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有个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小事,可主妇却想:鸡蛋能孵成小鸡,小鸡能变成母雞,而母鸡又能下很多的蛋,很多蛋又能变成很多鸡……主妇如此想下去,仿佛自己失去了一个养鸡场,越想越痛苦。
不用嘲笑主妇,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心理放大镜”。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要求被试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的烦恼都写下来,投入一个“烦恼箱”里。三周之后打开这个“烦恼箱”,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可见,烦恼多是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心里放大的。如果说最初身体的痛苦好比射向我们的第一箭,那么后来添加的痛苦就是第二箭了。
小倩因工作与领导发生争吵。事后小倩非常担心,争吵一定会让领导对自己产生不良印象,说不定会在工作中找自己的麻烦。于是,每次见到领导,小倩就会忐忑不安。一次,她偶然从领导身边路过,发现领导阴沉着脸,这更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后来从同事那里得知,领导不仅没有忌恨小倩,还表示道理总是越辩越明的。是小倩想多了,才搅得自己心神不宁。
王婶弄丢了女儿刚给的几百元钱,这笔损失让她非常郁闷。过后,王婶久久地在这件事情上纠结:我怎么丢钱了,这是多么倒霉,怎么会这样?继而,王婶还因为心情不好而影响了家务,影响了家人关系,增添了更多的痛苦。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有个“ABC理论”认为,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便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就是说,决定人情绪性质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同样的道理,决定我们情绪程度的,也不是生活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生活事件的态度。由于消极的态度,我们就会对事件进行消极加工,我们有了烦恼,会不断放大烦恼。
我们该怎么办?
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如意,比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冲突等,不如意其实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这样,我们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便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即便真的遭遇了也会有积极的心态,不再去消极应对。于是,虽然生活中依然有烦恼,但只要不再去放大,就能及时放下,让心灵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