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巧迁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9-10 22:38余金燕
南北桥 2019年13期
关键词:省略号志愿军小女孩

余金燕

【摘    要】如何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辐射性读写迁移,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习得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关键要找准迁移结合点,巧妙地安排读写迁移,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使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关键词】读写迁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211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辐射性读写迁移,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习得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 迁移在生活对接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指向生活便自然成为读写迁移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在随着作者观赏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之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写解说词,为游客做导游。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书写着,交流着,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着当导游的快乐。这节课不仅内化了语言,又把学习引向了生活。又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作者抓住想象具有类似性这一特点,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本段结尾处的的省略号实际上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我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仔细想象盘古身体的其它部位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事物具有相似的特点,自由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神话想象的丰富和神奇这一特点。

二、迁移在文章细节处

现在孩子的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没素材可写而是写不具体,没有动人的细节,缺少丰富的语言的学习和积累。课文中典型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我让孩子在读懂文章的同时,走进语言,然后体验生活,应用方法,为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提供了一条捷径。如《检阅》一课,文中的场面描写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好的范例,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场面的方法,回想生活中哪些隆重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想象说出了申奥成功的感人场面、奥运会开幕的隆重场面、校运动会开幕式的热闹场面、婚礼的热闹场面等,此处的迁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样的迁移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同学们感到轻松,所以描写也生动传神。

三、迁移在情感共鸣处

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品读、想象等方式,营造出文章特有的意境,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在凄凉的背景音乐中边欣赏边默读课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随着音乐的渲染更加感人至深,学生不觉潸然泪下。这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仿佛在与作者倾心对话,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此时,正是迁移的好机会。我随机引导:同学们,当你面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时,你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说:“小女孩,你那么小的年龄就流落街头卖火柴,实在太可怜了。与你同龄的我们却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幸福。”“小女孩,如果你生活在当今社会,你也一定会和我们一样拥有无比幸福快乐的童年。”课后我请学生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篇短文。大部分学生有话可写,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迁移不仅使课文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也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四、迁移在扶床学步处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正处于扶床学步的阶段,对于老师来说,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参照着别人的好词好句、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进行仿写,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学生便写出了以下优美的句子:这棵树真高呀,高得仿佛伸向了云霄;这棵树真粗呀,粗得我们五六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把它围住;这棵树真大呀,大得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这里的鱼真奇呀,有的肚子像皮球一样圆,有的浑身长满了刺;这里的鱼真美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阳光下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又如学完《北京亮起来了》,让学生以《家乡的夜景》为题仿着写一写家乡美丽的夜景,学生依葫芦画瓢,觉得简单多了。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培养读写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断定了基础。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让学生领悟了课文内容,学会了修辞手法,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律,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优美语言,达到了读与写的双赢。

五、迁移在文本空白处

1.善用标点,合理想象。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如《花钟》一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各种花在不同时间里开放的情景,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句式的变换美,在本段结尾“昙花却在九点钟含笑一现……”运用了省略号,此处的省略号,实际上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说法写一写鲜花的开放。便出现了“山茶花绽开了自己美丽的笑脸。”,“鸡冠花摇摆着自己鲜红的桂冠。”等优美语句。再如《风筝》一文在结尾处“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运用了省略号,此处的省略耐人寻味,让孩子们都及待地想知道到底找到了没有,此时,让孩子大胆想象,孩子们都能结合前文在胆想象,写出了一个个精美片段。有的写“跑到后,定睛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幸福鳥’,他们又欢呼起来,那种失而复得的感受是那样令人惊喜。”也有的写“跑到后,一看,原来是一些枯枝摆在那儿,他们高涨的心情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渊。”无论是那种结果,都写出了童真、童趣。

2.利用省略,巧补空白。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需要,作者在写作时为突出重点删减了一些内容,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白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只写了志愿军向朝鲜人民告别的话语,却没有写朝鲜人民如何与志愿军话别。我抓住这个空白引导:“文章写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时的情景,既然是告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她们当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写一段他们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吗?”这样,使原文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相互话别,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创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巧用结尾, 进行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或想象、回味的余地。在此进行读写迁移不仅可以使故事得以延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了《小摄影师》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想象小男孩回来后,高尔基是如何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小男孩,及小男孩如何为这位伟人拍照,后来这张照片又引起了如何的反响,进而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了《穷人》一文学完后,紧密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想想桑娜一家人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请接下去写一写。学生对故事结局的想像都不一样,有的认为“好人会有好报,桑娜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幸福。”有的认为“当时的社会制度不改变,桑娜一家一定会过得更穷困。”还有的认为“桑娜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与穷困人们一道,推翻沙皇的统治,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合理,本次写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的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省略号志愿军小女孩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省略号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