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图写话教学与生活充分接轨

2019-09-10 21:38:38徐志军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3期

徐志军

摘要: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三年级作文的前奏,看图写话教得好不好,对后期的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作为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看图写话教学上一定要下足功夫,勤于钻研。教师可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看图写话的教学方法,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看图、说图、演图和写图。

关键词:看图;说图;演图;写图

一、要让学生学会“看图”

通过多次的看图写话教学,我们或许发现所谓“图”,一般包括四幅、三幅、两幅和一幅,超过四幅的少之又少。我习惯使用由多到少、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图片越多,往往故事性越强,给孩子的提示信息就越多。相反,图片越少,往往故事性就越弱,孩子们就更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如“气球飞了”这篇看图写话,总共由四幅图构成,内容连贯而简洁,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第一幅:小兔在玩气球;第二幅:气球飞走了;第三幅:小兔大哭,小鸟飞来问原因;第四幅:小鸟帮忙取回气球。然而,“不要摘花”只有一幅图,相对来说就有点难度了,因为更需要借助同学们的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图片中有几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女孩伸手要干什么?妈妈摆手表示什么?如果学生没有生活阅历做支撑,很难了解妈妈的手到底是在“摆”,还是在“拍”,抑或是“打”呢?孩子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往往会陷入“死胡同”里,曲解了出题人的初衷。在这里,教师就需要重点引导孩子去猜想: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呀?她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呀?当学生都说小女孩的做法错误时,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推断出妈妈是在摆手,因为她是在否定小女孩的做法。这篇看图写话显然较第一篇难多了。

然而,一篇看图写话中,不管包括几幅图,教师都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看图。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三点去引导学生“看图”(以教学“堆雪人”为例):

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图前面的图”。通过“雪人即将堆好”的画面,引导学生去猜测在此之前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雪下了多长时间?两个小朋友是如何约好一起到雪地里堆雪人的?他们是如何分工的?

其次,引导学生觀察好图片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其中包含着的信息:雪人堆好了吗?它的五官、胳膊和帽子分别是用什么做的呢?大一点的孩子正在做什么?小一点的孩子呢?他们的神态分别是怎样的呢?如果弄清了这几个问题,写起话来,就会文思如泉涌了,而且会更加生动具体。

最后,引导学生推断“图后面的图”。这个环节,也可看作是看图写话的“收尾工作”。教师可以做以下引导:后来,雪人堆好了吗?两个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功告成后,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学生如果能想到这些,文章就能有个圆满的结局了。

二、要让学生学会“说图”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看图”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写话”了。有经验的教师或许认为这种做法不够科学,因为操之过急,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看图后还要有“说图”这个环节。所谓说图,就是学生把图片中的信息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这个环节如果把握好了,就有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说”是“看”的结果的具体体现,通过说,我们就可以推知孩子们看得是否正确和仔细了。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疏漏了某些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这样,课堂气氛也会被调动起来,整个看图写话也随之变成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当然,在说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如举行有奖说图活动。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对于说得精彩生动的同学,就奖给他一份小奖品。在此,要鼓励表达能力相对弱的同学也参与进来,他们只要说出了图的基本内容,就及时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并予以表扬。

三、要让学生学会“演图”

说图后,基本上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写话”了。但笔者认为,如果在二者之间加入“演图”这个环节,就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所谓“演图”,就是把图中的内容让学生表演出来,这是对说图进行巩固提升的过程。这个环节,应该最受学生欢迎了。如果加进看图写话的过程中来,定能将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因为同学们都喜欢演,也都喜欢看热闹,都想看看自己的同学是如何“演戏”的。演到滑稽之处,同学们都会捧腹大笑,笑声响彻整个教室。寓教于乐,在此能得以真实体现。

一般情况下,图中出现几个人物,就找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教师可以在举手的学生中选择演员。如果举手的同学多,就可以让他们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因为这样,大家都觉得公平。演出的次数,以两三次为佳,可以每组表演一次。通过表演,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等。这样,每当选演员,同学们都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除了演员,还要从班里选出一个同学担任旁白。如果把旁白说成是“导演”,或许会更加贴切些。当然,有时候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担任导演这个角色。

但有时候,同学们只喜欢演正面角色,对于反面角色或者倒霉、难看的角色大家都不愿意出演。缺少演员,戏就难拍了。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了。我们要告诉孩子们,我们只是在演戏,不是你演了什么角色,你就是那样的人,并鼓励孩子们,演反面人物的同学都是勇敢的、优秀的,如果演得好,就会另外给他颁发奖品。如“我和你坐一位”这一看图写话中,有刺猬、小兔、乌龟、松鼠四个角色。故事是这样的:图书馆里有两个长凳子,每个凳子只能坐两个人,乌龟和松鼠坐一位,小兔一个人坐一位。这时,刺猬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想找个座位坐下。他一看,小兔旁边还能坐个人,就坐了上去。可刚刚坐下,小兔就“啊”的一声跳了起来。原来,刺猬身上的刺不小心戳到了小兔。小兔生气地说:“真刺人,我不想和你坐一起。”刺猬连忙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你坐吧。”说完就走了。乌龟和松鼠看到了这一幕也都站了起来。乌龟见刺猬走了,连忙追了上去,真诚地说:“你别走,我和你坐一起。”刺猬后来就和穿着硬硬的铠甲的乌龟坐一起了。在选演员时,很多同学都争着当乖巧的小兔和漂亮的松鼠,都不愿当难看的乌龟和遭人嫌弃的刺猬。这下可真难住了我。但戏还需要演下去呀,于是我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然后又定了奖励制度:出演反面人物或倒霉、难看的角色,只要演得好,就比演正面人物演得好的同学多得一个本子。后来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争着出演了。

四、要让学生学会“写图”

写图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上面三个环节的逐层铺垫,对图的内容已经完全领会贯通,写起话来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了。然而,越是最后阶段,我们越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大意失荆州。

首先,我们要告诉同学们,你写的内容再好,可字写得马虎,卷面不整洁,会让自己的分数大打折扣的。也就是说,态度也能决定“写图”的分数。

其次,写图要事先理好思路,把整个内容重新梳理一下,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就有可能一气呵成了。

再次,注重写图的语言。在做到自然流畅的同时,最好能更加生动形象些。这就需要学生经常积累好词好句,以便在写图中大显身手。

最后,要提醒学生在写图的过程中,要将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乃至心理细致地刻画出来。如果做到这一点,写图的内容就会更加逼真,更加具体了。

(责任编辑:奚春皓)