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过程质量缺陷分类管控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07:22尤彬
环球市场 2019年21期

尤彬

摘要:立足卷烟机械化大生产实际,针对难以发现的质量缺陷,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利用技术手段降低发现缺陷的难度,应用PFMEA分析手段,以质量缺陷发现的难易程度对进行分类,针对性制定不同频率和方法的预防手段,以期降低质量风险和质量成本等措施,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质量缺陷分类管控;过程失效模式分析;可探测度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下,河南中烟把加强制造过程质量管控作为“产品质量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近年来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六西格玛宣讲和培训,企业已初步具备了深入推广精益管理相关技术方法的基本条件。在认识上,从管理层、技术层到操作层上下一致形成了有必要建立起基于PFMEA技术的预防性质量管控体系的共同认识。在工具选择上,PFMEA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技术,用来分析和识别工艺设计或产品制造过程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控制措施以及有效地减少工艺设计和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从技术保障上,与国内专业的、熟悉烟草行业的工艺质量管理咨询公司结为合作伙伴,更加有序、快速和深入地推进PFMEA技术,建立起基于PFMEA技术的预防性质量管控体系。在此背景下,卷包质量管理活动逐步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并通过建立制造过程预防性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质量防控水平和能力。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卷包设备生产速度每分钟7200-8100支/分钟,仅靠目视检查外观甚至使用仪器检测物理指标,一方面检验的滞后性带来大量不合格品浪费,另一方面无法做到产品全检,不能杜绝缺陷产生。

2.造成大量报废品和存在较大质量隐患的缺陷,除人为因素影响,大多是一些出现频次低或发现时间长的质量缺陷。控制此类缺陷产生的手段,如仅靠事后检查,不但存在巨大的质量风险,同时也会造成原辅材料和人力的极大浪费。

3.质量管理活动逐步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通过建立制造过程预防性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质量防控水平和能力。但目前质量管理模式仍以结果控制和事后分析为主,缺少系统识别和分析卷包生产过程潜在失效模式的针对性措施和预防性管理的手段。

4.目前质量和设备管理模式,难以为预防性保养及维修提供系统的依据和标准,难以深入分析关键控制指标与各相关参数之间的联系,无法制定最佳控制方案,从而对全面落实生产线精细化控制造成极大困难。

二、模式探索和主要做法

1.缺陷分類。以质量缺陷发现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难以发现的缺陷一旦出现,一方面意味着待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时缺陷产品数量己非常多,另一方面有可能存在批量不合格的严重隐患。最终无论报废还是挑拣处理,都会产生巨大的质量成本。因此通过对难以发现的质量缺陷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利用技术手段降低发现缺陷的难度(如加装在线检测装置或使用防错手段)是最经济的选择。

2.可探测度的标准量化。要按照在制过程质量缺陷发现的难易程度(可探测度)将质量缺陷进行分类,首先要量化发现缺陷的难易程度,即可探测度的标准化。发现缺陷的难易程度在不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缺陷被发现的概率、缺陷产生后至被发现的时间。缺陷发现时间是缺陷产生后至检查工位的时间与人工或仪器检验时间之和。因此,综合考虑缺陷发生频率和缺陷产生到检查工位的时间两个因素,将发现时间除以发现概率的值,作为缺陷的可探测度赋值。

3.测量统计缺陷可探测度。依据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每一缺陷的发现机率进行了打分和赋值。在生产现场,用秒表逐一测量并记录了各个缺陷产生后到操作人员完成检查的时间。汇总统计后,根据可探测度大小,将大于10的缺陷定为I类,小于10大于l的定为II类,小于1的定为ⅡI类。

4.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缺陷分类完成后,运用PFMEA的分析方式,逐步分析造成此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寻找缺陷与过程失效间的对应关系,挖掘影响缺陷产生的主要因素。首先,明确列出导致缺陷产生的相关详细流程;其次,为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从人机料法环测等过程所有因素出发绘制树图;对列出的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逐一分析潜在失效原因,逐条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探测手段;最后,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分析汇总三类缺陷过程控制方法。

5.风险控制点的识别和分级控制。通过以上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梳理出对卷烟的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重要影响因素,识别为风险控制点,根据采取手段的不同,分为设备管理类和制度管理类。制度管理类风险控制点按照周期长短分类。设备管理类控制点按照对应缺陷的分类,分三类进行控制:I类风险控制点在每班两小时停机保养时由机台人员检查保养,I类和II类风险控制点在每天进站保养时由机台人员、保养工和跟班维修工检查保养,I类、II类和III类风险控制点在每周轮保时由机台人员、轮保维修工检查保养。

6.固化标准。经过分类保养一个月对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现场试行,卷烟物理指标更加稳定,严重缺陷产品数量明显减少,原辅材料消耗进一步降低,在公司一季度金叶制造绩效考评中烟支物测和外观质量指标均取得前两名的好成绩。部门修改了操作人员作业标准化程序(SOP)和三级保养标准等体系文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三级保养内容。

参考文献:

[1]于建军卷烟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工艺规范[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16.

[3]GB/T7826-200X/IEC60812: 200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