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之后将面临另外一种生活。而在历史长河中,一个地域、一种文化会时不时地接受着考验,在种种考验中美食当属加分项。在其背后,则是智慧的沉淀。
《人民日报》发表《美食体验为旅行加分》的文章中寫道“美食‘打卡成习惯”,并进一步阐述“当前游客更希望品尝使用当地独特食材、烹饪方式,具有当地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的特色美食,并关注其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指出沙茶面、肠粉、麻糍、虾饼……等地方特色美食,给人带来“逛吃”的享受。如果说,游客是一个考官,那么在考官那里美食是加分项。
《人民日报》的另一篇文章《阆中食味》写道“我在阆中行走数日,却更对阆中繁多且独特的饮食兴趣浓厚,这并非吃货本能使然,而是因为当地诸多的文化元素都与饮食密不可分,既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天道,更是于绿水青山中,显现出丰饶大地奉献出的丰盈的供养,还有充满智慧的人的创造——食,也得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啊!”吴道子在画《千里嘉陵图》时,更是叹称阆中一带为“嘉陵第一江山”。但是文章作者,更喜欢的阆中“人间炊烟”。如果说,历史是考官,那么好山好水好地方是入眼的人,而人间好味道却是走心的。人们耕耘士地,美食滋养心田。
没有什么是凭空而来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是食材,而赋予食材灵魂的却厨师,而把美食记录的下来是文人。而匠人则回望历史,向历史要美食。北京朝阳大悦城请多位名厨一起复原古法食单,让主流客群知道原来中华传统美食可以这么美,惊艳了时光!
不论是“美食体验为旅行加分”“美食为幸福加分”等,归根结底是饮食文化助力了生活。诚如《阆中食味》所说:“今天,饮食文化己被发扬光大且内涵丰富了,但阆中之食,依然是凡俗之食、平民之食、小康之食。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异馔奇肴,不是满汉全席那样的饕餮大餐,也不完全隶属于某个著名菜系,而是地域物产与地域文明的综合体。千年不熄的民间烟火或烹煮或熏烤的饮食,是不能简单以美食二字来指代的,其复合元素传递出的更多是民间滋味,体现的则是民间智慧。民间,正好对应了民本——‘民之根本,也是对‘食安天下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