我因此更加重视阅读留白。
二、如何“留白”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可见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在上低年级绘本阅读课时,1-2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快速浏览画面的阶段,绘本中的文字一般都一扫而过,以至于没有达到阅读绘本的目的。那么我们应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画,如何在绘本阅读中运用“留白”艺术呢?
(一)观察设疑,扎下兴趣之根
在挑选绘本时,我就会选择封面颜色较为鲜艳,画面充满童趣的绘本,这样能第一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我抓住低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较为感兴趣的特点,往往选择以熟悉的动物为主角的绘本进行绘本启蒙教学。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我是霸王龙》、《精灵鼠小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五只小猴子》系列、《木偶奇遇记》等。在绘本教学之前,我先不急于为孩子介绍绘本的内容,而是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观察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的图画、颜色,说出自己第一眼看到绘本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姓名、生平及出版社等信息,让学生对书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咀嚼标题,鼓励学生就标题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疑问,并反复强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细心阅读来答疑解惑。
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孩子们一看到这本书,就被充满童趣的画面所吸引:一只小兔子笑嘻嘻地把两只手挂在大兔子长长的耳朵上,大兔子微微低下头和蔼地盯着小兔子的眼睛。这时,我把绘本高高举起,让孩子静静观察仔细思考:你喜欢这部绘本吗?它哪里吸引你了?封面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想自己打开看看吗?导入留白给低年级的孩子设置了疑问,用一系列问题开拓孩子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喜欢这部绘本,因为那只小兔子好可爱,它挂在大兔子的耳朵上荡秋千。”“这肯定这句话兔妈妈对兔宝宝说的话,因为题目叫猜猜我有多爱你。”“兔妈妈到底有多爱兔宝宝,是不是像我妈妈爱我一样,我想看这本书”……整堂阅读课,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观察阅读思考;课后,孩子们纷纷跑到我面前想看看我还带了哪些有趣的绘本。读一本绘本,让学生爱上所有绘本,这不正是我们殷殷期盼的吗?
(二)抓住主线,发起智慧之芽
在共读绘本的过程中,我改变以往时时停下来设置问题的方式,而采用围绕一根主线提出关键问题,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的形式,变多为少,变繁为简。这样学生的阅读脉络清晰了许多,学习目标更为明确,阅读难度也大大降低。围绕一个问题并不代表着只提一次问题,而是精读绘本之后,把关键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在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反复围绕这个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字图画背后蕴藏的深意。
在共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就紧紧围绕“爷爷又把它做成什么了”这个问题而展开。“爷爷把心爱的毯子变成了什么?爷爷把外套变成了什么?外套之后,还可以变成什么?”“做成漂亮的蓬蓬裙,做成有民族特色的披肩,做成漂亮的围巾,做成精美的蝴蝶结。做成大白的领带,做成功夫熊猫的袜子,做成温暖的小手套,做成兔宝宝的小耳朵……”“那《爷爷一定有办法》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作者有一个能干的爷爷?爷爷把毯子变成外套,把外套变成背心,都是为了谁?”“为了心爱的孙子。”“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爱,爱让爷爷想尽了办法把孙子心爱的毯子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爱让人们充满了力量。那你的身边也有这么爱你的人吗?他做了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呢?”“我的妈妈,她天天变出不同的早餐给我吃。”“我的爷爷,他每天都要接送我八次。”“我也很爱我的妈妈,我每天都做好作业,不让我妈妈操心。”“那回家能不能给爱你的家人,送上一个爱的吻呢?爱,要善于表达,回家试试吧!”
孩子们边听故事,边积极思考,答案虽五花八门却给我带来重重惊喜。教学过程的留白,不仅能帮助孩子加强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抓住主线,以学生固有的经验,对文字没有表达的内容进行创设想象,从而获得从绘本中帶来的独一无二的快乐。让这快乐的主旋律不仅飘扬在阅读的课堂里,也飘荡到课外的阅读世界。薄薄的一本绘本,在“留白艺术”的运用下就读厚了;短短的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在一次又一次观察想象推理中变得绵长;思想也在一次次留白,一次次推理、一次次交流中得到了锤炼。我想这就是绘本阅读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留白艺术的乐趣所在。
(三)创编结尾,开出想象之花
绘本与其他类型的书籍最大的不同,在它的文字很少图画很多,所以赋予它的想象空间极大。特别是在绘本结尾时,很多作者都采用开放式的结局,让孩子可以浮想联翩。如《逃家小兔》的结尾——“终于,小兔看到了妈妈,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小兔伤心地说:“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兔妈妈把小兔紧紧地拥进怀中。这时我会发问:“故事到这里就真的结束了吗?小兔会不会再次离开家呢?下一次离开它又会藏到哪儿去?谁来说说?”话音刚落,很多同学脸上满是兴奋的表情,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小兔子在学校作业太多,肯定又逃跑了,它又逃到我们学校来了,它变成我们学校墙上的画;小兔子变成蒲公英,这儿飞飞那儿吹吹,妈妈再也找不到它了;小兔子以后每年都逃跑一次,但都被妈妈找回来了;小兔子肯定不会再逃跑了,有这么爱它的妈妈,它為什么还要逃跑呢?”纸上由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们说再多不如让他们去写。说完之后,我会带着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上续写结尾,短短几句,寥寥几行,这些卡片就包含了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孩子对文字的深情,卡片也拥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写好之后,大家都把卡片贴到教室后面的“智慧树”上,你的结尾我来鉴赏,我的结尾你来点评,想象之花就在这棵“智慧树”上悄然绽放。
结尾处的留白,在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帮助孩子提炼中心思想,提升主旨的关键。开创式结尾,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得到碰撞,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中,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所以每到尾声,我都会故意停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想象余地,让每一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智慧创编结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这本书独一无二的作者。
三、留白之美
留白只要是留得其所,那便不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技巧。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握紧学习的指挥棒,奏出自己的阅读乐章;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沉浸在想象的瀚海里,创出自己的阅读天地。留白不仅是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是为了把学生的视野从一部绘本拉伸到整个生活,激起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求,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尽管“留白”作为课堂休止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对教师的敏锐观察力、灵活反应力和教学机智有一定要求,所以在探索“留白”艺术的过程中,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在绘本教学中,我们以后可以少一点知识技能的传递,少一点形式化的教学设计,少一点课堂限制,多一些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多一些思想火花的碰撞,多一些丰富的创造想象。这样才能让孩子心中的“花”,在兴趣中扎根,在智慧中发芽,在想象中绽放。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史云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